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國有企業的雙重效率損失與經濟增長-理論和各國的經驗證據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221949
- 條形碼:9787543221949 ; 978-7-5432-219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有企業的雙重效率損失與經濟增長-理論和各國的經驗證據 本書特色
《國有企業的雙重效率損失與經濟增長:理論和中國的經驗證據》是一項旨在探索國有企業拖累經濟增長可能途徑的研究之成果。在我們看來,國有企業的效率損失應該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國有企業本身的效率損失,二是由這種效率損失進一步帶來的其他效率損失。傳統觀點強調國有企業本身的效率損失而忽略了第二種效率損失。我們認為,正是這種忽略使得人們在國有企業效率損失的認識方面受到了限制,也使得人們難以回答改革中諸多現象產生的原因。《國有企業的雙重效率損失與經濟增長:理論和中國的經驗證據》的意圖就是重新界定國有企業效率損失的內涵,探索國有企業損害經濟增長的可能途徑,為諸多的改革現象提供邏輯一致的解釋,從而拓展人們的認識,并且糾正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一些認識誤區。
國有企業的雙重效率損失與經濟增長-理論和各國的經驗證據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項旨在探索國有企業拖累經濟增長可能途徑的研究成果。作者重新界定國有企業效率損失的內涵,探索國有企業損害經濟增長的可能途徑,為諸多的改革現象提供邏輯一致的解釋,從而拓展人們的認識,糾正改革過程中存在的一些認識誤區。
國有企業的雙重效率損失與經濟增長-理論和各國的經驗證據 目錄
1 導論
1.1 選題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目標、內容和方法
1.3 框架安排
2 中國的國有企業效率損失:一個文獻綜述
2.1 引言
2.2 國有企業的微觀效率:實證文獻的認識
2.3 國有企業的宏觀效率爭辯
2.4 國有企業的效率損失來源、改制后果與激勵約束條件
2.5 結語
3 生存困境、軟預算約束與增長拖累:機制i
3.1 引言
3.2 文獻綜述
3.3 模型
3.4 實證檢驗
3.5 結語
4 金融壓抑、所有制歧視與增長拖累:機制ⅱ
4.1 引言
4.2 文獻綜述與理論框架
4.3 模型與拓展
4.4 經驗驗證
4.5 結語
5 國有企業、隱性補貼與市場分割:機制ⅲ
5.1 引言
5.2 文獻述評
5.3 模型
5.4 經驗證據
5.5 結語
6 上游壟斷、非對稱競爭與社會福利:機制ⅳ
6.1 引言
6.2 模型
6.3 模型的拓展和解釋:中國的故事
6.4 進一步的討論
6.5 結語:尚且艱難的改革
7 所有制結構、增長差異與地區差距:機制v
7.1 引言
7.2 文獻述評
7.3 模型與推論
7.4 經驗驗證
7.5 結語
7.6 附錄
8 結論
8.1 主要結論
8.2 本書不足之處和未來的研究方向
8.3 政策建議:通過國企改革帶動整個經濟改革
參考文獻
致謝
國有企業的雙重效率損失與經濟增長-理論和各國的經驗證據 作者簡介
劉瑞明,1985年5月生于陜西省子洲縣。2002年考入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本碩連讀班,2008年考入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2011年獲得復旦大學產業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經濟學系副主任。曾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等雜志上發表二十余篇文章,擔任《經濟研究》、《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等雜志的匿名審稿人。多篇文章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中國財經報》等轉載。曾獲“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首屆譚崇臺發展經濟學獎學金”、“復旦大學學術之星”等學術榮譽。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