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柳葉集-李良玉博士生教育文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000768
- 條形碼:9787565000768 ; 978-7-5650-007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柳葉集-李良玉博士生教育文錄 本書特色
《柳葉集:李良玉博士生教育文錄》收錄的文稿,包括三個部分。 **部分是李良玉2000年以來指導同學的部分資料,包括“博士論文寫作要領”、“致青年學者書”、“課外講習錄”、“博士論文介紹詞”、“校園心得”中收錄的文稿。 第二部分是李良玉同學的學習資料,包括“博士生讀書報告”、“博士論文開題報告”、“博士生學習札記”、“博士論文答辯詞”、“博士論文答辯記錄”中收錄的文稿。 第三部分收錄了12篇書評,反映了1990年以來前輩學者和學術界的朋友們對李良玉的相關論著的評論。
柳葉集-李良玉博士生教育文錄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的文稿,包括三個部分。
**部分是李良玉2000年以來指導同學的部分資料,包括“博士論文寫作要領”、“致青年學者書”、“課外講習錄”、“博士論文介紹詞”、“校園心得”中收錄的文稿。
第二部分是李良玉同學的學習資料,包括“博士生讀書報告”、“博士論文開題報告”、“博士生學習札記”、“博士論文答辯詞”、“博士論文答辯記錄”中收錄的文稿。
第三部分收錄了12篇書評,反映了1990年以來前輩學者和學術界的朋友們對李良玉的相關論著的評論。
柳葉集-李良玉博士生教育文錄 目錄
【博士論文寫作要領】
提高博士論文質量應當注意的幾個要點
申請博士學位論文基本技術規范
博士論文答辯須知
關于博士論文的選題問題
博士論文開題報告芻議
博士論文初稿修改階段注意事項
附:三篇博士論文初稿修改方案
【致青年學者書】
與某同學談善惡
與董國強談近代知識分子
與賈艷敏談人民公社
與魏曉陽談日本現代憲政制度
與肖愛樹談家庭史
與湯向東談史料學
與湯兆云談工作
與馮春龍談近代出版
與李寧談憲法的實踐性
與某同學談近代金融
與陳輝談《紅樓夢》研究
與某同學談考博
與黃家信談壯族土司問題
與某同學談校園風氣
與趙林風談立憲派新視角
與荊世杰談鄉村文化
與某同學談本科生教學
與張慧卿談民間資料
與陳肖靜談揚州文化與旅游
與周其厚談科學精神
與任玲玲談史學研究的樣本性
與王鋒談史學研究的三個層面
與陶海洋談學術研究心態
與某學者談佛學研究
與楊吉安談當代農村
與某學者談邊政研究
【課外講習錄】
舉辦讀書會的意義
養成學術傳統
發揚學術個性
分析歷史人物的困難性
大文化的歷史觀
博士論文初稿講評
【博士論文介紹詞】
聆聽歷史前進的腳步聲
一只美麗的蝴蝶
擁抱生活的艷陽天
用生活的歷史觀研究鄉村文化
附錄:七篇碩士論文推薦意見
【校園心得】
匡亞明:大學的榮譽、大學的傷痛
十八年來的師生情
轉變觀念與改善生活方式
——與某同學的談話
實行有信仰的人生
——“禪與人生”報告會發言
【博士生讀書報告】
中韓兩國基督教史及其相關研究比較
中國近現代史信息源及其檢索
【博士論文開題報告】
中國農業合作化運動研究
當代日本憲政制度研究
【博士生學習札記】
社會調查十日記
平陰紀行
第二十九次讀書會記錄
——關于楊永興、王艷芳、羅長春試講情況的討論
附錄:同學來信(47封)
【博士論文答辯詞】
關于壯族地區的土司制度與改土歸流
關于當代江蘇消防事業
【博士論文答辯記錄】
吳淵同學答辯會記錄
——當代中國農民辦學研究:大別山區宣村小學考察
【專稿】
點滴的記憶
師門三年受益終生
十年來的師生情
我隨李老師讀書
——讀《李良玉歷史研究與教育文選》
師恩如山 師愛似海
學術批語的價值
——李良玉教授有關著作之“博士生文稿批語”讀后
提綱挈領綱舉目張
——回憶博士論文提綱的擬定經過
作文與做事
——我在李老師身邊的三年
追隨智者的腳步
——《李良玉教授與其博士生文叢》讀后
博士生的教與學
——讀《李良玉教授及其博士生學術文叢》
【附錄】
進一步認識近代知識分子群體
——評李良玉著《動蕩時代的知識分子》
動蕩思考抉擇的再現
——簡評《動蕩時代的知識分子》
一部具有特色的研究近代知識分子的新書
——評李良玉著《動蕩時代的知識分子》
評《動蕩時代的知識分子》
《新編中國通史》民國分冊評介
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默契
