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111082
- 條形碼:9787121111082 ; 978-7-121-11108-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本書特色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內容全面、新穎、實用,理論結合實際,有很強的適用性理論和政策篇吸收了該領域*新研究成果,以期能將國際貿易的*新知識介紹給讀者實務操作篇充分體現了貿易規則的新變化,注重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達到實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目錄
理論和政策篇 第1章 國際貿易概述1.1 國際貿易的相關概念及分類1.1.1 國際貿易的含義及特點1.1.2 國際貿易的相關基本概念1.1.3 國際貿易的分類1.2 國際貿易的產生與發展1.2.1 國際貿易的產生1.2.2 國際貿易的發展1.3 國際貿易的基本分析方法1.3.1 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1.3.2 相關分析方法第2章 傳統貿易理論2.1 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2.1.1 國際分工的含義2.1.2 國際分工的分類2.1.3 影響國際分工形成發展的主要因素2.1.4 國際分工的演進與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2.2.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2.2.1 亞當?斯密之前的經濟思想2.2.2 絕對優勢理論的基本內容2.2.3 絕對優勢理論的意義和局限2.3 比較優勢貿易理論2.3.1 比較優勢理論的核心思想2.3.2 比較優勢理論的基本內容2.3.3 比較優勢理論的意義2.4 要素稟賦理論2.4.1 要素稟賦理論的假定條件2.4.2 要素稟賦理論的基本內容2.4.3 “里昂惕夫之謎”及其解釋2.4.4 要素稟賦理論的意義第3章 現代貿易理論3.1 產業內貿易3.1.1 產業內貿易的概念及分類3.1.2 產業內貿易產生的原因3.1.3 產業內貿易的測定3.2 規模經濟與國際貿易3.3 不完全競爭與國際貿易3.3.1 壟斷競爭與國際貿易3.3.2 寡頭壟斷與國際貿易3.4 重疊需求理論3.4.1 重疊需求理論的主要內容3.4.2 需求偏好相似理論的解釋與分析3.4.3 需求偏好相似理論的適用范圍和理論意義3.5 動態周期理論3.5.1 技術周期說3.5.2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第4章 跨國公司與國際貿易4.1 跨國公司的形成與發展4.1.1 跨國公司的含義與特征4.1.2 跨國公司的類型4.1.3 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4.2 跨國公司的國際貿易4.2.1 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含義及其基本特征4.2.2 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動因4.2.3 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結構特征4.3 跨國公司對國際貿易的影響4.4 跨國公司理論簡介4.4.1 壟斷優勢理論4.4.2 內部化理論4.4.3 國際生產折衷理論4.4.4 邊際產業投資理論第5章 國際貿易政策5.1 國際貿易政策概述5.2 保護性貿易政策5.2.1 重商主義5.2.2 近代保護貿易政策5.2.3 超保護貿易政策5.2.4 新貿易保護主義5.2.5 戰略性貿易政策5.3 自由貿易政策5.3.1 自由貿易政策簡介5.3.2 自由貿易政策5.3.3 貿易自由化政策5.4 中國的對外貿易政策及其變革5.4.1 國家統治型的封閉式保護貿易政策5.4.2 有限條件下的保護貿易政策5.4.3 國家管理下的開放型對外貿易政策5.4.4 積極干預的自由貿易政策第6章 國際貿易措施6.1 關稅措施6.1.1 關稅及其類別6.1.2 關稅的征收6.1.3 關稅的有效保護率6.1.4 關稅的經濟效應6.2 非關稅壁壘措施6.2.1 非關稅壁壘概述6.2.2 非關稅壁壘的主要種類6.3 出口貿易措施6.3.1 出口鼓勵措施6.3.2 出口限制措施第7章 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世界貿易組織7.1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理論與實踐7.1.1 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含義及形式7.1.2 關稅同盟理論7.1.3 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實踐7.2 關貿總協定與世界貿易組織7.2.1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7.2.2 世界貿易組織第8章 