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熱風學術-(第一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3373758
- 條形碼:9787563373758 ; 978-7-5633-7375-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熱風學術-(第一輯) 內容簡介
一百多年來,中國始終是一個激動人心的語詞,從而激勵著幾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和不懈的思想探索。秉持這樣一種知識傳統,和魯迅先生直面社會和人生的精神,對當下中國的各種問題以學術性的思考和回應,《熱風學術》始與讀者見面。在我們的編輯思想中,《熱風學術》將堅持一種跨學科的學術視野和研究方法,努力為當代社會、歷史、政治、經濟、文學、文化等諸多學科構建一座公共交流的平臺,并企望在這種交流中找到當代中國真正的問題所在,從而能給予真正嚴肅的、認真的、切實的學術回應。我們同時希望把當代中國置放于全球乃至更為復雜的語境中給予學術考察,因此,“問題”意識將構成《熱風學術》主要的學術動力之一。《熱風學術》致力于對當代中國的考察和研究,無意回避當代中國歷史和現實的巨大挑戰(zhàn),相反,我們將致力于對這種挑戰(zhàn)的積極回應。堅持對當代中國的考察和研究,并不意味著對理論的拒斥,恰恰相反,《熱風學術》期望在各種理論的對話、論戰(zhàn)和交流中,能逐漸形成并完善新的理論和研究范式。
熱風學術-(第一輯) 目錄
從建筑到廣告 王曉明
——*近十五年上海城市空間的變化
從亞洲金融危機看香港金融地產結構的困局與出路
“想象的歐洲”
——臺灣房屋廣告與符號消費
重返現場
空間與社會:作為社會主義實踐的城市改造
——上海棚戶區(qū)的實例(1949—1979)
略談1950年代工人的物質生活 袁進 王有富
——以某鋼鐵廠的工人生活為例
文化訴苦:1950年代上海工人之言說政治
再解讀
社會風景的寓言:解讀陳凱歌的《孩子王》
革命文學的“激活”
——王蒙創(chuàng)作“自述”與小說《布禮》之間的復雜纏繞
“靜物寫生”中的藝術變奏 董之林
——關于兩位“十七年”女作
熱風
改革物語(之一)
——關于改革的通俗解釋
理論·翻譯∥特約編輯:蘇哲安
創(chuàng)新時代
諸眾理論:初論未來政治主體的形象決斷與可塑性
靈活人格:一種新的文化批判
從生命權力到生命政治
諸眾的政治
諸眾與工人階級
——拉扎瓦多采訪維爾奴
編后記
熱風學術-(第一輯) 節(jié)選
從建筑到廣告
——*近十五年上海城市空間的變化
王曉明
我是上海人,從出生到現在,除了少年時代斷斷續(xù)續(xù)到郊區(qū)勞動過一年多,中年以后去國外長長短短居住過兩三年,我一直沒有長時間離開過市區(qū)。我出生在上海*雅致的購物街——淮海中路附近的一所醫(yī)院里,也在這條路附近、因為昔日的法租界而形成的上海*安靜的住宅區(qū)里長大;中學畢業(yè)進了北京西路上的一家工廠,五年問,幾乎每個月都要去楊樹浦的一家協作工廠干半天活,那周圍有一所歷史久遠的監(jiān)獄,更密集了大大小小的各類工廠;后來進大學讀書、教書,就搬去了蘇州河邊——我現在也還是住在那里,那曾是老上海另一處工廠密集的地方;因為送女兒去浦東張江讀高中,有三年時間,我差不多每周都要沿著龍陽路,在齊刷刷排列的新式公寓樓群間穿梭一回;后來她讀大學了,學校位于閔行——1950年代新建的位于南郊的工業(yè)區(qū),我也就因此熟悉了那一帶塵土飛揚的公路和兩邊高矮參差的建筑;五年前,我獲得母校之外的另一所大學的教職,那大學是在市中心北面的大場鎮(zhèn),于是我很快看熟了它附近一家挨一家的物流倉庫的大門和進出其中的噪音巨大的卡車;三年前,在崇明覓得一套一室半的舊公寓,一有空就去那里看書發(fā)呆,我竟然連這上海灘唯一剩下的農業(yè)縣,簇新的寬闊的公路,被遺棄在大片稻田間的昔日農場的破敗磚房,都差不多了如指掌了……
……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