——讀李良玉《思想啟蒙與文化重建》
思想的印跡
——南京大學李良玉教授《思想啟蒙與文化重建》評介
留住思想之美
——讀李良玉先生《思想啟蒙與文化重建》
史學領域的新建樹
——評《李良玉歷史研究與教育文選》
新穎獨特燦然可風
——讀《李良玉歷史研究與教育文選》
研究者、教育者和思想者的完美統一
——《李良玉史學文選》等讀后
玉汝于成致良知——記歷史系博導李良玉教授
——《南京大學報》專訪
【后記】
柳葉集-李良玉博士生教育文錄 節選
《柳葉集:李良玉博士生教育文錄》主要內容簡介:1999年,南京大學通過有關程序確認我具備博士生指導教師資格,次年起我開始招收學生。假如按今天官本位條件下博導的實際社會地位、聲譽及其所承擔的職責等多項指標來衡量,成為博士生導師或許并非幸事。
柳葉集-李良玉博士生教育文錄 相關資料
博士生的學習生活是一種知識、道德和能力的全面提高過程。它既是學生的提高過程,也是老師的提高過程。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由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所積累起來的進步。 ——2005年8月 培養學術的嚴謹性,是很重要的訓練內容。什么叫嚴謹?有六條標準:有整體的體系,邏輯嚴密,文字簡練,使用材料正確,理論觀點恰當,注釋準確。這六條缺一不可。 ——2004年4月 做論文首先要有全面的預案,就是學術史、目標、資料、思路、敘述方法等五個要素,或者叫五個核心。 ——2004年8月 衡量一篇論文是否是上乘的作品,可以用八個字做標準,即是否出彩,出神,出奇,出格。所謂出彩是指是否精彩,也就是有文采;所謂出神是指是否有神韻,也就是氣韻不凡;所謂出奇是指是否視角獨特,也就是言人所不察;所謂出格是指不為世俗所限,也就是言人所不敢言。古今中外,所有令人刻骨銘心之作,無有逾此八字范圍者。 ——2006年2月 博士論文的首要學術特點是樣本性,也就是你的研究,是一個獨立的個案。這個個案,可以是一個比較能夠集中概括起來的問題,可以是一個獨立的歷史事件,可以是一個歷史人物,可以是一種什么思想,也可以是一種有特別意義的社會現象,等等。總之,這個個案的內涵是確定的,邊界是明確的,主題是鮮明的。 ——2006年10月 我們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付出更大,進步更快。需要盡可能地做到研究課題和歷史資料的匹配,檔案資料、文獻資料、田野資料、民間調查的綜合,歷史面貌和當下面相的觀照,生活經驗與文本制度的對比,學術價值和大眾價值的平衡,傳統方法與現代方法的融合,真實性、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這對大家都是一種挑戰。 ——2008年9月
柳葉集-李良玉博士生教育文錄 作者簡介
李良玉,江蘇海安人,1951年生,歷史學博士,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中華民國史、社會史、中國當代史,主治中國近當代思想文化史。著有《動蕩時代的知識分子》(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新編中國通史》第四冊(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2001年再版,獲華東地區1996年度優秀教育圖書一等獎);《思想啟蒙與文化重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002年獲得第十七屆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圖書獎,2003年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變動時代的記錄》(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另外,還合作出版《中華民國經濟史》(江蘇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中華民國文化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版,獲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