國際服務貿易和國際技術貿易8.1 國際服務貿易8.1.1 國際服務貿易的概念8.1.2 服務貿易的分類8.1.3 服務貿易的特點8.2 服務貿易總協定8.2.1 涉及服務貿易的其他相關協議8.2.2 《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構成與主要內容8.2.3 《服務貿易總協定》的宗旨8.2.4 《服務貿易總協定》的義務和基本原則8.3 國際技術貿易8.3.1 國際技術貿易的含義8.3.2 國際技術貿易的特點8.3.3 國際技術貿易的方式8.4 知識產權與國際技術貿易8.4.1 知識產權的概念8.4.2 知識產權的特點8.4.3 知識產權與國際技術貿易的關系實務操作篇第9章 商品的品質、數量和包裝9.1 商品品質條款9.1.1 商品品質的含義9.1.2 商品品質的重要性9.1.3 商品品質的表示辦法9.1.4 品質公差和品質機動幅度條款9.2 商品數量條款9.2.1 計量單位及其之間的換算9.2.2 計算重量的方法9.2.3 數量機動幅度條款9.2.4 訂立商品數量條款時應注意事項9.3 商品的包裝條款9.3.1 商品包裝的種類9.3.2 商品包裝的標志9.3.3 中性包裝和定牌9.3.4 訂立包裝條款時應注意事項第10章 國際貿易術語與價格條款10.1 國際貿易術語概述10.1.1 貿易術語的含義10.1.2 貿易術語的作用10.1.3 有關貿易術語的國際慣例10.2 六種主要貿易術語及其運用10.2.1 FOB10.2.2 CFR10.2.4 FCA10.2.5 CPT10.2.6 CIP10.3 其他幾種貿易術語及其運用10.3.1 EXW10.3.2 FAS10.3.3 DAF10.3.4 DES10.3.5 DEQ10.3.6 DDU10.3.7 DDP10.4 商品的價格與核算10.4.1 確定基本價格10.4.2 價格的調整10.4.3 價格的換算10.5 買賣合同中的價格條款第11章 進出口貨物運輸11.1 運輸方式11.1.1 海洋運輸(Ocean Transport)11.1.2 鐵路運輸11.1.3 航空運輸11.1.4 集裝箱運輸11.1.5 管道運輸(Pipeline Transport)11.1.6 國際多式聯運(Internat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11.1.7 大陸橋運輸11.2 進出口貨物的運輸單據11.2.1 海運提單(Ocean Bill of Lading,B/L)11.2.2 海運單(Sea Waybill)11.2.3 鐵路運單(Railway Bill)11.2.4 航空運單(Air Waybill)11.2.5 郵包收據11.2.6 國際多式聯運單據11.3 買賣合中的運輸條款11.3.1 裝運時間11.3.2 裝運港和目的港11.3.3 分批裝運及轉運11.3.4 裝運通知(Shipping Advice)11.3.5 合同中的裝運條款舉例第12章 國際貨物運輸保險12.1 國際貨物海運保險的保障范圍12.1.1 承保的風險12.1.2 承保的損失(Types of Losses )12.1.3 承擔的費用12.2 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Marine Insurance Clauses)12.2.1 我國海洋運輸貨物保險條款及險別(CIC條款)12.2.2 CIC條款附加險別(一般附加險別、特殊附加險別)12.2.3 倫敦保險人協會海洋運輸貨物條款(ICC條款)12.2.4 案例練習(Case Study)12.3 在其他運輸方式下的貨運保險12.3.1 陸上貨物運輸保險12.3.2 航空運輸貨物保險12.3.3 郵包貨物運輸保險12.4 貨物運輸保險實務12.4.1 投保與承保12.4.2 索賠與理賠第13章 國際貨款的結算13.1 結算工具13.1.1 匯票13.1.2 支票13.1.3 本票13.2 支付方式13.2.1 匯付13.2.2 托收13.2.3 信用證13.2.4 銀行保函與備用信用證13.2.5 保付代理(Factoring)13.3 支付方式的選用13.3.1 常用支付方式的適用性及風險13.3.2 綜合結算方式第14章 進出口合同的磋商與簽訂14.1 交易磋商前的準備14.1.1 市場調研14.1.2 獲取信息14.1.3 制定交易磋商方案14.1.4 建立談判班子14.2 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14.2.1 詢盤14.2.2 發盤14.2.3 還盤14.2.4 接受14.3 交易磋商的策略14.3.1 交易磋商策略選擇的根據14.3.2 地點策略選擇14.3.3 價格策略選擇14.3.4 磋商方法策略選擇14.3.5 時間策略選擇14.4 進出口合同的簽訂14.4.1 合同的內容14.4.2 合同的形式14.4.3 簽訂合同應該注意的問題第15章 進口合同的履行15.1 開證、托運和投保15.1.1 開立信用證15.1.2 租船訂艙15.1.3 辦理保險15.2 審單付款15.2.1 審單15.2.2 付款15.3 報關、驗收、提貨15.3.1 進口貨物申報15.3.2 進口貨物報驗15.3.3 進口貨物報檢15.3.4 進口貨物納稅15.3.5 進口貨物放行15.3.6 驗收和撥交貨物15.3.7 進口付匯核銷15.4 進口索賠第16章 出口合同的履行16.1 落實貨物16.1.1 備貨16.1.2 報檢16.2 落實信用證16.2.1 催證16.2.2 審證16.2.3 改證16.3 貨物出運16.3.1 