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凸性激勵:股票期權相關問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947673
- 條形碼:9787504947673 ; 978-7-5049-4767-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凸性激勵:股票期權相關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了美國安然事件問題進行研究。安然事件的重要教訓之一,在于企業向高管人員過度發放股票期權,從而誘使高管通過財務造假等手段推高公司股價而獲利。本書結合這一事件以及美國政府的公司改革政策進行了深入分析,將企業類型與期權激勵結合起來,指出了股票期權激勵的負效應以及適用范圍,有助于對股票期權激勵的全面理解和認識。
本書的有關結論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我國股市自股權分置改革啟動之后,中國證監會和國務院國資委先后發布關于股票期權激勵的政策,諸多上市公司相繼實施了期權激勵。本書認為,股票期權激勵更適合于高成長型的中小企業,資源型、壟斷型的大型企業則不宜實施。這一結論對上市公司股東制定長期激勵制度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胡經生是我指導的博士研究生,他本科學的是數理統計專業,對于這一難度較大的論文選題具有優勢。論文研究深入、分析透徹,基本目的已經達到,論文答辯的效果很好,評委們的評價也較高,一致將其推選為優秀博士論文。
凸性激勵:股票期權相關問題研究 目錄
1.1 研究動因
1.2 研究范圍與主要思想
1.3 研究方法
1.4 理論創新與不足之處
1.5 邏輯框架與論述層次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與評述
2.1 股票期權激勵的理論基礎
2.1.1 一般股權激勵的理論基礎
2.1.2 凸性激勵的理論基礎
2.2 股票期權激勵的實證檢驗
2.2.1 美國學者關于股票期權激勵的檢驗
2.2.2 中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檢驗
2.3 美國安然公司財務丑聞案后的有關研究
2.4 簡要評論及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第三章 股票期權激勵的凸性特征
3.1 股票期權激勵的歷史淵源與興起原因
3.1.1 企業激勵制度發展歷程簡要回顧
3.1.2 股票期權激勵制度的興起原因
3.2 委托一代理理論框架下的長期激勵理論
3.2.1 作為股票期權激勵理論起點的*優契約
3.2.2 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優激勵契約
3.3 將凸性激勵加入報酬契約的必要性
3.3.1 模型改進、有關假定及初步求解
3.3.2 *優契約凸性的條件與股價走勢分布函數
3.3.3 *優報酬契約的結構分析
3.4 高層經理人員的風險偏好
3.5 本章小結
附錄一:關于經理股票期權凸性的證明
第四章 企業類型與凸性激勵的差異
4.1 企業類型:凸性激勵的差異及對兩種現象的解釋
4.1.1 模型解釋與命題
4.1.2 公司特征與股票期權激勵:來自美國、芬蘭與日本的經驗
4.2 案例分析:美國硅谷高科技企業的巨大成功與安然等系列大公司財務丑聞
4.3 進一步的討論:企業類型與委托一代理問題的程度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股票期權激勵的資本市場環境
5.1 資本市場有效是股票期權激勵有效的重要前提
5.1.1 資本市場有效性使股票期權激勵有效的機制分析
5.1.2 資本市場有效性的基本理論
5.1.3 資本市場有效性的實證檢驗
5.2 投機性股票市場下的期權激勵模型
……
第六章 股票期權激勵與公司治理
第七章 中國股票期權激勵制度的有關問題
第八章 結論與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
凸性激勵:股票期權相關問題研究 節選
**章 導論
1.4 理論創新與不足之處
本書主要著眼于厘清股票期權激勵的基礎性理論問題,將有關理論加以系統地整合、闡釋,試圖用以解釋美國安然等大公司系列財務丑聞、硅谷高科技企業的成功等現象,并為我國引入這一制度提供一些更加清晰的思路與看法。書中主要的理論創新點是:在對國外學者原理論模型加以改進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放松原有模型的假設條件,將凸性激勵與企業類型結合起來,提出命題并進行了初步驗證,這一分析有別于2002年以來關于美國安然事件的眾多財務會計分析、公司治理分析等思路,并且在一個統一的理論框架下解釋了美國安然等大公司財務丑聞、硅谷高科技企業借助期權激勵獲得成功的兩種現象。另外,還研究了現有文獻中尚未涉及的兩個問題:一是首次分析了股票期權激勵與股市周期之間的關系,二是對美國安然事件后的公司改革進行了成本與收益分析。
當然,本書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一是由于可能涉及相關的整個理論模型重建的問題,書中將凸性激勵與企業類型結合起來的命題,未能直接建立嚴格的數學模型進行求證,而是僅僅通過相關的實證結果進行了間接驗證,筆者將在今后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二是原本計劃對中國海外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權進行激勵水平與企業類型之間的實證檢驗,但是,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的上市交易所太過分散,既有美國納斯達克市場(NASDAQ)、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與創業板、新加坡交易所,同時又有全球存托憑證(GDR)、美國存托憑證(ADR)等上市方式;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標準差異太大,難以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因而這一實證研究被迫擱淺。同時,由于滬深股市上市公司實施股票期權激勵的時間太短(從2006年起)、樣本過少(截至2008年2月底不到70家),實證檢驗的有效性與意義不大。
1.5 邏輯框架與論述層次
本書主要在委托一代理理論的分析框架下,通過逐步放松原有理論模型的三大假設條件,得到相應的結果,試圖從多個角度,對美國安然等大公司財務丑聞與硅谷高科技企業巨大成功現象進行經濟學分析。而且分析中不限于委托一代理理論框架,通過放松一定的條件,得到新的分析思路,如經理層權力分析法等,有別于籠統的公司治理分析。
……
凸性激勵:股票期權相關問題研究 作者簡介
胡經生,山東諸城人。復里大學數學學士、經濟學碩士、經濟學博士。曾在上海某大型企業集團任職。2000年進入證券業,先后供職于證券公司研究所,中國證監會上海監管局,2005年考入深圳證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從事全脫產金融學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所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資本市場與公司治理,先后在經濟類核心期刊及專業報紙公開發表論文30余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