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卡夫卡:藝術世界的圖式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068611
- 條形碼:9787308068611 ; 978-7-308-06861-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卡夫卡:藝術世界的圖式 內容簡介
卡夫卡的藝術世界不是對日常生活的摹寫,實際上,面對物質與技術對現代人的侵蝕,現實主義摹寫時代的能力已極度消退。新時代需要適合自己的新文學。新文學的任務不再是反映某種已經存在的事實,而是要創造和虛構屬于自己的世界。對于作家來說,他的使命不再是去模仿,而是要去創造,用自己的文字和才情構筑一個藝術世界,而不需要依靠外在的現實去支撐。只有這樣,新文學才會擁有對紛繁雜亂的現實的穿透力,去發現存在的真相。
卡夫卡:藝術世界的圖式 目錄
導言 卡夫卡藝術世界與日常世界的疏離
一 卡夫卡研究的現狀與模式——外部研究與內部研究間的徘徊
二 “內容”與“形式”二元研究模式的弊端
三 藝術現象學:本書的研究范圍與方法
四 “存在之思”:卡夫卡藝術世界的價值
**章 “迷宮”世界中的“人”與“物”
**節 “迷宮”,作為思維和結構模式
一 循環反復:“迷宮”作為結構模式
二 悖謬倒轉:“迷宮”作為思維模式
第二節 世界、人與物的互動生成
一 “人在世界中”——異鄉的漫游
二 “變形”:人與物的互動生成
三 “天人合一”的世界圖像
第二章 此在的瞬間體驗
**節 “瞬間”的意義
一 生活經驗的斷裂
二 “瞬間”的現象學意義
第二節 “存在”的界限
一 “窗”的間離效果
二 “門”的界限
第三節 “此在”的體驗
一 “被拋”:人在世界中的方式
二 體驗:人與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第三章 情感經驗的多重裂變
**節 孤獨感與對自由的體悟
第二節 焦慮感與女性的中介作用
第三節 恐懼感與死亡意識
第四節 負罪感與秩序的重建
一 責任之“罪”
二 秩序之“罪”
第四章 身體的懲戒與藝術的想象
**節 身體的懲戒與藝術的追求
一 身體的感知與自我意識的確立
二 藝術的需要與身體的控制
第二節 身體性因素與藝術的特性
一 “表演”的藝術
二 “饑餓”的藝術
三 “超越”的藝術
第五章 語言的“可說”與“不可說”
**節 詞語的召喚力
一 命名
二 意象
三 文書
第二節 語言的“巴別塔”
一 言語的反向表述
二 “言談”與“道說”
三 現代神話的寓言
結語 自足“游戲”空間中的“裂隙”
一 封閉審美空間中的“裂隙”
二 作為“游戲”而存在的文學
附錄
一 存在主義的“虛無”概念及其演變
二 卡夫卡與殘雪:存在觀念的影響與變異
三 卡夫卡生平及創作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一 卡夫卡研究的現狀與模式——外部研究與內部研究間的徘徊
二 “內容”與“形式”二元研究模式的弊端
三 藝術現象學:本書的研究范圍與方法
四 “存在之思”:卡夫卡藝術世界的價值
**章 “迷宮”世界中的“人”與“物”
**節 “迷宮”,作為思維和結構模式
一 循環反復:“迷宮”作為結構模式
二 悖謬倒轉:“迷宮”作為思維模式
第二節 世界、人與物的互動生成
一 “人在世界中”——異鄉的漫游
二 “變形”:人與物的互動生成
三 “天人合一”的世界圖像
第二章 此在的瞬間體驗
**節 “瞬間”的意義
一 生活經驗的斷裂
二 “瞬間”的現象學意義
第二節 “存在”的界限
一 “窗”的間離效果
二 “門”的界限
第三節 “此在”的體驗
一 “被拋”:人在世界中的方式
二 體驗:人與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第三章 情感經驗的多重裂變
**節 孤獨感與對自由的體悟
第二節 焦慮感與女性的中介作用
第三節 恐懼感與死亡意識
第四節 負罪感與秩序的重建
一 責任之“罪”
二 秩序之“罪”
第四章 身體的懲戒與藝術的想象
**節 身體的懲戒與藝術的追求
一 身體的感知與自我意識的確立
二 藝術的需要與身體的控制
第二節 身體性因素與藝術的特性
一 “表演”的藝術
二 “饑餓”的藝術
三 “超越”的藝術
第五章 語言的“可說”與“不可說”
**節 詞語的召喚力
一 命名
二 意象
三 文書
第二節 語言的“巴別塔”
一 言語的反向表述
二 “言談”與“道說”
三 現代神話的寓言
結語 自足“游戲”空間中的“裂隙”
一 封閉審美空間中的“裂隙”
二 作為“游戲”而存在的文學
附錄
一 存在主義的“虛無”概念及其演變
二 卡夫卡與殘雪:存在觀念的影響與變異
三 卡夫卡生平及創作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卡夫卡:藝術世界的圖式 作者簡介
張玉娟,1972年1月出生于山東,浙江大學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研究所、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師,主要從事世界文學與比較詩學研究。1993年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獲學士學位。1993年至1996年在杭州大學中文系世界文學專業就讀,獲碩士學位,畢業后留校任教。2004年至2007年就讀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獲博士學位。先后主持“20世紀存在文學研究”、“敘述形式與意義闡釋”、“詩之思:卡夫卡藝術世界的圖式”等課題,發表相關論文近二十篇。
書友推薦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