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西方倫理學經典命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0043072
- 條形碼:9787210043072 ; 978-7-210-04307-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倫理學經典命題 本書特色
《西方倫理學經典命題》:薈萃西方經典智慧解讀大師千古名言展示思想發展脈絡再現西方學術精華銘記經典走進大師感悟思想啟迪智慧
西方倫理學經典命題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西方倫理思想進行微觀分析和詮釋的一種嘗試,它試圖選擇西方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倫理學家提出的一些經典性命題,闡發其來源、內涵和影響,從而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為中國學術界和廣大讀者了解和研究西方倫理思想提供一個舉綱摘要的渠道和窗口。
西方倫理學經典命題 目錄
導言
一個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美德即知識
正義就是斗爭
善與惡是一回事
快樂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紛擾
人生的目的是得到快樂
善就是依照自然而生活
美德乃是一種和諧
人是萬物的尺度
公正實即強者的利益
快樂和不適構成了那應該做和不應該做的事的標準
“善”是*高的理念
道德知識也是回憶
正義就是每個人在社會中各盡其職
勇敢就是一種保持
善是事物所追求的目的
幸福是符合德性的實現活動
友愛是聯系城邦的紐帶
理智德性高于倫理德性
過與不及均敗壞德性
*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斷
愛人如己
只有善是實在的,惡不過是善的缺乏
德性即在于一種善的意志,罪惡則在于一種惡的意志
神學的德性是超自然的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私有制是一切社會罪惡的根源
人有心靈的本性和肉體的本性
每一事物都有雙重的善性
在自然狀態中,人對人像狼一樣
倫理學是幸福生活之術
仁愛是人的共同本性
沒有天賦的實踐原則
私惡即公利
“*大多數人的*大幸福”是至善或道德善行的*高標準
人性中的自愛與仁愛相互促進
道德的區別不是源于理性,而是源自道德感
正義起源于物質的匱乏和人性的自私與慷慨
常識是道德的基礎或根據
道德的**原理是道德官能或良心的直接的教訓
同情使人們能相互理解并形成社會的道德評價
奢侈是公眾的敵人,節儉是社會的恩人
道德獨立于宗教
自由只是做人想做的事的能力
機體組織健全是人的首要美德
良心只是一種自然的法則
道德是對法律的一種服從
物質文明的進步伴隨著道德的墮落
肉體的感受性是道德的根本原則
美德的目的在于公共利益
德行是一種用別人的福利來使自己幸福的藝術
*大多數人的*大幸福是正確與錯誤的衡量標準
各種快樂沒有質的差異而僅有量的不同
快樂不僅有量的區分,更有質的區別
美德既是達到幸福的手段,又是幸福的一部分
道德的發展與認知的發展相一致
幸福不是德性的報酬而是德性自身
要只按照你同時認為也能成為普遍規律的準則去行動
意志自由、靈魂不死、上帝存在是實踐理性的三大公設
惟有善良意志是無條件的善
人是目的而不僅僅是手段
至善是道德與幸福的統一
倫理沖動是自然沖動和純粹沖動的混合
學者應當代表他的時代可能達到的道德發展的*高水平
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
道德是主觀意志的法
惡的根源在于意志
善就是被實現了的自由和世界的絕對*終目的
倫理是主觀的善與客觀的善的統一
婚姻的實質不是契約關系而是倫理關系
國家是自覺的倫理的實體
生活的基礎也就是道德的基礎
沒有幸福就沒有德行
上帝是人自己的良心
德性使世界從屬于思想
善是永遠不會虧本的投資
人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
社會的進步意味著對宇宙過程之每一步的抑制,并代之以另一種謂之倫理的過程
人們反社會傾向的*大約束力是對其同類的輿論的懼怕
我們只能從生命中獲取道德的原則
