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2011-寧夏文化藍皮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7046752
- 條形碼:9787227046752 ; 978-7-227-04675-2
- 裝幀:6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1-寧夏文化藍皮書 本書特色
《2011寧夏文化藍皮書》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研究方法論,以重大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深入我區文化發展實際,緊緊圍繞中央和國務院的戰略部署,研究、闡釋了事關我區文化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為我區在“十二五”規劃中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穎的思路和明確的方向。全書在全面反映我區文化發展面貌的基礎上,突出了我區在文化體制改革、清真文化產業、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發展、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成績,體現了我區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更加關注實踐、關注民生、關注熱點的精神,切實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本書由楊春光主編。
2011-寧夏文化藍皮書 內容簡介
《2011年寧夏社會藍皮書》包括了綜合篇、專題篇、領域共3篇,介紹了2010~2011年寧夏社會形勢分析總報告、2010年寧夏社會管理狀況報告、2010年寧夏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0年寧夏社會就業形勢報告、寧夏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分配報告、2010年寧夏社會保險體系建設報告等。
2011-寧夏文化藍皮書 目錄
綜合篇
一、2010~2011年寧夏社會形勢分析總報告
(一)2010年寧夏社會形勢的基本狀況
(二)2010年寧夏社會發展需要高度重視的突出問題和矛盾
(三)2011年寧夏社會發展展望和推動社會建設的對策建議
二、2010年寧夏社會建設進程報告
(一)寧夏社會建設加快推進
(二)寧夏社會建設面臨的新課題
(三)寧夏社會建設的展望和對策建議
三、西部大開發10年來寧夏社會事業發展報告
(一)西部大開發10年來寧夏社會事業發展狀況
(二)“十二五”時期寧夏發展社會事業的對策與建議
領域篇
四、2010年寧夏社會管理狀況報告
(一)全面推進社會管理取得顯著成效
(二)社會管理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2011年和“十二五”時期加強和改善社會管理的對策建議
五、2010年寧夏科技事業發展報告
(一)“十一五”期間寧夏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
(二)寧夏科技事業發展中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三)“十二五”時期寧夏科技工作的著力點選擇
六、2010年寧夏教育事業發展報告
(一)寧夏教育事業“十一五”時期發展狀況
(二)幼兒學前教育發展狀況
(三)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新進展
(四)高等教育發展狀況
七、2010年寧夏衛生事業發展報告
(一)寧夏衛生事業發展的基本狀況和特點
(二)寧夏衛生事業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
(三)2011年及“十二五”時期寧夏衛生事業發展展望
(四)2011年及“十二五”時期寧夏衛生事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八、2010年寧夏社會就業形勢報告
(一)2010年寧夏社會就業現狀
(二)寧夏社會就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三)寧夏社會就業的發展趨勢分析
(四)進一步加快寧夏社會就業的對策建議
九、寧夏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分配報告
(一)農民收入增長形勢
(二)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形勢
(三)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中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促進居民
收入持續增長的思路
十、2010年寧夏社會保險體系建設報告
(一)2010年寧夏社會保險體系建設的基本狀況
……
專題篇
2011-寧夏文化藍皮書 節選
(2)城鄉嵌合融通程度高,經濟社會差距相對較小。近年來,隨著銀川市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城鎮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空間的持續擴展以及工業開發區的建設,大量的原農業地區被開發為城市新區或工業區,失地農民逐漸轉為城鎮居民,由從事**產業逐漸轉向二、三產業,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時銀川市作為沿黃主要灌區,在國家農業補貼政策的支持下,農業生產的效益顯著提高,尤其是部分臨近核心城市的農村地區發展了以城市為服務主體的都市農業、設施農業、精細農業,農業生產的邊際效益進一步提高,農民得到了較大實惠,城鄉經濟社會聯系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3)農村綜合改革效果顯著,社會保障程度提高。隨著農業產業化和結構優化升級的進一步深入,銀川市農業的基礎性地位得到鞏固;農村公共服務、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通過加快城鄉基礎設施統籌建設,提升了銀川市鄉村人居環境水平,并在交通、能源、給排水、垃圾處理、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開始給予財政傾斜和支持,進一步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近年來,銀川市在農村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形成了縣一鄉(鎮)一村三級衛生體系,并堅持城市教育對農村教育、城市衛生部門對農村衛生部門的長期援助,提升了農村教育醫療服務水平,同時進一步完善了城鄉居民*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強了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