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955661
- 條形碼:9787504955661 ; 978-7-5049-5566-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機制研究 本書特色
《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機制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機制研究 目錄
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機制研究 節選
《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機制研究》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制度的全面變遷導致金融風險的種類、性質、分布及傳導機制頻繁變動,而現有風險監管指標更加側重于銀行業的微觀風險,致使監管部門很難對系統性風險進行有效的監管,《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機制研究》在開放條件下從理論與實證兩個層次研究了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生成機制。首先,《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機制研究》從個體銀行風險觸發、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金融安全網下的銀行系統性風險變遷三個層次對系統性風險進行考察,并構建了一個從微觀到宏觀的系統性風險分析模型,以研究在不同環境下微觀風險觸發與個體銀行失敗、個體銀行失敗與系統性風險的生成機理;其次,《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機制研究》還挖掘60個國家24年1440個樣本點的相關數據,運用Panel Logit模型對不同開放程度、不同金融發展程度國家的系統性風險生成機制進行了實證分析:*后,《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機制研究》考察我國金融制度的特殊性,從理論與實證兩個層次上對我國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生成、評估及其防范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機制研究 相關資料
插圖:其次,研究封閉環境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生成機制,考察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的理論基礎,論證個體銀行風險生成、個體銀行失敗與系統性風險生成之問的內在邏輯,并借用Diamond和Rajan(2005)模型,將存款者預期、銀行間市場與政府擔保行為納入分析框架,構建從微觀到宏觀的系統性風險流動性沖擊模型。最后,研究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的生成。本章從開放條件下銀行運營環境的變遷入手,在全球金融體系結構、銀行資產負債結構、銀行系統性風險的傳染三個層次上揭示出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的一般規律。接著運用Panel Logit模型研究不同金融發展程度、不同金融開放程度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機制的差異。第三部分為我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的特殊性及其防范措施。本部分從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結構的變化及制度根源人手,論證了我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的特殊性,并運用綜合評估指數對我國系統性風險狀況進行了評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防范與控制我國銀行系統性風險的一般原理。0.5 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1.金融國際化會給我國帶來廣泛的影響,我們很難清晰地描述金融國際化的內容,應隨金融業未來發展趨勢同步更新我們的研究內容與核心。2.數據問題致使系統性風險的實證研究遭遇較大障礙。一方面銀行的保密原則及研究樣本缺乏連續性導致一些關鍵數據難以獲取,比如銀行真實的關聯頭寸等;另一方面金融市場有效性不足導致在國外應用較廣的基于市場信息的系統性風險評估方法推廣受到很大限制。如何根據數據障礙,結合中國的現實不斷改進評估方法成為以后研究的一個重點。
開放條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生成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
董青馬,1980年出生,男,漢族,四川仁壽人,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金融危機與風險管理;現為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教師:在《經濟學動態》、《財經科學》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篇。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