道德形而上學即使不是倫理學的全部基礎,也是它的合理基礎
道德的目的在于自我實現
善的本質在于需要的滿足
真理是一種善
唯一的道德目的是增長
任何職業活動都必須有自己的倫理
生命就是痛苦
世界就是強力意志
倫理學的直接目的是知識,而不是實踐
“正當”不等于“善”
倫理學的基本材料是情感和激情
內在價值在邏輯上要先于手段價值
倫理學只尋求知識
倫理概念都是假概念
態度上的一致和分歧是倫理學的本質特征
任何倫理判斷本身就是一種勸導手段
道德語言是一種規定語言
事實一價值二分法注定要失敗
倫理學是有關善惡是非的科學
現代市民倫理植根于怨恨
他人是地獄
職業責任是資本主義文化的根本基礎
尋求一種能為所有人接受的道德形式是一種災難
平等的關切是政治社會至上的美德
道德是人類生活中的一種真實力量
文明是服務于愛欲的過程
良心是我們對某些特殊欲望由拒絕而產生的一種內在知覺
*理想的目標是用真實的需求取代虛假的需求
自性是我們生命的目標
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類的通性
人格的充分發展是人的發展目的,也是人道主義倫理學的理想
唯一好的事物是正強化物
對文化的有意識設計意味著對行為的控制
科學建立在人類價值觀基礎之上
一個人能夠成為什么,他就必須成為什么
倫理學問題關系到人的行為
理性的倫理追求正義,宗教的倫理將愛作為理想
群體的道德低于個體的道德
境遇改變規則
社會的目標是它自身的共同利益
行為的正當由相關的道德準則的功利所決定
把宗教因素與倫理因素分離的宗教不是完美的宗教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美德
道德情操是人生的一個正常的組成部分
同家或政府在公民之間必須嚴格保持中立
當代道德分歧是相互對立的意志沖突
一種實踐的完整性在于德性的踐行
道德性反映在合法律性之中
道德原則的作用是充當合理地決定道德問題的論辯規則
資源保護是人和土地之間和諧一致的一種表現
“控制自然”這個詞是一個妄自尊大的想象產物
我們必須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們的地球
只有一個地球
自然*有智慧
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走向根本意義上的生態倫理只能是出于對自然的愛
自然的概念和婦女的概念都是歷史和社會的建構
商業倫理學是規范性的倫理學
資本主義的道德性只能從它的本質中得到論證
經濟學與倫理學之間不斷加深的隔閡所造成的損失具有兩面性
參考文獻
后記
一個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美德即知識
正義就是斗爭
善與惡是一回事
快樂就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紛擾
人生的目的是得到快樂
善就是依照自然而生活
美德乃是一種和諧
人是萬物的尺度
公正實即強者的利益
快樂和不適構成了那應該做和不應該做的事的標準
“善”是*高的理念
道德知識也是回憶
正義就是每個人在社會中各盡其職
勇敢就是一種保持
善是事物所追求的目的
幸福是符合德性的實現活動
友愛是聯系城邦的紐帶
理智德性高于倫理德性
過與不及均敗壞德性
*高的善就是不作任何判斷
愛人如己
只有善是實在的,惡不過是善的缺乏
德性即在于一種善的意志,罪惡則在于一種惡的意志
神學的德性是超自然的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私有制是一切社會罪惡的根源
人有心靈的本性和肉體的本性
每一事物都有雙重的善性
在自然狀態中,人對人像狼一樣
倫理學是幸福生活之術
仁愛是人的共同本性
沒有天賦的實踐原則
私惡即公利
“*大多數人的*大幸福”是至善或道德善行的*高標準
人性中的自愛與仁愛相互促進
道德的區別不是源于理性,而是源自道德感
正義起源于物質的匱乏和人性的自私與慷慨
常識是道德的基礎或根據
道德的**原理是道德官能或良心的直接的教訓
同情使人們能相互理解并形成社會的道德評價
奢侈是公眾的敵人,節儉是社會的恩人
道德獨立于宗教
自由只是做人想做的事的能力
機體組織健全是人的首要美德
良心只是一種自然的法則
道德是對法律的一種服從
物質文明的進步伴隨著道德的墮落
肉體的感受性是道德的根本原則
美德的目的在于公共利益
德行是一種用別人的福利來使自己幸福的藝術
*大多數人的*大幸福是正確與錯誤的衡量標準
各種快樂沒有質的差異而僅有量的不同
快樂不僅有量的區分,更有質的區別
