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心理語言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904654
- 條形碼:9787564904654 ; 978-7-5649-0465-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心理語言學研究 內容簡介
心理語言學是心理學和語言學結合的產物。《心理語言學研究》的目標就是解釋與說明心理語言學研究的成果。《心理語言學研究》共十一章節,內容包括表征、心理與社會認知、句法、思維與空間表征、人與動物的智慧、自然語言、歸納推理與假信念、話語理解與雙語記憶、句法分析、詞匯與句子理解等。《心理語言學研究》給供相關人員參考閱讀。
心理語言學研究 目錄
前言
章 表征、心理與社會認知
1.1 語言的表征
1.2 語言的心理
1.3 社會認知
第二章 句法、思維與空間表征
2.1 性別、句法和語義
2.2 物體與動作的說與思
2.3 空間語言對空間表征的影響
第三章 人與動物的智慧
3.1 語言相關性
3.2 人類的智慧
3.3 動物的語言
第四章 自然語言、歸納推理與假信念
4.1 自然語言
4.2 歸納推理的語言因素
4.3 理解假信念
第五章 話語理解與雙語記憶
5.1 問題的提出
5.2 話語類型
5.3 語言線索
5.4 背景知識
5.5 情景模型
5.6 沉浸的經驗者
5.7 雙語記憶模型
第六章 句法分析
6.1 二階段理論
6.2 相互作用的理論
6.3 頻率效應
6.4 概率效應
6.5 音韻結構
6.6 與背景整合
6.7 加工難度出現的原因
6.8 重新分析
6.9 重新分析的難度
6.1 0重新分析的歧義性
6.1 1保留被放棄的分析
6.1 2結構復雜性與記憶負荷
6.1 3人會形成非語法表征
6.1 4結論
第七章 詞匯與句子理解
7.1 詞匯與句子理解的傳統觀點
7.2 基于限制理論的根源
7.3 概率限制與句法歧義消除
7.4 爭議、問題與未來的研究方向
7.5 句法和語義的相互作用
第八章 句子加工
8.1 句法表征
8.2 語法編碼的加工源泉
8.3 句法選擇
8.4 語言產生的句法與音韻結構
8.5 結論
8.6 QUILLIAN語義記憶
8.7 語義記憶理論擴展
第九章 眼動行為控制
9.1 閱讀的眼動控制
9.2 主要問題
9.3 詞匯識別
9.4 句法歧義
9.5 話語加工與推理
9.6 模擬閱讀的眼動
9.7 口語理解的眼動控制
9.8 方法學問題
9.9 語言理解的應用問題
第十章 嬰幼兒的語言學習
10.1 問題的提出
10.2 語言發展的本土主義觀點
10.3 模式轉換
10.4 學習語音
10.5 詞匯發展與聆聽意義
10.6 句法與語義的獲得
10.7 兒童學習閱讀
第十一章 漢語句子理解模擬
11.1 研究1:漢語詞組的先行詞聯想效應
11.2 研究2:漢語單數第三人稱代詞的理解過程
11.3 研究3:漢語歧義句子的動詞偏向研究
章 表征、心理與社會認知
1.1 語言的表征
1.2 語言的心理
1.3 社會認知
第二章 句法、思維與空間表征
2.1 性別、句法和語義
2.2 物體與動作的說與思
2.3 空間語言對空間表征的影響
第三章 人與動物的智慧
3.1 語言相關性
3.2 人類的智慧
3.3 動物的語言
第四章 自然語言、歸納推理與假信念
4.1 自然語言
4.2 歸納推理的語言因素
4.3 理解假信念
第五章 話語理解與雙語記憶
5.1 問題的提出
5.2 話語類型
5.3 語言線索
5.4 背景知識
5.5 情景模型
5.6 沉浸的經驗者
5.7 雙語記憶模型
第六章 句法分析
6.1 二階段理論
6.2 相互作用的理論
6.3 頻率效應
6.4 概率效應
6.5 音韻結構
6.6 與背景整合
6.7 加工難度出現的原因
6.8 重新分析
6.9 重新分析的難度
6.1 0重新分析的歧義性
6.1 1保留被放棄的分析
6.1 2結構復雜性與記憶負荷
6.1 3人會形成非語法表征
6.1 4結論
第七章 詞匯與句子理解
7.1 詞匯與句子理解的傳統觀點
7.2 基于限制理論的根源
7.3 概率限制與句法歧義消除
7.4 爭議、問題與未來的研究方向
7.5 句法和語義的相互作用
第八章 句子加工
8.1 句法表征
8.2 語法編碼的加工源泉
8.3 句法選擇
8.4 語言產生的句法與音韻結構
8.5 結論
8.6 QUILLIAN語義記憶
8.7 語義記憶理論擴展
第九章 眼動行為控制
9.1 閱讀的眼動控制
9.2 主要問題
9.3 詞匯識別
9.4 句法歧義
9.5 話語加工與推理
9.6 模擬閱讀的眼動
9.7 口語理解的眼動控制
9.8 方法學問題
9.9 語言理解的應用問題
第十章 嬰幼兒的語言學習
10.1 問題的提出
10.2 語言發展的本土主義觀點
10.3 模式轉換
10.4 學習語音
10.5 詞匯發展與聆聽意義
10.6 句法與語義的獲得
10.7 兒童學習閱讀
第十一章 漢語句子理解模擬
11.1 研究1:漢語詞組的先行詞聯想效應
11.2 研究2:漢語單數第三人稱代詞的理解過程
11.3 研究3:漢語歧義句子的動詞偏向研究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