-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管理與改革-中國企業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17125
- 條形碼:9787516117125 ; 978-7-5161-171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管理與改革-中國企業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 本書特色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管理與改革:中國企業問題研究》匯集了作者吳家駿研究我國社會主義企業實態、我國工業化道路探索、我國企業管理的問題、我國企業改革的難點與對策、公司化改造與實現企業自主經營、現代企業制度與企業法人產權、企業內持股和職工持股研究等問題的專題文章。
管理與改革-中國企業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 內容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管理與改革:中國企業問題研究》匯集了作者吳家駿研究我國社會主義企業實態、我國工業化道路探索、我國企業管理的問題、我國企業改革的難點與對策、公司化改造與實現企業自主經營、現代企業制度與企業法人產權、企業內持股和職工持股研究等問題的專題文章。
管理與改革-中國企業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 目錄
代序言
**篇 研究企業的本質
一個既簡單又難纏的問題:什么是企業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社會主義企業的實態
第二篇 探索我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道路
探索我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道路
現代管理的三個基本特點
訪日歸來的思索——“改革開放初期工業領域和科學管理領域的開山之作”
關于日本工業管理和企業管理的幾個問題
企業管理漫談——我國企業管理理論與實踐的若干問題
第三篇 探索我國企業改革的路徑
充分發揮企業的主動性
論我國企業改革的難點和對策
公司化改造與實現企業自主經營
論企業法人相互持股
發展法人持股形成“架空機制”
法人企業相互持股是適應新增長方式的微觀基礎
論企業自負盈虧
抓住自負盈虧機制的核心
深化企業改革的側重點應轉移到利益結構調整上來
企業改革需要大量的調查和數據做出分析判斷
解決國有企業改革中的兩個認識問題
論企業制度的改革
論企業內部職工持股制度
國有企業改革的進展
國有企業脫困的進展和今后的課題
第四篇 探尋企業活力的源泉
論企業活力源泉同企業所有制的關系
關于增強企業活力的幾個問題
企業活力不足與企業所有制有關嗎
關于企業活力的源泉
企業活力源于合理的利益結構
第五篇 剖析現代企業制度的本質特征
論現代企業制度的特征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若干理論問題
論有限責任
有限責任——現代企業制度的本質特征
深化企業改革要在有限責任上下工夫
落實有限責任,改變湊合體制
當務之急要落實有限責任制度
改制的根本是落實有限責任
樹立正確的產權觀
現代企業制度與企業法人財產權
第六篇 論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關于企業領導制度改革問題的理論探討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與企業制度創新
公司治理結構研究中三種值得注意的傾向
第七篇 厘清國有企業民營化與私有化的異同
對公有制多種有效實現形式的再認識
國有企業的民營化和民營企業的發展
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民營化與私有企業的發展
日本公企業的民營化
后記
管理與改革-中國企業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 作者簡介
吳家駿,1932年8月生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名譽理事長。1960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工業經濟系,留校任教,并參加馬洪主持的起草《工業七十條》企業調查和《中國社會主義國營工業企業管理》一書的寫作。1962年調入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1977年協助馬洪籌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并長期擔任該所副所長。曾10余次赴日進行學術訪問,先后在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和東京大學做客座研究員,1997—1998年受聘擔任東京大學客座教授。長期致力于企業管理與企業改革研究,特別是在研究、借鑒日本企業管理經驗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并結合我國實際,提出過很多建設性意見。著有《中日企業比較研究》、《日本的股份公司與中國的企業改革》、《企業管理漫談》、《現代中日經濟事典》(副主編)等。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