委托訂艙16.3.2 出口報關16.3.3 投保16.3.4 發裝運通知16.4.1 制單16.4.2 審單16.4.3 交單16.4.4 結匯16.4.5 出口收匯核銷16.4.6 出口退稅第17章 國際貿易方式17.1 經銷與代理17.1.1 經銷17.1.2 代理17.2 寄售與展賣17.2.1 寄售17.2.2 展賣17.3 拍賣與招投標17.3.1 拍賣17.3.2 招投標17.4 國際加工貿易17.5 對銷貿易17.6 補償貿易17.6.1 補償貿易概述17.6.2 補償貿易的實際操作17.7 租賃貿易17.7.1 租賃貿易概述17.7.2 租賃貿易的實際操作第18章 商品檢驗與爭議的處理18.1 商品檢驗18.1.1 進出口商檢的意義和作用18.1.2 商品檢驗的內容和范圍18.1.3 進出口商品檢驗的程序18.1.4 合同中的商品檢驗條款18.2 索賠18.2.1 約定索賠條款的意義18.2.2 索賠條款的內容18.3 不可抗力18.3.1 不可抗力的含義18.3.2 不可抗力事件的法律后果18.3.3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條款18.3.4 訂立不可抗力條款時注意的問題18.4 仲裁18.4.1 爭議的解決方式18.4.2 仲裁協議的形式和作用18.4.3 仲裁條款的規定18.3.4 仲裁裁決的執行380
展開全部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節選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在較為系統地闡述了國際貿易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對國際貿易實際業務與操作流程進行了重點介紹。其主要內容包括:傳統貿易理論,現代貿易理論,國際資本流動與跨國公司,國際貿易政策,國際貿易措施,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世界貿易組織,國際服務貿易和國際技術貿易,商品的品質、數量和包裝,國際貿易術語與價格條款,國際貨物運輸,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國際貨款的結算,進出口合同的磋商與簽訂,進口合同的履行,出口合同的履行,國際貿易方式,爭議預防和處理。為了便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每章都設有專欄和案例分析,章后有小結,并附有相應習題。讀者在使用《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的過程中,應注意密切聯系實際,跟蹤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的新發展,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內容全面、新穎、實用,理論結合實際,有很強的適用性。《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適用于經濟、管理類本科專業學生學習,也可用作從事對外貿易業務人員的參考書。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相關資料
插圖:①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A國和B國。這兩個國家都只生產兩種產品:商品X和商品y,而且兩國家生產的同一種商品不存在品質差異,即產品是同質的。商品生產的過程中僅需要投入一種要素,即勞動。②商品在國家之間可以自由流動,不存在商品流動的人為障礙,沒有運輸成本。在一國范圍內生產要素可以在各生產部門間自由流動,但在國與國之間不能流動。③兩國的勞動力數量是給定的,而且都被充分地使用,即不存在資源的剩余和閑置。而且當勞動力在部門之間轉換時,機會成本保持不變,這個假設條件意味著隨著勞動投入的增加,其邊際產出是不變的,也就是說勞動生產率是給定的。④沒有貨幣作為交換媒介,所有的交易都是以物物交換的形式進行的,商品交換比率由商品生產需投入勞動的數量決定。上述假定條件為闡述絕對優勢理論設定了一個理想的環境。雖然這種環境在現實當中幾乎不可能實現,但是它卻為理解絕對優勢理論提供了很多方便。因為這些假定條件排除了現實中很多干擾經濟規律發生作用的因素,使更加深刻和清楚地認識經濟規律變得容易。幾乎所有的基礎經濟理論都是建立在相對嚴格的假定條件之上的,而當用這些經濟理論去解釋和分析現實問題時,又需要根據現實問題的具體情況對相關理論的假定條件做出調整,以使經濟理論更加適合于所分析的現實問題。這是學習經濟理論和應用經濟理論時必須牢記的。2.貿易的基礎和貿易的模式在上述假定條件下,根據絕對優勢理論的內容,進一步假設A國和B國在不同商品的勞動生產率上具有絕對差異,兩個國家的社會生產情況如表2.1 所示。由表2.1 可以看出,A、B兩國擁有的勞動數量都是1000小時,但在兩種商品的生產效率上是不同的。A國生產1個單位的商品X需要投入4個小時的勞動,B國生產1個單位的商品X需要投入2.5 個小時的勞動,因此在商品X的生產上,B國更加具有效率;而A國生產1個單位的商品Y需要投入2個小時的勞動,B國生產1個單位的商品y需要投入5個小時的勞動,因此在商品Y的生產上,A國更加具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