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還芝齋讀楚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50081
- 條形碼:9787532550081 ; 978-7-5325-500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還芝齋讀楚辭 本書特色
本書是朱碧蓮女士有關楚辭的四種著作《楚辭講演》、《宋玉辭賦譯解》、《楚辭論稿》、《中國辭賦史話》的匯編。全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輯錄楚辭研究的論文,以“楚辭論學叢稿”為總題;下卷則輯錄楚辭注譯的篇章,以“楚辭講演”為總題。作者一生從事楚辭研究,開設楚辭研究選修課,從屈原和宋玉的作品講到他們的身世遭遇與思想,并涉及楚辭學界所研究的一些問題,時有不少心得之見,將學術文章知識化、通俗化,寫得淺顯簡易,可供一般文學愛好者閱讀。
還芝齋讀楚辭 內容簡介
本書是朱碧蓮女士有關楚辭的四種著作《楚辭講演》、《宋玉辭賦譯解》、《楚辭論稿》、《中國辭賦史話》的匯編。全書分為上下兩卷,上卷輯錄楚辭研究的論文,以“楚辭論學叢稿”為總題;下卷則輯錄楚辭注譯的篇章,以“楚辭講演”為總題。書中*后五篇文字,即《<離騷>之“四!迸c西方樂土》、《<九歌>為旱緝祭之樂歌考》、《東君之神格考》、《<天問>新釋》、《<楚辭>札記》,系小兒沈海波學步之作,一并收入,以乞玉斧。作者一生從事楚辭研究,開設楚辭研究選修課,從屈原和宋玉的作品講到他們的身世遭遇與思想,并涉及楚辭學界所研究的一些問題,時有不少心得之見,將學術文章知識化、通俗化,寫得淺顯簡易,可供一般文學愛好者閱讀。
還芝齋讀楚辭 目錄
原序跋四篇
上卷 楚辭論學叢稿
中國辭賦簡史
楚辭及其代表作家初論
論屈原之思想及其淵源
論屈原的修養觀
不有屈原 豈見《離騷》——與日本學者岡村繁教授商榷
論《離騷》中竄入的文字問題
《離騷》太陽神說質疑
“離騷”是“離別蒲騷”嗎
論《離騷》中的女媭與“子蘭”
《離騷》三求女解
為“計極”進一解
伍子胥·介之推·申徒狄——兼論《惜往日》《悲回風》之真偽
梁啟超論屈原
略論王國維研究屈原之貢獻
論宋玉及其《九辯》
宋玉辭賦真偽辨
唐勒殘簡作者考
《楚辭》舊注管窺
附錄一
《離騷》之“西!迸c西方樂土
《九歌》為旱祭之樂歌考
東君之神格考
《天問》新釋
《楚辭》札記
下卷 楚辭講讀
屈原 離騷
九歌
天問
九章
卜居
漁父
招魂
……
還芝齋讀楚辭 節選
上卷 楚辭論學叢稿
中國辭賦簡史
辭賦作為文學樣式來說,與純粹的詩歌、散文不同。它既可以用韻,也可以不用韻,還可以部分用韻,部分不用韻,是與詩歌、散文并列的一種文體。與詩接近的則有詩的韻味,與散文接近的則有散文的意趣。總之,它別具一種無拘無束的詩文相間、亦詩亦文、非詩非文的面貌。
歷代評論家對辭賦究竟是一種體裁還是兩種體裁的問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辭是詩,賦是文,不能混為一談,辭賦并稱。有的則認為可以并稱,二者屬于同一范疇。對此,我以為不宜分得過細,應以模糊為宜。辭賦并稱較為適合這種特殊文體的實際情況。
在漢代人的筆下,辭和賦就是不分家的,從司馬遷到班固都是如此。司馬遷在《史記》中有時稱辭,有時稱賦,不分彼此,發展到班固,就將辭賦兩字并在一起連用了。他在《離騷序》中說:“其文弘博麗雅,為辭賦宗,后世莫不斟酌其英華,則象其從容。”謂《離騷》之文氣勢宏大磅礴,詞藻華美,是辭賦的祖宗,后代沒有人不采取它精采的語言,效法它華麗詞藻的。把《離騷》稱之為百代辭賦之祖,指明《離騷》和后代辭賦之間的淵源關系,是深中肯綮之論。
明代徐師曾在《文體明辨序說》中,將辭賦分為四體:一為占賦〔或稱騷體賦〕,二為俳〔pai排〕賦〔或稱駢體賦〕,三為文賦〔或稱散體賦〕,四為律賦。如《離騷》、《九辯》等便是騷體賦之祖!峨x騷》中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等句,首開駢體之例,后人模仿擴大,便成為駢體賦!恫肪印、《漁父》為散體賦之祖。至于律賦,又從駢體賦中化出,后來與“四聲說”結合,對偶更為精細而已?梢姡o是百代辭賦之祖。要說中國的辭賦史,追本溯源,必須搞清楚辭的來龍去脈!
……
還芝齋讀楚辭 作者簡介
朱碧蓮先生,生于1932年,浙江青田人,F為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朱先生中學時代在浙江省立溫州中學求學,1951年考疊。入復旦大學中文系,因學習成績優異,曾兩度獲得陳望道校長的嘉獎。然1955年臨畢業時在胡風冤案中橫遭審查,后分配至一所初級中學任教。1956年幸被選拔至高校任教。先后在上海教育學院、上海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她著述頗豐,撰有:
《杜牧詩文選注》〔與王淑均合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華東游記選〔蘇閩〕》〔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后〕
《楚辭講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6年〕
《宋玉辭賦譯解》〔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中國古代文學事典》〔主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
《留青日札》〔點校,上海吉籍出版社,1992年〕
《楚辭論稿》〔上海三聯書店,1993年〕
《杜牧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中國辭賦史話》〔黃山出版社,1997年〕
《秦漢文學史案》〔與沈海波合撰,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年〕
《還芝齋評點〔世說新語〕》〔待出〕
另外,還參與編寫《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等教材和文學工具書多種,發表論文,文章數十篇。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