美德既是達到幸福的手段,又是幸福的一部分
道德的發展與認知的發展相一致
幸福不是德性的報酬而是德性自身
要只按照你同時認為也能成為普遍規律的準則去行動
意志自由、靈魂不死、上帝存在是實踐理性的三大公設
惟有善良意志是無條件的善
人是目的而不僅僅是手段
至善是道德與幸福的統一
倫理沖動是自然沖動和純粹沖動的混合
學者應當代表他的時代可能達到的道德發展的*高水平
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
道德是主觀意志的法
惡的根源在于意志
善就是被實現了的自由和世界的絕對*終目的
倫理是主觀的善與客觀的善的統一
婚姻的實質不是契約關系而是倫理關系
國家是自覺的倫理的實體
生活的基礎也就是道德的基礎
沒有幸福就沒有德行
上帝是人自己的良心
德性使世界從屬于思想
善是永遠不會虧本的投資
人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
社會的進步意味著對宇宙過程之每一步的抑制,并代之以另一種謂之倫理的過程
人們反社會傾向的*大約束力是對其同類的輿論的懼怕
我們只能從生命中獲取道德的原則
道德形而上學即使不是倫理學的全部基礎,也是它的合理基礎
道德的目的在于自我實現
善的本質在于需要的滿足
真理是一種善
唯一的道德目的是增長
任何職業活動都必須有自己的倫理
生命就是痛苦
世界就是強力意志
倫理學的直接目的是知識,而不是實踐
“正當”不等于“善”
倫理學的基本材料是情感和激情
內在價值在邏輯上要先于手段價值
倫理學只尋求知識
倫理概念都是假概念
態度上的一致和分歧是倫理學的本質特征
任何倫理判斷本身就是一種勸導手段
道德語言是一種規定語言
事實一價值二分法注定要失敗
倫理學是有關善惡是非的科學
現代市民倫理植根于怨恨
他人是地獄
職業責任是資本主義文化的根本基礎
尋求一種能為所有人接受的道德形式是一種災難
平等的關切是政治社會至上的美德
道德是人類生活中的一種真實力量
文明是服務于愛欲的過程
良心是我們對某些特殊欲望由拒絕而產生的一種內在知覺
*理想的目標是用真實的需求取代虛假的需求
自性是我們生命的目標
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類的通性
人格的充分發展是人的發展目的,也是人道主義倫理學的理想
唯一好的事物是正強化物
對文化的有意識設計意味著對行為的控制
科學建立在人類價值觀基礎之上
一個人能夠成為什么,他就必須成為什么
倫理學問題關系到人的行為
理性的倫理追求正義,宗教的倫理將愛作為理想
群體的道德低于個體的道德
境遇改變規則
社會的目標是它自身的共同利益
行為的正當由相關的道德準則的功利所決定
把宗教因素與倫理因素分離的宗教不是完美的宗教
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美德
道德情操是人生的一個正常的組成部分
同家或政府在公民之間必須嚴格保持中立
當代道德分歧是相互對立的意志沖突
一種實踐的完整性在于德性的踐行
道德性反映在合法律性之中
道德原則的作用是充當合理地決定道德問題的論辯規則
資源保護是人和土地之間和諧一致的一種表現
“控制自然”這個詞是一個妄自尊大的想象產物
我們必須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們的地球
只有一個地球
自然*有智慧
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走向根本意義上的生態倫理只能是出于對自然的愛
自然的概念和婦女的概念都是歷史和社會的建構
商業倫理學是規范性的倫理學
資本主義的道德性只能從它的本質中得到論證
經濟學與倫理學之間不斷加深的隔閡所造成的損失具有兩面性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西方倫理學經典命題 節選
《西方倫理學經典命題》是對西方倫理思想進行微觀分析和詮釋的一種嘗試,它試圖選擇西方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倫理學家提出的一些經典性命題,闡發其來源、內涵和影響,從而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為中國學術界和廣大讀者了解和研究西方倫理思想提供一個舉綱摘要的渠道和窗口。
書友推薦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