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陶藝制作 本書特色
《陶藝制作》均以國內藝術與設計專業的一線教育專家為主力作者,充分契合藝術與設計教育改革的需要,致力于培育能夠與設計產業無縫對接的人才,在結構上以教材的學術性、系統性為基礎,綜合了教輔書的功能性與實用性,以及工具書信息量龐大的優勢,對傳統教材的編寫體例與要求進行大幅度改革,將20%的傳統教學內容、30%的*新教育理念和50%的經典案例解析與項目實訓完美融合。本系列教材的出版系國內藝術與設計院校教改成就的全景呈現,對于國內藝術與設計教育的發展意義深遠。20%的傳統教學內容+30%的*新教育理念+50%的經典案例解析與項目實訓。
陶藝制作 目錄
陶藝制作 節選
《陶藝制作》通過大量的圖片,對陶藝制作的配料、成型、燒制等工藝和技法做了直觀的表述,并附有陶瓷產品設計師國家職業標準,使讀者能夠對陶藝制作及職業要求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對專業學習和實踐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陶藝制作 相關資料
插圖:人類走進“第四疆域”為時不遠,科學家將天然環境劃分為四大疆域,人類進步的每一次重大飛躍都以對天然環境的開發和利用為標志。最初人類只適應陸地,2000多年前向海洋進軍,20世紀初進入天空(大氣層),20世紀50年代跨進第四疆域——太空。40多年來,全球發射到空間軌道的航天器已達4000余個。氣象衛星、導航衛星、通訊廣播衛星、遙感衛星已經深刻改變而且還將繼續改變人類的生活。通過宇宙探索,不斷地豐富了人們的辯證唯物主義和科學的宇宙觀。生命起源的追溯,天體演化的揭示,奇異天象的解釋,改變和更新了人們思維方式,驅散了千百年來存于人們心中的種種謎團。我們認識到,歷史上帝王自命為“天子”,是封建統治者愚弄、欺騙百姓們的伎倆;宗教神學杜撰的“上帝造人、造萬物”,是束縛人民的枷鎖。時至今天,仍有種種逆科學的暗流,在所謂科學、宗教的偽裝下,散布奇談怪論,制造歪理邪說,稍有天文學常識就能戳穿其詭計,揭露其造謠惑眾的險惡用心以及他們偽科學、反科學的真實面目。人類可持續發展意義對宇宙的探索,最終目的在于促進和維護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第一,資源的利用。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類要求不斷發展,需要有一個源源不斷供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資源的自然環境。目前,人們的眼光已開始轉向宇宙環境。宇宙環境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首先是太陽能資源,相對地球而言,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但目前地球上直接利用太陽能還遠遠不夠,如何最大限度開發、利用太陽能潛力很大、前景誘人;其次是礦產資源,僅月球就發現約60種礦藏,還有不少富含礦體的眾多小行星,這些都是緩解地球上礦產資源緊缺的重要信息;再就是空間資源,人造地球衛星可以從高空更清晰、更多、更準地觀測地球和其他天體,更迅速、大量地收集各種地球和宇宙的信息;通過生物在失重等條件下的科學實驗,已經為地球農作物增產帶來了福音。第二,研究和預示人類的發展前景。人們可以通過對宇宙世界的探測、研究、分析,尋找人類終級發展的時空度。目前已知,太陽只是“日到中年”,太陽的年齡估計有100億年左右,以后還有約50億年的穩定期。依附于太陽的地球,也有約40多億年的發展期。對人類來說,這個發展期非常漫長。人類社會至今不到1萬年,40多億年科學發展是難以想像的,在太陽衰亡之前,是否可在宇宙間尋找新的人類居住地,將是人類未來發展的愿望和選擇。第三,防患于未然。近地天體(如彗星、流星體等)和近地小行星耀人類日益關注的“天外來客”。目前,科學家們正在加緊對上述天體的監測,密切注視它們的行蹤,計算它們的運行軌道,并準備研制新一代太空導彈,將貿然飛向地球的小行星阻截在太空,使其爆炸破碎或改變其運行軌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