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宗教的自然史 版權信息
- ISBN:7208047685
- 條形碼:9787208047686 ; 978-7-208-04768-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宗教的自然史 本書特色
《宗教的自然史》面世于近兩百年前的1757年,但是盡管有這一可敬的地位,它的歷史意義卻往往沒有被人們所了解。可以說,休謨的兩部相輔相成的著作,即《宗教的自然史》和《關于自然宗教的對話》,標志著今天人們一般所籠統指稱的宗教哲學的開端。
宗教的自然史 內容簡介
《宗教的自然史》面世于近兩百年前的1757年,但是盡管有這一可敬的地位,它的歷史意義卻往往沒有被人們所了解。本書詳細介紹了多神教是人類*初的宗教、多神教的起源、續同一主題、眾神并不被認為是世界的創造者或形成者、多神教的各種形式:寓言、英雄崇拜、一神教從多神教中脫胎而出的起源、證實這一學說、多神教與一神教之間的往復流變、對這些宗教的比較,關于迫害和寬容、關于勇氣或卑微、關于理性或荒謬等。
宗教的自然史宗教的自然史 前言
編者導言 《宗教的自然史》面世于近兩百年前的1757年,但是盡管有這一可敬的地位,它的歷史意義卻往往沒有被人們所了解。可以說,休謨的兩部相輔相成的著作,即《宗教的自然史》和《關于自然宗教的對話》,標志著今天人們一般所籠統指稱的宗教哲學的開端。宗教和宗教信仰固然有更早先的研究者,但是作為一項系統性、批判性的研究,作為哲學的一個特殊分支,它在休謨之前幾乎沒有什么可視的歷史。如果說《宗教的自然史》被視為比較宗教研究的范本,其先驅或許可見于雪堡的赫伯特勛爵(Lord Herbert of Cherbury)在1663年出版的《論異教宗教》(De Religione Gentilium)。然而,休謨的方法與意圖在很大程度上有別于赫伯特,以至于追溯后者對前者的影響不可能有什么助益。赫伯特從這樣一個信念出發,即宗教信仰有一種*高的普遍因素。這就是人類的原初宗教,它基于對一個*高神的信仰,而且有理性和道德貫穿于其中。當赫伯特轉而考察實際存在的宗教時,他只能總結說,他們的信仰和實踐是對那個純粹無瑕的原型可怕的敗壞和扭曲。與休謨一樣,他也發現,能說明實踐中的宗教不僅非理性而且敗壞的證據比比皆是。但是,他并不放棄他關于宗教的原初本性的觀念,這一理念逐漸變成了后來自然神論者對宗教所持有的那一套理念。正如人們對一個徹底的經驗論者所能預料的那樣,休謨甚至更清楚地看到了敗壞和非理性。但正是這些特征,致使他相信某種粗樸的多神教(有時他寧愿稱之為偶像崇拜)才真正是人類的原初宗教。一神教則只是躊躇不已、磕磕絆絆地從中發展而來的。基于對宗教史的這種解讀,自然神論者所堅持的信念就敗落了,而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休謨曾為這一后果懊悔過。 休謨對他所擁有的這些材料的解釋(它的局限性很大,有時會產生誤導作用,有時則是錯誤的)提前許多年預見了我們時代的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們有關宗教起源和發展的那套講述。但是,隨著關于古代人和關于當今原始人這兩方面證據的積累,這段歷程變得更復雜了。要是如今有人認為,我們當前的知識狀態所得出的結論,顯然依舊是休謨對宗教發展的那些理解,那或許值得懷疑。至少有一些證據表明,在某些民族中,有一種一神教信仰,雖然不純粹而且被弱化了,卻可能早于多神教;而且,這一原始的一神教的基礎,與休謨所樂于承認的相比,可能是一種對世界和生活更具反思性的觀點。盡管存在著許多與之相悖的證據,但是所謂信仰,尤其是宗教信仰,是隨時間推移以一種極為有序和向前的方式由較不文明向較為文明發展的觀念,對于我們的精神有著重大的影響。這種試圖尋找一個有序模式的欲望,休謨也不能得免,盡管他的確承認在一神教和多神教之間有一種“往復的流變”(flux and reflux)。但是,休謨的猜測和推斷的準確性實際上是一件無關宏旨的事情。更為重要的是他對宗教普遍特征的看法,以及他用以闡明這一特征的方法。我們關于宗教發展之事實的知識在過去兩百年間有了長足的增加。然而,休謨關于宗教之普遍特征的判斷(或者說我們自己對此的判斷)乃是完全基于這些事實的知識,這一點卻并非是不言自明的。《宗教的自然史》的重大意義就在于它根據分析,如此反復地表明了實情何以如此以及為何如此。 在當代重印《宗教的自然史》,無疑是對其重要性的一種承認,但同時,當有些人發現本書被歸類為例證現代神學的一個文本時,會覺得很奇怪。休謨時代行內的宗教和神學思想家都發現它一無是處,只具有顛覆性和危險性。正因如此,著名的沃伯頓(Warburton)覺得有必要致函休謨的出版人安德魯·米勒(Andrew Millar),指責其目的是“要確立自然主義,一種無神論,而不是宗教”。對于18世紀中葉的多數教眾來說,往好處說,它具有一種過于懷疑主義的論調,往壞處說,便是一種侮辱了。本書在今天或許也會喚起類似的感受,雖然我們對于在宗教問題上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的看法已經更加寬容了。如今,神學家們或許不會像沃伯頓和赫德(Hurd)那樣迫不及待地寫文章譴責這種充滿危險的書籍,但是教徒卻更加確信,當看見一本反宗教書籍的時候,他能夠辨認出來。他可能發現自己很難理解為什么應當把本書當作現代神學的一個例證。 ……
宗教的自然史 目錄
導言
**章 多神教是人類*初的宗教
第二章 多神教的起源
第三章 續同一主題
第四章 眾神并不被認為是世界的創造者或形成者
第五章 多神教的各種形式:寓言、英雄崇拜
第六章 一神教從多神教中脫胎而出的起源
第七章 證實這一學說
第八章 多神教與一神教之間的往復流變
第九章 對這些宗教的比較,關于迫害和寬容
第十章 關于勇氣或卑微
第十一章 關于理性或荒謬
第十二章 關于懷疑或篤信
第十三章 這兩種民間宗教中關于神之本性的不虔敬概念
第十四章 民間宗教對道德的惡劣影響
第十五章 總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