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九十年代中國文論轉型:接受研究的視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00117
- 條形碼:9787511700117 ; 978-7-5117-0011-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九十年代中國文論轉型:接受研究的視角 本書特色
《九十年代中國文論轉型:接受研究的視角》是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
九十年代中國文論轉型:接受研究的視角 目錄
序**章 解構與建構、接受與利用——90年代文論轉型的話語策略**節 90年代文論轉型的思想背景一、“轉型”與“范式革命二、“現代性”終結?三、“反思的審慎的現代性第二節 90年代文論轉型的生成語境一、90年代的社會和文化的“轉型”二、90年代的文學轉型三、審美主義文論的困境第三節 90年代文論轉型的話語策略一、現代文論的生成路徑二、90年代文論的話語策略第四節 文化接受中的闡釋和接受研究的方法一、文化閱讀中的闡釋及客觀性二、文化接受的分類第二章 文學本質的播散**節 后現代在中國及其對文論本質問題的影響一、貌合神離的復數后現代主義二、選擇的意義:我們需要何種“后現代”?第二節 后現代語境中的“世界文學一、“世界文學”:比較文學的前設目標?二、回到原典:歌德和馬克思的“世界文學”的內涵三、差異性與“世界文學四、全球化時代的文學/文化交流第三節 解讀審美型文論:一個后現代的視角一、話語中心:真實/幻象?二、審美型文論的有限性第四節 本質主義與反本質主義的話語選擇一、關于“文學的本質”問題的爭論與對話二、反本質主義能走多遠?三、視角主義與有限本質論:文學理論選擇的可能性第三章 松動的邊界——文化研究的興起及文化批評對審美批評的挑戰**節 意味深長的“邊界”之爭一、盟友的出位二、文化研究與文藝學之爭:從幾個相關概念談起三、簡短的評價第二節 文化批評對審美批評的補充和拓展一、文化批評的政治性訴求二、文化批評的大眾化轉向第三節 大眾文化的中國形態與文化研究一、西方對“大眾文化”的界說二、大眾文化的中國變體及大眾文化研究三、中國的文化研究的限度第四章 中國文論身份的想象性建構**節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文化身份建構一、“身份/認同”釋義二、文化身份/文化認同為何成為一個“問題”?三、全球化時代文化身份的建構邏輯四、90年代的中國文化身份/文化認同問題第二節 “失語”與“轉換”:中國文論身份的建構努力一、“失語”的診斷及對診斷的質疑二、“失語癥”的醫治:“轉換”與反駁第三節 文論功能:文論身份建構的邏輯起點一、文論何為?二、90年代文論的功能缺失三、“轉換”中的錯位四、文論身份建構的幾點反思結語:文論轉型、學術論爭與共同話語參考文獻后記
展開全部
九十年代中國文論轉型:接受研究的視角 節選
《九十年代中國文論轉型:接受研究的視角》選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文論發展中的熱點問題——文學的本質、文化研究與文學研究的邊界、中國文論的身份,對它們進行深度的挖掘,討論了二十世紀*后十年間中國文論演化或日“轉型”的過程,并將自身置于歷時與共時的坐標中。在歷時軸上,顧及八十年代甚至此前的中國文論;在共時軸上,緊密聯系同一時期的西方文論,通過比較的視角,用自己的觀點,論述這一“轉型”并構建它自身。
九十年代中國文論轉型:接受研究的視角 作者簡介
陳慶祝,安徽泗縣人,副教授,現任教于東莞理工學院。先后在北京師范大學獲文藝學碩士學位、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學位。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員,主要從事文學理論、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化理論研究。先后在《文藝研究》、《文藝爭鳴》、《當代文壇》、《外國美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十多篇。
書友推薦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