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民間服飾 本書特色
一個人從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終處于民俗的環境中民俗像空氣一樣是人們須臾不能離開的,對于民眾社會來說民俗又是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的標志,是規范行為的準繩是維系群體團結的黏合劑,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 中華民俗是炎黃子孫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是彼此認同的標志,是規范行為的準繩,是維系群體團結的黏合劑,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在民俗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創造、民族的真善美。
民間服飾 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文化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其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華民族彼此認同的標志,是祖國同胞溝通情感的紐帶。今天,我們將把民俗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和真諦展示給包括農民兄弟在內的廣大民眾,使他們對中華大地、對祖國同胞、對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淳厚的民俗民風懷有更深刻的眷戀、熱愛和崇敬。
古代中國文明發展迅速,國力強盛,有“衣冠王國”之譽。漢族是世界上人數*多的民族,歷史源遠流長、文化輝煌燦爛。漢族民間服飾經過不斷發展和改進,實用功能和裝飾作用結合得日益完善,創造了帶有東方色彩的服飾風尚并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產生了廣泛影響。本書是《中國民俗文化叢書》之一,向您介紹了民間服飾款式溯源、近代民間服飾風格、民間服飾文化內涵、民間服飾制作工藝等等。
民間服飾 目錄
**章 民間服飾款式溯源
檐榆襦褂襖,柄襠褶衫袍——上裝演變
滌器犢鼻裈,旋舞鳳尾裙——多變褲裙
一統六合帽,平定四方巾——冠帽巾幘
貂裘鑲暖耳,珠繡飾抹額——繽紛首飾
肩臂繞彩縷,襟前覆霞帔——女裝佩飾
雅士披鶴氅,學子著裥衫——文人風范
亂世分褲褶,定國靠戎衣——短裝軍服
抹胸肚兜紅,抱腹腰上黃——女子內衣
新羅繡行纏,朱芾妝蔽膝——民間腿飾
藕覆遮羅襪,絲履藏蓮弓——閨閣足飾
閑適解脫履,妍姿漆畫屐——屐鞋史話
道袍擔日月,袈裟綴水田——宗教服飾
銀鎖祝百歲,兜肚避五毒——兒童服飾
將相同臺會,雅俗共賞之——戲劇服飾
路遙背褡褳,情深佩荷包——隨身物件
第二章 近代民間服飾風格
質樸黑吉遼,華貴冀京津——北國風華
豐美晉魯豫,渾厚陜甘寧——中原風尚
清麗蘇浙滬,典雅皖鄂蜀——江南風韻
絢爛贛湘桂,明艷閩粵瓊——嶺南風貌
豪放蒙青新,瑰奇藏滇黔——邊疆風采
第三章 民間服飾文化內涵
衣章辨貴賤,服制明尊卑——社會地位
蓬門布衣苦,朱戶綺羅香——經濟生活
結發合二姓,親疏論五服——人生禮儀
裘葛四時異,單馥五色同——色彩時令
兇邪需慎避,青黃兩不宜——服飾禁忌
第四章 民間服飾制作工藝
勤婦紡絲縷,巧匠鞣毛皮——原料加工
尺度隨心意,針剪摹物形——造型設計
刺繡千針密,織錦寸金稀——織繡藝術
巧結同心扣,細制合歡裙——縫制技巧
款變十年新,圖納百福吉——圖案紋飾
參考資料
民間服飾 節選
**章 民間服飾款式溯源
檐禴榆褂襖,柄襠褶衫袍——上裝演變
在許多人印象里,漢族民間傳統服裝就是男子穿對襟短褂,女子穿大襟襖,下身都穿大襠褲,有時頭上扎毛巾或花頭巾。但實際上,這只是一種近現代民間服飾,還有許多種民間服飾已隨著歷史成為過往云煙。而在當時,那些服飾曾經流行于華夏大地,常盛不衰。
據史料記載,中國服飾樣式*早形成于夏商周時期。在西周以前,中國人的正式服裝主要是采用上、下分裁的“上衣下裳”制。上衣的樣式一般為交領,衣長到大腿:下裳為前后兩片的圍裙,長至膝下。現在我們通常將衣裳二字理解為衣服,但在古代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上身有衣,下身有裳的衣裳制度,是形成于五千多年前的中華服飾的基本形制。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把上衣下裳分裁再縫合在一起的連屬形制,稱為“深衣”。分裁是因為要尊重“衣”和“裳”的制度,然后再縫接在一起是為了外形的美觀和氣度的莊嚴。深衣結構為直領斜襟、長至腳面,因為太短則露見其體膚,太長則覆被于地上。為了掩蓋襟側開露,衣襟還要鑲邊。深衣的衣襟是一大一小的,大的那片非常寬大,可繞身一周,將身體包裹的非常嚴實,“遍體深邃”,因此得名。穿時外面再加一條帶系住即可。在很講究禮的年代,人們的行動都很拘謹,尤其是服裝的不方便使得動作更顯矜持,給人增添了穩重的氣質。深衣中有一種無襯里的單衣,稱為禪衣。《說文》日:“禪,衣不重也。”《釋名·釋衣服》日:“禪衣,言無里也。”0.40直裾而寬大的禪衣稱作檐(chon)榆(yu)。到東漢時,襜榆就可做正式的禮服了。深衣這一形制對后來服飾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深衣以后出現了另一種上下連裁的服裝,即“袍”。袍的流行時間*長,到現在還在用,我們經常可以在傳統的婚禮上看到。
……
民間服飾 作者簡介
賀琛,畢業于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文化專業,獲碩士學位,現為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員、中國民族服飾研究會理事、中國博物館學會服裝專業委員會委員,著有《苗族蠟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