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燕園論詩-中國古代詩歌論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097076
- 條形碼:9787301097076 ; 978-7-301-09707-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燕園論詩-中國古代詩歌論集 本書特色
《燕園論詩:中國古代詩歌論集》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燕園論詩-中國古代詩歌論集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北大老中青三代15位著名學者的論詩文章,對國內古詩研究有較大參考價值。
本書輯錄北大學者對中國古代詩歌研究的多篇論文,包括在詩歌理論及詩人作品研究等多方面的進展與成果,體現了對中國古代詩歌研究的貢獻。
燕園論詩-中國古代詩歌論集 目錄
早期七言的體式特征和生成原理——兼論漢魏2七言詩發展滯后的原因
論簡帛《五行》篇與《詩經》學之關系
論《玉臺新詠》的編輯體例
從群體詩學到個體詩學——前期詩史發展的一種基本規律
從地域文化之整合論盛唐詩歌文化精神之形成
宋詩活法論與理學的關系初探
汪藻文集與詩作雜考
古典審美理想的解體與中唐文學發展動向
“三言”署名詩詞述考
明代通俗小說家鄧志謨詩文集初探
成體系的戲論:論高友工的抒情傳統
馮惟敏《山堂輯稿》說略
說“詩史”——兼論中國詩歌的敘事功能
近代外交官廖恩濤詩歌考論
燕園論詩-中國古代詩歌論集 節選
《燕園論詩:中國古代詩歌論集》內容主要包括:中國古典詩歌的多義性、早期七言的體式特征和生成原理——兼論漢魏2七言詩發展滯后的原因、論簡帛《五行》篇與《詩經》學之關系論《玉臺新詠》的編輯體例、從群體詩學到個體詩學——前期詩史發展的一種基本規律、從地域文化之整合論盛唐詩歌文化精神之形成、宋詩活法論與理學的關系初探、汪藻文集與詩作雜考、古典審美理想的解體與中唐文學發展動向、“三言”署名詩詞述考、明代通俗小說家鄧志謨詩文集初探和成體系的戲論:論高友工的抒情傳統等等。
燕園論詩-中國古代詩歌論集 相關資料
考察一種詩體的產生,首先應著眼于其基本節奏的形成。在七言產生之前,四言和騷體這兩種詩體都是從散文句中提煉出主導的基本節奏音組。四言以二、二節奏為主,統率了許多不能變成四字句的散句,所以雜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字數更多的詩句。楚辭也是同樣,以三x二、三x三、二x二這三種基本節奏音組為主導,使各種散文句式得以詩化(x指以《離騷》為代表的騷體句中的虛字句腰,這三種節奏和以《九歌》為代表的騷體句的三兮二、三兮三、二兮二節奏相同)。這兩種詩體的各句字數以及意義詞組的頓逗和誦讀節奏不一定一致,但可以被統一在基本節奏音組之中。而七言、五言與四言和騷體不同,其意義詞組的頓逗和誦讀節奏基本上是一致的,不一致的情況只是例外。幾乎不存在以主導的基本節奏音組統率其他字數不同的散句問題。由于每句字數相同,節奏的形成在于基本句式自身詞組的組合,以及句與句之間的連貫。因此,五言體的生成經歷了一個艱難的尋找節奏感的過程②。七言也同樣有這個過程,但與五言體的生成途徑又有所不同。七言的基本節奏是前四后三,這一點已經毋庸論證。但是這四、三節奏是如何形成的?卻罕見學界論及③。在七言體產生之前,七言句已經大量存在于先秦兩漢的詩歌和各種韻文中間。因此考察這些七言句如何形成四三節奏,便成為研究七言體生成原理的必要前提。晉人摯虞在《文章流別論》里說:古之詩,“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