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金融是一種擔當-論道金融熱點話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25061
- 條形碼:9787514125061 ; 978-7-5141-250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融是一種擔當-論道金融熱點話題 本書特色
金融是一種擔當 當我用“金融是一種擔當”作為《金融是一種擔當:論道金融熱點話題》書名,一剎那間感到自己對金融的理解有了升華,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傳統金融是與信用貨幣發行、保管、互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是資金融通或是信用貨幣的融通。而把金融定義為一種擔當,金融有了新的內涵,不再完全等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定義,多年研習金融,突然有了新的感悟,感到十分高興。 在《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中,金融是指資本市場的運營、資產的供給與定價,其基本內容包括有效率的市場,風險與收益、期權定價與公司金融。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所有涉及價值或收入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之間進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的要素有:①金融對象:貨幣(資金),貨幣流通具有墊付性、周轉性和增值性;②金融方式:以借貸為主的信用方式;③金融機構: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④金融場所: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保險市場、衍生金融工具市場;⑤制度與調控:對金融活動進行監督與調控。金融活動一般以信用工具為載體、通過信用工具交易,在金融市場發揮作用來實現貨幣資金使用權的轉移、金融制度和調控機制在其中發揮監督和調控作用。這是較權威的關于金融概念的定義。
金融是一種擔當-論道金融熱點話題 內容簡介
《金融是一種擔當——論道金融熱點話題》是作者思考的一點成果。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布小林、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曾康霖為本書序。
金融是一種擔當-論道金融熱點話題 目錄
序 金融機構要勇于承擔服務“三農”和中小企業的社會責任 (布小林)
代序一 中國房地產難題有解 (謝國忠)
代序二 再論扶貧性金融 (曾康霖)
**篇 商業銀行的藍海市場和社會責任:服務“三農”和中小企業
發揮金融杠桿效應撬動農村消費市場
服務“三農”要重視體制機制
創新和文化積淀的影響
財政金融部門應加大對治理荒漠化的扶持力度
——億利資源集團變荒漠為綠洲,是解決我國耕地不足的出路
農業政策性保險在發展農業經濟中的作用巨大
商業銀行中小企業貸款要創新思維
弱勢群體的金融扶持和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
——以“三農”服務為例
普惠制農村金融體系需要財政的支持
金融機構如何服務縣域經濟發展
運用激勵機制推動農村金融發展
如何認識村鎮銀行
縣域經濟需要哪些金融服務
農民理財誰來滿足
農民貸款如何才能“不差錢”
金融服務缺位難言現代農業
“綠色政策”推進循環農業發展
第二篇 “十二五”時期經濟金融:收入分配、房地產、匯率和綠色經濟
2011年是我國經濟政策調整年
“十二五”精髓與核心在收入分配上
住房發展的模式要逐步形成雙軌制
匯率問題是中國從經濟大國走向金融強國和經濟強國的關鍵
低碳經濟框架下必須發展綠色金融
第三篇 富人階層新的金融服務需求:私人銀行的興起
么是私人銀行
中國五大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
國外著名銀行和中國香港私人銀行業務
我國商業銀行私人銀行業務存在的問題及提升策略
我國的私人銀行如何突破同質化競爭
——兼論如何打造國內私人銀行品牌
第四篇 爭做一流的零售銀行:渠道制勝在銀行業的實踐
零售業務轉型策略研究
——以農行內蒙古分行為例
澳大利亞零售銀行業務轉型的經驗與借鑒
電子渠道是新時代服務“三農”的有效途徑
推進信用卡分期業務發展、提升信用卡價值創造能力
——基于農行內蒙古分行的分析
近年國際黃金價格波動分析、前景及啟示
提高信用卡重點城市行市場競爭力研究
——以農行內蒙古分行為例
第五篇 商業銀行改革發展的核心:公司治理與價值創造
經濟轉型、產權改革與商業銀行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與公司治理文化
國有商業銀行激勵約束機制重塑
金融創新與基于價值管理的戰略
第六篇 綠色信貸: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
實行綠色信貸促進節能減排
綠色信貸、綠色金融文化與環境內生型綠色經濟
綠色信貸和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
——與中國農業銀行董玉華博士對話
綠色信貸、和諧經濟和商業銀行社會責任
第七篇 民間金融如何陽光化:民間借貸的功與過
民間借貸的功與過
中國民間借貸的現狀、問題及出路
——以溫州、鄂爾多斯為例
第八篇 結束語
金融是一種擔當
參考文獻
后記
金融是一種擔當-論道金融熱點話題 作者簡介
董玉華,1966年生,江西九江人,經濟學博士,先后在江西財經大學(1986)、人民銀行總行研究生部(1991)、西南財經大學(2006)獲得學上學位,碩上學位和博士學位。2006年美國伊利諾依大學(香檳)高級訪問學者。在世界銀行、美聯銀行、瑞上銀行和日本東海銀行工作學習過。曾任教于江西財經大學。曾任中國農業銀行總行戰略管理部副總經理。現任中國農業銀行內蒙古分行副行長,兼任中國金融標準化委員會委員、中國合作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村金融學會理事、恩比特經濟論壇核心成員、湘潭市人民政府顧問。 在《經濟要參》、《世界經濟》、《金融研究》、《中國證券報》、《金融時報》等報刊上發表文章100余篇,是人民是報專欄作者。 著有《超越干預和自我超越——國有商業銀行生存的邏輯與矛盾的內生性分析》 (中國金融出版社)、《國際金融發展軌跡》(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紅海謀略·綠海策略·藍海戰略: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三略"論》(經濟科學出版社),主編教材多部。在我國較早提出“資產證券化”(1991)和產能、流動性“雙過剩”(2005)、三農金融等理念。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