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軍旅文學50年:1949~1999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1166586
- 條形碼:9787801166586 ; 978-7-80116-658-6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軍旅文學50年:1949~1999 本書特色
★16開布面精裝,學習出版社出版
★本書是一次對當代中國軍旅文學傳統的尋覓、闡釋與建構
★作者們以軍人和文學研究者的雙重身份,面對新中國軍旅文學歷史實存的承擔與言說,一次以“軍旅文學”為理論據點和研究視角的學術發言
★以其豐沛扎實的研究成果,展示了“新中國軍旅文學”的核心價值、基本形態,及它的階段性發展、豐富、完善的過程
★從“戰爭文學”至“軍旅文學”,有對庸俗社會學、純粹宣傳品的自覺摒棄和藝術跨越,有對心靈生活、人性風情的關懷和尋覓
★戲劇(話劇的文本創作)、電影及電視劇(以軍旅文學改編的軍旅題材影視作品)等章節中不僅融入了多元的藝術形式,同時也吸納了多重聲音
★“理論批評”一節描述了多位軍旅批評家的代表性觀點和研究實績,即便是純粹文學文類的章節,也能尋覓到執筆者的個性特征和思考
《中國軍旅文學50年》編寫前后歷時7年,數易其稿,以新中國1949——1999為期50年的軍旅文學發展歷程為考察對象,以62萬字的篇幅,全面梳理了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軍旅文學的歷史,深刻總結了軍旅文學發展進程中的若干重要理論問題,以系統的理論規范和宏闊的學術視野將諸如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長篇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理論批評、戲劇、電影、電視劇等不同文體的創作悉數納入研究范圍,以客觀的批評品格和敏銳的審美視角將產生過重大社會影響的作家、作品和獨具藝術特色卻被長期忽略的作家作品一并納入研究的范疇;以文學史研究的資料匯總和遴選梳理為經,以理論研究的概念命名、現象分析和理論闡釋為緯,以極富個人風格和文學色彩的語言表達,完整勾勒、系統呈現出了中國軍旅文學50年來的發展脈絡和流變軌跡。
中國軍旅文學50年:1949~1999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短篇小說;中篇小說;長篇小說(上)(1949~1966);長篇小說(下)(1976~1999);詩歌等。
中國軍旅文學50年:1949~1999 目錄
**章 短篇小說
**節 概述
第二節 “前17年”:在現實與回憶交織中勃發
一、溯源:孫犁的《蘆花蕩》、《荷花淀》
二、革命歷史的闡釋:王愿堅、峻青等人的短篇小說
三、現實主旋律的宣揚:任斌武、林雨等人的短篇小說
四、引起爭議的個性:茹志鵑、劉真等人的短篇小說
第三節 80年代:在繼承與創新中繁榮
一、斷裂與延伸:“兩代作家”并肩“作戰”
二、英雄意識的繼承與創新:徐懷中、石言等人的短篇
小說
三、職業倫理意義的探討:劉兆林、周大新等人的短篇
小說
四、新歷史與民間情懷:莫言等人的短篇小說
第四節 90年代:向生活里歸隱
第二章 中篇小說
**節 概述
一、“前l7年”蓄勢待發
二、80年代“應時而興”
三、90年代“余波綿延”
第二節 “前17年”軍旅中篇小說創作
第三節 80年代:兩代作家的創作與三條戰線的開辟
一、徐懷中等**代作家老驥伏櫪
二、李存葆的《高...
中國軍旅文學50年:1949~1999 節選
中國軍旅文學50年:1949~1999 作者簡介
朱向前, 解放軍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生導師。1996年授大校軍銜。全軍優秀教師。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軍事文學委員會委員,理論批評委員會委員,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發表作品,從事過詩歌、散文、小說創作,后攻理論批評。已出版專著、文論集、小說集《軍旅文學史論》、《紅·黃·綠》、《灰與綠》、《黑與白》、《心靈的詠嘆》、《沉入生命》、《初心與正覺》、《黑白齋序跋》、《漂亮女兵》等十余種。其中《尋找合點--朱向前軍旅文學批評選》、《朱向前文學理論批評選》等著作分獲第四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1994年)、第三屆魯迅文學獎(2004年)等多種獎項。主編《長篇軍旅小說金戈叢書》、《九十年代文學潮流大系軍旅人生小說》、《新中國軍事文藝大系·中篇小說》等。
曾任中國作協第一、二屆“魯迅文學獎”評委;第一、二、三屆“馮牧文學獎”評委;第六屆“茅盾文學獎”評委;第五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評委;《中華文學通史·當代卷》編委,《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編委。《中國軍旅文學50年研究(1949-1999)》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