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詞語詩學.空聲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0917940
- 條形碼:9787810917940 ; 978-7-81091-794-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詞語詩學.空聲 內容簡介
本書對作者以前的講稿進行了匯編,重點考察了當今閱讀與出版中的一些理論問題,并對當前的閱讀狀況進行了獨到而深入的分析。深入分析了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矛盾所導致的第三種文化產生,以此說明今天文化性質的變化引起閱讀與出版的變化,即今日閱讀乃是技術信息化的結果。介紹了三種媒介時代的發展所產生的從經典閱讀到大眾傳播閱讀的變遷。
詞語詩學.空聲 目錄
言與說·花園的智慧
存在
認識
神秘
真實
隱喻
靈魂
世界·脈絡·時空圖景
時間
空間
自然
生命
物質
寂靜
通過·密謀的真理
自由
正義
平等
身體
地緣
權力
后記
詞語詩學.空聲 節選
言與說·花園的智慧
存在
存在是*高的上帝。
存在是一個世界,一個神秘的世界。它一直處在寧靜和諧之中而擁有萬事萬物的本性。自然即一切事物原有的樣子,本源就是存在,不管它與事實相關還是與精神相關,萬事萬物均是如此存在。
一切*高的存在是永恒。不可毀滅,沒有變化,不棄不止,不塞不流,一切事物都保持它自身的樣子。這個永恒是誰?是人類心靈千古以來共有的上帝?墒怯肋h也不會有人見過真正的上帝。上帝存在嗎?上帝存在,它一直存在于人類的心靈之中,無論上帝是否有無。
宇宙是*高的存在。
我從存在中誕生。是從那黑暗的子宮里爬出來,先用聲音觸動世界,我**眼就看到了整個新奇的世界。從此便有了許許多多的事物環繞在我的周身,包括不動的風景與移動的人群。
從黑暗中走來(黑暗便是一種存在),**線光明來自生命的出口處,那是不是太陽的賜予不重要;鹋c太陽同質(南方湖邊,嬰兒生產要在房間燒一堆柴火,火光中嬰兒熱氣騰騰還有流淌的血,一切都是紅潮般彌漫)。就在這個黑暗與光明的分界處,存在誕生了。
光明,僅見過一眼,再回頭觀望,從此害怕黑暗。
我從一個有天井的房子里翻過門坎,祖母的衣襟蓋住那天所有的
雨滴,漏下灰暗的光,伴著老祖母喔喔唔唔的吆喝。父親在那排楊柳樹下的田邊勞動,母親在板橋湖邊洗涮衣裳,搗衣聲驚動湖岸枯黃的蘆葦,祖父伸手一指,遠處是連成一片的桃花山脈,北風卷過樹梢,舔著老屋的房檐,沒有人告訴我:你到了什么地方。
暮色中有幾只燕子翻騰剪裁著飄動的樹葉,沖上去那是楓楊樹冠蓋,它再撲騰一下褐色的樹籽,散落在瓦片上,正好屋檐下椽子牽掛的黑瓦縫隙里泌出淡藍色的炊煙。門外稻田已經割盡,田外湖泊荷桿已經枯萎,天井內順架爬上去的絲瓜藤早已枯黃,但在天井四邊屋檐還糾纏不休,一條絲瓜一只葫蘆在天井斜角晃晃悠悠,不知什么時候月亮落在它們的圈套里了。墻外的坪場上是房東蔡奶奶吆喝著歐哧——歐哧,懷里抱著金黃的柴草,她喊著我祖母,夜飯做好啦。這時父親的牛鞭聲傳過來好像抽碎在瓦片上,那么一個平凡之夜全部揉碎在大人們的動作中,據說白三爺又在鎮東頭茶樓播放傳說的影子,老人和孩子呼呼啦啦地往那里聽白三擺古,意思是說書。
