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唐詩精選 本書特色
唐詩選本在唐代就開始出現,現存在唐人編選的唐詩選本就有十種。管士光選注的《唐詩精選》在篇目選擇上力圖把唐詩中*有代表性的精華推薦給廣大讀者,對字詞典故加以必要的注釋,對每首詩歌均有簡要的“品鑒”,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作品。
唐詩精選 內容簡介
為了便于讀者閱讀和欣賞,我們編輯了這冊《唐詩精選》,收錄的唐詩有:野望、秋夜喜遇王處士、曲池荷、送二兄入蜀等。
唐詩精選 目錄
唐詩精選 節選
唐詩選本在唐代就開始出現,現存在唐人編選的唐詩選本就有十種。管士光選注的《唐詩精選》在篇目選擇上力圖把唐詩中*有代表性的精華推薦給廣大讀者,對字詞典故加以必要的注釋,對每首詩歌均有簡要的“品鑒”,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作品。
唐詩精選 相關資料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他一生仕途失意,雖有用世之心,也曾前往長安、洛陽謀取功名,但終因求仕無門而被迫歸隱,除曾漫游吳越等地外,大部分時間隱居于家鄉鹿門山。后曾為荊州從事,但不久仍歸隱故鄉,病卒。
孟浩然的人品與詩品頗受時人的推重,李白、王維、杜甫均有詩稱贊他。李白《贈孟浩然》詩稱贊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叉贊嘆道:“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王士源《孟浩然集序》里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其詩善于描寫山水風光和田園生活,詩風清新高遠,出語自然,意境渾成,與王維詩有相似之處,故世稱“王孟”。時人和后人對其詩評價甚高。杜甫評其詩“清詩句句盡堪傳”(《解悶》)。清代王士稹認為孟詩是其“神韻說”的榜樣,曾以盂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為例,評日:“詩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分甘馀話》)孟浩然的詩以清曠沖澹為其基本風格,但“沖澹中有壯逸之氣”(《吟譜》,《唐音癸簽》引)。可惜,這一類詩并不多見,不能構成孟詩風格的主要方面。總的看,孟浩然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的才情才學難免受到限制,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較為狹窄,內容不免較為單薄,蘇軾說他“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陳師道《后山詩話》引).是頗為精當的評論。因此,孟浩然雖然寫下了不少佳作,但終究不能成為李白、杜甫那樣的大詩人。
有《孟浩然集》。《全唐詩》錄存其詩二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抬》補詩二首。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注釋】
[1]具:備辦。雞黍:泛指農家款待客人的飯菜。[2]郭:外城。[3]軒:這里指窗子。場:打谷場地。圃:菜園。桑麻:指農家耕種生活。
[4]就:接近,此指欣賞。
【品鑒】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他一生仕途失意,雖有用世之心,也曾前往長安、洛陽謀取功名,但終因求仕無門而被迫歸隱,除曾漫游吳越等地外,大部分時間隱居于家鄉鹿門山。后曾為荊州從事,但不久仍歸隱故鄉,病卒。
孟浩然的人品與詩品頗受時人的推重,李白、王維、杜甫均有詩稱贊他。李白《贈孟浩然》詩稱贊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叉贊嘆道:“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王士源《孟浩然集序》里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其詩善于描寫山水風光和田園生活,詩風清新高遠,出語自然,意境渾成,與王維詩有相似之處,故世稱“王孟”。時人和后人對其詩評價甚高。杜甫評其詩“清詩句句盡堪傳”(《解悶》)。清代王士稹認為孟詩是其“神韻說”的榜樣,曾以盂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為例,評日:“詩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分甘馀話》)孟浩然的詩以清曠沖澹為其基本風格,但“沖澹中有壯逸之氣”(《吟譜》,《唐音癸簽》引)。可惜,這一類詩并不多見,不能構成孟詩風格的主要方面。總的看,孟浩然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的才情才學難免受到限制,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較為狹窄,內容不免較為單薄,蘇軾說他“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陳師道《后山詩話》引).是頗為精當的評論。因此,孟浩然雖然寫下了不少佳作,但終究不能成為李白、杜甫那樣的大詩人。
有《孟浩然集》。《全唐詩》錄存其詩二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抬》補詩二首。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注釋】
[1]具:備辦。雞黍:泛指農家款待客人的飯菜。[2]郭:外城。[3]軒:這里指窗子。場:打谷場地。圃:菜園。桑麻:指農家耕種生活。
[4]就:接近,此指欣賞。
【品鑒】
首聯語言樸素,毫不費力,十分自然,表現出詩人與“故人”率真樸素的友情。頷聯寫村邊有青翠的樹木環繞,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宛然如畫。前句之“合”,后句之“斜”都用得精當而傳神,寫出了林木環抱村莊和青山橫在村郭之外的形勢,雖然只是簡單幾筆,卻勾畫出一幅色澤鮮明的田園水彩畫。頸聯寫詩人與故宴飲的環境和宴飲聞涉及的話題,不僅寫出現出詩人與故友二人均心地淡泊,安心于田園生活,除了談論桑麻生長之事外,別無雜言。尾聯是詩人臨走時和主人約定再來的日期,字里行間流露出主客之間的深情厚誼。一個“就”字用得巧妙,明代楊慎認為較“賞”、“泛”、“對”等字要妙得多。鐘惺更說:“就字妙,一詩借此一字生色。”(《唐詩歸》)這種說法不免夸大,但卻值得注意。“就”字之所以用得好,就是因為它更生動地表達了對友人的留戀,給人一種親切之感。
唐詩精選 作者簡介
管士光,1956年8月生,山東梁山人。1985年畢業干中國人民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編審。主要著作有《李白新論》(合著)、《唐人大有胡氣》、《淺草集》、《管士光作品集》等;選注本有《唐人絕句一千首》、《新編唐詩三百首》、《李白詩歌全集》、《王安石散文選》、《唐詩精選》、《宋詞精選》等;主編有《中國小說大辭典》、《禁書詳解》等。發表有關于中國古代哲學、文學、文化和出版工作的論文數十篇。是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