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騷首問天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頭、發、面、眉、鼻、口、齒、附舌、須、耳、手、足、心、血、骨、文、影等。
騷首問天 目錄
騷首問天 節選
《神祇的腳印:中國符號文化(搔首問天)(人體卷)》內容簡介:沒有天地造化的風云變幻,沒有神話傳說的瑰麗多彩,沒有動物世界的千姿百態,沒有植物世界的萬種風情……但人體的世界涵蓋了諸多民俗、語言與審美的文化因素,并散發出其獨有的韻味。象形文字是人類記錄世界的*原始方式。人在認識外部世界之前,首先要認識的就是自己的身體。于是,我們可以看到,表述人體各個部位的文字多是象形文字。這些文字隨著時代、風俗的演化而變化,從這些文字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窺出很多中華文化的底蘊。
騷首問天 相關資料
插圖:頭之各種奇異,在后世的志怪故事中仍時有想像,并有豐富和發揮,如到清代袁枚的《續子不語》中,無頭人刑天已形成了一個國度,這個國家所有的人都如刑天一樣,“皆肥短無頭,以兩乳作眼,閃閃欲動,以臍作口,取食物至前,吸而啖之,聲啾啾不可辨”,想像更為細致,因以臍為口,所以對食物是“吸而啖”,“聲啾啾不可辨”。種種有關頭的怪異想像在神魔小說中體現得最為充分。《西游記》寫哪吒能夠變換成三頭六臂,砍一個頭下來自是無妨。孫悟空會七十二變,生命有充分的保障,大鬧天宮被捉住問斬,頭總是砍下一個便長出一個,玉皇大帝也奈何他不得;后來在取經路上與車遲國鹿力大仙斗法,頭被砍落后輕而易舉就能自動復合,鹿力大仙實在是不知輕重,自恃學了點皮毛法術,居然敢跟齊天大圣斗,枉送了一條性命。《封神演義》中的申公豹也能將首級取下來,遍游千里而后復返頸腔。他雖用此幻術險些騙過姜子牙,但是“其時只用一時三刻,其頭不到頸上,自然冒血而死”,也不過是鹿力大仙的伎倆,和孫大圣是不能相提并論的。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所以,申公豹的頭后來雖還不至于像落頭民那樣回不來,卻裝歪了,從此成了歪頭。對不是神仙沒有萬般變化的普通人來說,身首異處之后,頭自然也沒用了,但有的頭卻能“發揮余熱”,創造價值。上下五千年,最值錢的人頭大概要算楚霸王了。項羽與劉邦交戰四年,終因有勇無謀,被圍困于垓下,四面楚歌。他雖奮力殺出重圍,有機會返回江東重整旗鼓,但自覺無顏面見家鄉父老,遂決意赴死,于是復入漢軍陣中。項羽在漢軍中數番沖殺,所向披靡,斬將奪旗,神威不減,以一人之力擋百萬之勇,終至受傷。在廝殺中,他見到現為漢將的自己的前部將呂馬童,就說道:“這不是我的故人嗎?”呂馬童卻不敢正視項羽,告訴身邊的另一位將軍王翳說:“這是項王。”項羽說:“我聽說劉邦懸賞千金求購我項上人頭,還有封地食邑,我就為你做件好事吧。”于是自刎而死。漢軍將士一擁而上,爭搶競斗,相互殘殺,死了數十人。王翳搶得了項羽的頭,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各分得項羽身體的一部分,五個人瓜分了項羽的尸首。劉邦論功行賞,五個人均被封為侯爵,王翳獲封杜衍侯,得福于項羽之人頭可謂匪淺。項羽之頭為別人造下無量功德,而古代最貴重的頭應數清朝的雍正皇帝,據言雍正之頭被呂四娘砍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