我確實抵達了一個新世界,一個在我未抵達前便已存在的世界(僅在于祖母和父親說我生在一個叫古堰的山灣,母親說你生在碑基,就是那個板橋湖邊的蔡家大屋場)。我的到來又增加一個新的存在,作為劉家的長孫,我一生便在這個存在中行走。包括握緊門后的那把斧頭和掛在墻頭竹釘上的漁網。
存在對于我來說就是一個人的誕生。
這是千真萬確的,記得是那年冬季的11月15日早晨。
對于存在,我們不能太相信眼睛,也不能太相信推理。我們只能靠本性擁有存在。世界存在是一個事實,人類存在是一個事實。我們不能否認它。可是矛盾出現了,非在,不在,這個世界一定有不存在的東西。不然我們就不會創造那個非在,不存在。非在一定是針對存在過然后缺席了,相對存在的非在,指向某種實體沒有了,例如人死了。非在是對存在的一種證明,同時非在也是在的,它保留在人們的思考里,感官里,延續一種理念。
因此空虛也是一種存在。
存在是宇宙的一種普遍事實。既然如此,我們有什么理由特別提出存在一詞,并作為世界**個大詞?世界上所延續的一切,包括科學的,人文學科的都是對存在的一種元敘述,無論是誰無論什么事實都是對這個世界存在的回答。存在是起始,是終結,它包羅萬有,但存在本身并不知道存在,它僅僅是一個事實。
于是存在需要喚醒,需要意識到存在。這樣人類的存在才有了超越的意義。這個意思告訴你,人們不僅知道世界普遍存在的事實,而且還知道人存在的事實。這一點除人以外并沒有別的生物能做到。簡化地說:我存在并且我知道存在。
我處在存在之中,是我們感受反思到的,于是有了對存在的思考。問題來了,我應該存在于什么狀態,而我存在的狀態是有問題的,我并沒有安居在我肉身和我靈魂的家園里。我應該怎么辦?
人的存在有了非存在狀態,存在出了問題。
人們通過生死來確證自身和存在的關系,也就是說,我在觀察我的存在,這是我生活著唯一真實的方式,因此我真正的生活便意味著我對生存(存在)的理解。
哲學上的結論是,我作為人群的一部分存在,這是虛假的存在,是一種類的屬性,保持共有特征,那只能是一個他者,是一種犧牲個人去趨同,明白地說是一種從眾。所以是虛假的存在。只有認識到我作自身的存在,擁有個體的肉身與精神才是真正的存在。
陽光從瓦棱上投射過來,你看到了光,感受到一絲溫暖(童年總以為先看到光才有溫暖,這是經驗的錯誤),相反,意識到一絲風在你手臂上滑動,才看到天井里藤葉的晃動,庭院中有一棵樹,枝翠葉綠,花苞兒一陣悸動,燕子在枝條與懸梁中穿梭,啁啾幾聲飛走了,光線滑下來如露水在我的臉上散開,祖母在回廊的竹篙上抖動衣裳,小雞小鴨便在她的腿隙里嘰嘰咕咕地溜走,只有老母雞伸著脖子在東張西望。這一切都存在過,它留在我童年的記憶里,布散在身體內涌動的血液中,每個人身邊觸手可摸的都是存在,漸漸我明白了,我生活在存在之中,而我們并不會時時處處去感覺它,因為存在是無意識的。存在和你肉身與精神融為一體,在日常生活中你幾乎不能把存在分割地理解。因為你把存在視為一種自然,表明存在進入了無意識狀態。
存在和童年一并成長。
天井的老房子有黑暗的角落,還有嘎嘎喳喳的響聲,我問祖母,黑的地方有鬼嗎?在夢中會笑,夢醒之后夢里的東西誰拿走了?生活中一定有很多好吃的東西:餅,姜糖,果子。它存在何處?在老祖母的衣袖里,可脫了衣之后什么都沒有。桃花山外還有什么?洞庭湖那么浩大,那里藏了湖怪嗎?童年對世界所有一切都保持追問,祖母便摸摸我的頭頂說,這伢崽對啥都問,晤,哪來那么多問題喲。除了追問存在,便是對真實的懷疑。這蓮子,李子是真的嗎?我們吃的米真的是從水田里收割來的?你真的是我媽?她是我姨媽么?叔叔怎么和我一樣睡在搖籃里?那把斧頭是真的么?刀真的能殺雞?為什么追問存在,為什么懷疑真實?
