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斷裂地帶的精神流亡-路遙的文學實踐及其文化意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159491
- 條形碼:9787301159491 ; 978-7-301-15949-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斷裂地帶的精神流亡-路遙的文學實踐及其文化意義 本書特色
《斷裂地帶的精神流亡:路遙的文學實踐及其文化意義》:現代文論與美學論叢。
斷裂地帶的精神流亡-路遙的文學實踐及其文化意義 內容簡介
路遙,作為20世紀80年代一位有著一定影響力的作家,憑《平凡的世界》一書獲茅盾文學獎,隨后又遽然長逝,留給世界諸多遺憾,也迫使我們思考其寫作實踐中所蘊含的文化意義。本書試圖從空間文化塑造的角度,發掘路遙寫作中的邊緣文化心態和身份認同焦慮,這一心態和身份對其寫作實踐中的人物性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其作品中主要角色的命運又以符號的形式敘述了小說作家在現實中的命運。
斷裂地帶的精神流亡-路遙的文學實踐及其文化意義 目錄
**章 關于路遙
一 走近路遙
二 文學視野中的路遙
三 路徑與方法
第二章 身份認同與心理焦慮
一 路遙小說空間結構生成的歷史語境
二 身份社會中的空間記憶
三 城鄉結合部:邊緣身份的空間隱喻
四 空間的內在化:路遙的二元心理世界
五 二元空間中的語言焦慮
第三章 男人的世界——農民形象的塑造
一 苦難的歷程:鄉村景觀
二 歷史召喚下的新主體
三 當代魯濱遜
四 啟蒙話語的規訓
五 被淘汰的弱者
六 想象世界中的空白
第四章 城市夢想中的邊緣人
一 孤獨的邊緣人
二 分裂的精神世界
三 為了生存
四 無性人:走向衰敗
五 啟蒙話語的破產
六 流浪,流浪
第五章 都市的遠景
一 路遙筆下的都市形象
二 都市景觀中的身體和欲望
三 都市中的精英個體與群體
四 從獨異的個體到庸眾中的一員
五 都市中的現代官吏形象
六 都市的陰影
第六章 城鄉對立下的男性欲望——女人們
一 被強暴的女性身體
二 對女人的報復
三 承受苦難的肉身
四 知識女性:理想破滅的符號
五 女性世界的“王”
第七章 書寫的壓力
一 歷史理性主義和個體虛無主義
二 被排斥的命運與自我書寫的堅忍
三 先鋒文學對現實主義文學的排斥
四 “重寫文學史”語境中路遙們的命運
結語
附錄
一 路遙主要作品
二 參考文獻
后記
斷裂地帶的精神流亡-路遙的文學實踐及其文化意義 節選
《斷裂地帶的精神流亡:路遙的文學實踐及其文化意義》內容簡介:路遙,作為20世紀80年代一位有著一定影響力的作家,憑《平凡的世界》一書獲茅盾文學獎,隨后又遽然長逝,留給世界諸多遺憾,也迫使我們思考其寫作實踐中所蘊含的文化意義。《斷裂地帶的精神流亡:路遙的文學實踐及其文化意義》試圖從空間文化塑造的角度,發掘路遙寫作中的邊緣文化心態和身份認同焦慮,這一心態和身份對其寫作實踐中的人物性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其作品中主要角色的命運又以符號的形式敘述了小說作家在現實中的命運。
斷裂地帶的精神流亡-路遙的文學實踐及其文化意義 作者簡介
石天強,男,1971年出生,副教授。師從王一川先生。2004年在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隨后前往天津南開大學中文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作,一直從事文藝美學、當代審美文化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