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傳播學十年-闡釋與建構-1998-2008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277982
- 條形碼:9787811277982 ; 978-7-81127-798-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播學十年-闡釋與建構-1998-2008 本書特色
《傳播學十年(1998-2008)闡釋與建構》:充分關注時代主題,密切聯系現實問題,在全球多元視野中尋求學術話題,傳播學專家與您一起,闡釋社會巨變,建構認同體系,尋找傳播學的中國問題。本土化:走符合中國傳媒學術與傳媒實踐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國際化:在廣闊的國際視野中,確立自己的歷史與時代方位,關注國際潮流,關注世界大事。人文化:將文、史、哲、經、法、教等多學科的理論成果進行充分的吸納,以此豐富和深化傳媒學術的內蘊。專業化:在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表達方式上,不斷在專業領域達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傳播學十年-闡釋與建構-1998-2008 內容簡介
充分關注時代主題,密切聯系現實問題,在全球多元視野中尋求學術話題,傳播學專家與您一起,闡釋社會巨變,建構認同體系,尋找傳播學的中國問題。
本土化:走符合中國傳媒學術與傳媒實踐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國際化:在廣闊的國際視野中,確立自己的歷史與時代方位,關注國際潮流,關注世界大事。
人文化:將文、史、哲、經、法、教等多學科的理論成果進行充分的吸納,以此豐富和深化傳媒學術的內蘊。
專業化:在研究內容、研究方法、表達方式上,不斷在專業領域達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傳播學十年-闡釋與建構-1998-2008 目錄
媒介競爭中電視傳播觀念的轉變
網絡空間的民主與自由
國外有關中國傳播的研究:描述與分析
倫理的追問與學理的批評——對西方電視批評理論的一種解讀
影像:傳播悖論
受眾行為的反沉默螺旋模式
視覺文化傳播:對一種文化形態和傳播理念的詮釋
涵化研究的兩個十年——一個總體評估和元分析
電視節目“多維組合”分類法及其編碼設計
全球電信危機和產業重組的困境——一位美國學者的分析和警示
行為變量對議程設置敏感度影響的實證研究
當前中國傳媒業發展客觀趨勢解讀
人的終結與傳播學的終結
“超媒體”還是媒體嗎?——答友人學術質疑
跨文化傳播與未成年人成長
社會意識的表皮與深層——中國受眾廣告態度意識考察
傳播學科“知識地圖”的繪制和建構——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傳播學譯著的回顧
大集市模式的博客傳播理論研究和案例分析
新聞學與傳播學學者、學術機構和地區學術影響研究報告(2000-2004)——基于cssci的分析
媒介恐慌論與媒介恐怖論的興起、演變及理性抉擇
論新興媒體時代的公共傳播
從歷史角度看新媒體對傳統社會的解構
傳播心理學研究的再思考
現代與后現代的雙重表征:當代中國的移動電話
后記
傳播學十年-闡釋與建構-1998-2008 節選
《傳播學十年(1998-2008)闡釋與建構》內容簡介: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國傳媒大學校慶55周年之際,《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也迎來了30周年刊慶。《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創刊于1979年,迄今走過了整整30年的歷程。作為國內創刊*早的廣播電視學術期刊之一,30年來我們向廣大讀者奉獻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論文,發行總量50萬余冊,為中國廣播電視學術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傳播學十年-闡釋與建構-1998-2008 作者簡介
張毓強,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博士,《現代傳播》編輯。先后畢業于聊城大學、中國新聞學院、中國傳媒大學,2006年獲文學博士學位。出版著作《美國公共外交研究》,譯著《西方傳媒與戰爭》、《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權利》,編著《怎樣做新聞翻譯》、《街頭政治與顏色革命》等。在《國際新聞界》、《中國記者》、《現代傳播》等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主持和參與多項課題研究。主要研究興趣為國際傳播、公共傳播、公共外交。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