日常生活其實是自明的,存在在那兒,真的沒變化。因為童年對一切自明的東西不能確證,這表明人生之初一切表述策略都是試驗性的,均用自己的經驗去感受,于是認識從自明開始,存在是自明的根基。
童年并不明白存在是不用追問的,因為存在遮蔽在愚昧之中。
一個人的必由之路:存在之路。首先,存在被遮蔽在蒙昧狀態。然后才是陸續自明地敞開。存在追求真理嗎?存在對每一個人而言并不是高深的學問,它是一種本原,是日常生活中全部事實的總和,存在很普遍,它必定是自明的,除非它被遮蔽。
我們現在能確定的是,所有名詞都是存在。名詞是對事物的命名,這個命名一定都是針對它的存在。一個沒有的東西,我們沒法命名,因而它也無法成為名詞。
名詞是存在,存在也是名詞。
這樣我們對所有的名詞都可以說,存在的(Seiende)。
所有的動詞都在表示發生、成為、長成,是一種過程的接力賽,既然是過程的表述,說明性質在移動,在沒有出現結果之前我們不能為動詞定性,所以動詞是否為存在,我們懷疑。但在進行存在本體考察時,存在作為人與世界的表達,它本身是一個動詞,存在(Sein)表示一切事物存在著,這使存在有一種持續感。這時候的存在應該是雙重屬性。
存在表明客觀事物的存在,指向一種實體表示有無,我們說它是存在的,不能說它沒有了。存在作為一種實證,在否認虛無。
存在還表明任何存在都是存在于延續中,是存有,存在著,表示事物的一個過程。存在可以在場也可以缺席,無論作為事物體還是作為生命體,存在保持著運動的特征,這是世界事物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事物是永恒的,但也是變化的,存在也是這樣一個運動體系。
存在是我們知道的事實嗎?
我們每天注視著太陽、月亮、星星,注視著高山、湖泊。喜歡在林中漫步,重陽節我們去爬山,登高遠眺。南方鄉村多是那青磚黑瓦的房子相互牽掛,層層包裹,每個村莊都有塘堰或碾坊,零落的村寨之間還會有牌坊,小路在山林、房舍、牌坊之間曲折地行走。我們睜開眼可以看到光芒與黑暗,還有漫山遍野的綠色,伸手一摸全是植物的香氣,房間桌椅,床與柜子。我是祖母的衣襟,她的體溫每天都會傳染給我,我在她的小腳后面數著腳印,聞到水稻的香息,從湖上傳來荷葉與荷花的味道,貼著鼻翼滑入胸腔,深深呼吸一下,即便不吃藕、蓮子、菱角,也能把那個板橋湖吞下去了,對于食物的饑餓是來自耳房柵欄中那只肥頭大耳的豬,整天哼哼嘰嘰地要吃,祖母每天都在供養這些生命。
每天都注視著萬事萬物的存在,也分不清古典與現代,我長大時存在也一并長大,存在與生命同在,所以在生活之中打量存在,你不需要問為什么。
存在就是你的自身,或者所有的幸福與快樂都是存在的賜予,或者說愁苦孤獨也都在其間。
原來存在是一個不需要人們明白的東西。我們生活在人的存在之中,每一個人都如此,表明個體都會有一種自己的生活方式,存在便是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在自然中,在客觀物的包圍中,我們在一種純客觀的存在之中。這還不夠,個體必須和別人發生聯系,我是群體的一員,是社會的一員。可是,你要理解這種存在就必須站在群體之外,讓個人獨立,存在是單個發生的事實。
存在不是事物與人從生到死的一個過程,雖然它是本體論的,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透存在的實質,把存在變成一種生存,一種有意義的生存,這便對存在提出新的質疑。
存在是一種價值的生存,生存是一種有信仰的存在。
存在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表述。
每一個人都明白存在,你問他什么是存在?他說知道,我們現在的生活就是存在?稍僖矝]人向你把存在準確地說一遍,凡通過語言說出來的都不是存在,那是一種表述策略,不需要說表明存在是自明的,人們遵守一種感覺中的公約。如果堅持要用語言去驚動存在,存在便有無限復雜的解,也許正是我們說的存在,正好是對存在的歪曲。存在活在我們的感覺中,我們只能保持沉默。采用一種方式觸動存在,存在就會顯露出來,那時你該怎么辦?你解決存在提出的一切問題,還是替存在保守秘密,或者喋喋不休地言說存在,讓它四處布滿痕跡。
存在是我們這個世界播散的全部陽光,存在是我們置身于其中籠罩的水汽,是我們須臾不可離開的呼吸。
