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后福特制研究;生產組織方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優勢 版權信息
- ISBN:701004448
- 條形碼:9787010044484 ; 978-7-01-004448-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后福特制研究;生產組織方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優勢 內容簡介
面對20世紀70年代以來企業外部經營條件的若干重大變化,西方發達國家的生產組織方式的演進出現了一個重要趨勢,即從福特制向后福特制的轉變。后福特制生產組織方式的興起,是人類制造業發展歷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相對于福特制生產組織方式,后福特制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為“持續創新+敏捷制造”和“專業化+網絡化”。從生產組織方式發展的歷史進程看,每當出現一種生產方式替代另一種生產方式的情況下,產品競爭在本質上往往是生產組織方式的競爭,產品過剩背后隱藏提落后生產組織方式的過剩,歷史地看,與生產組織方式的轉變相伴隨的是國家之間綜合國力或國際競爭力的消長變化。
因此,生產組織方式變革中所蘊藏的后發優勢,是一國提升其企業和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契機。充分利用從福特制向后福轉變中潛藏的后發優勢是提升我國企業和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后福特制研究;生產組織方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優勢 目錄
**章 從福特制到后福特制
**節 企業外部經營條件的變化及其生產組織方式的轉變
第二節 后福特制的本質特征和組織形式
第二章 精益生產
**節 精益生產的產生
第二節 精益生產的基本特征和運行機制
第三節 系列制還是更加開放的網絡化
第三章 硅谷模式
**節 硅谷模式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 特殊的競爭力來源和創新機制
第四章 集聚生產
**節 全球經濟發展中的“地理悖論”和區域核心競爭力
第二節 集聚生產的理論探討
第三節 產業集聚的動態效率分析
后福特制研究;生產組織方式創新與企業競爭優勢 作者簡介
劉剛,男,1965年2月出生,祖籍山東濟寧。2001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1年到2003年在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理論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工作。現為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融教授,中國經濟問題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現代企業理論和產業組織理論。近年來,先后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工業經濟》和《經濟學》(季刊)等雜志發表現代企業理論方面的學術文十幾篇。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