**個觸碰存在的人是古希臘的巴門尼德。他生于公元前515年,是愛利亞人(今南意大利),他為母邦制訂過法律,但卻是一個詩人,他用詩歌揭示存在的奧秘,殘留下來有154行詩,分序詩,真理之路,意見之路。據說是女神向他傳授了這些真理。他描繪一輛馬車載著我們前進,在風馳電掣中走上了女神之路。女神帶著有學問的人走遍了所有的城邦,在馬車前有少女指點迷津,她是太陽神的女兒。我們走進光明的大門,離開了黑暗的寓所。司報引領的是正義女神,少女用機智言辭勸她打開大門,從狄凱那兒拿到鑰匙,女神歡迎我們,一位不朽的駕馭者駕車,送我們去女神的住所,那是一條公平正義之路。在路上可以學到一切知識,有不可動搖的真理,還有凡夫俗子的意見。我們無論如何都要學習這些知識。我們學會所有的東西,但要徹底地考察,我們才能判斷存在的東西。
巴門尼德告訴我們:是神暗示我們存在的東西。
存在是神授,神以詩歌的方式表示存在。這表明存在從起源開始便是神明的,它具有詩的質地。
人類和自然在一起便決定了他的詩意的居住與生存。于是大地與天空,事物與人的存在都是神恩所授。
因而存在是神圣的。
存在有如此不平凡的開端,它是一條源遠流長的河,從愛琴海涌流出來閃爍著宇宙星月的光輝。智者也是這般流傳,塞諾芬是開啟智慧大門的人,巴門尼德的思想從他那兒來,悖論的提出者芝諾40歲時做了他的學生,據說年輕的蘇格拉底也聽過巴門尼德的課,蘇格拉底無疑是柏拉圖的老師。巴門尼德命名存在時,叫存在之鏈,存在的含義照今天的理解是存有,是一個關于“有”的學問,有是實體,在亞里士多德那兒叫形式。這個是*早有物理學的性質,據說巴門尼德也是物理學家。從物理的有轉移到意識的有,成為一個邏輯思維的范疇,他首先提出有不動的本質、理念、實體的形式,這樣存在不僅指客觀事物的存在,也指形而上理念的存在。
我們**次有了存在的完整的理念。
其實*本質的存在。包羅萬有的存在還得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計算。宇宙蛋為什么會有那么驚人的一瞬突然大爆炸,我們已無法知道,但就是那個瞬間展開了巨大的存在面貌:一個巨大的固體分裂成無數個巨大的固體,時間綿延空間膨脹,一切存在變化著延續著,無論它分裂為多少種面貌,它仍然存在,仍然延續著,因此*恰當的命名那是一種真正的存在巨鏈。
存在是一種完整的優美,存在便是我們的宇宙。
存在產生于一瞬(宇宙大爆炸的一瞬),一瞬便是永恒。我們再也無法看到具體稱之為存在的產生與滅亡。存在是永恒的生成著,只有這樣,一切事物才能在永恒的存在之中。
不生不滅的存在便固定了存在不動的本性,是它包容了一切。所以存在永遠是一個統一的數,一個絕無僅有的“一”,一個包羅萬有的“一”,因此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耙弧北砻髁瞬豢煞指畹倪B續性,“一”表明了存在之鏈。因為一才有這么巨大的元存在,才能包容無數的存在。只有這樣,“一”與“有”才能被同時理解。由此推論下去,世界是單子的,元素的。“一”是整體的又是單個的,單個的“一”統一于整體,整體的“一”又包羅萬象中無限的“一”,“一”在其自身產生辯證法。這是從埃利亞學派而來的傳統。
……
詞語詩學.空聲 作者簡介
劉恪,1953年生于湖南岳陽,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曾先后任教師,記者,文學期刊主編,F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國土資源部作協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協會員。
1983年開始文學創作,著有長篇小說《城與市》,《藍色雨季》,《寡婦船》,《夢與詩》;小說集《紅帆船》,《夢中情人》,《墻上魚耳朵》;理論專著《欲望玫瑰》,《現代小說技巧講堂》,《先鋒小說技巧講堂》,《耳鏡》,600萬字,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圖書獎和期刊文學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