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晚清三十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232253
- 條形碼:9787501232253 ; 978-7-5012-322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晚清三十人 本書特色
北大學者揚帆繼《走出晚清》后又一力作。 袁明(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 教授),雷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 研究員),李冬君(南開大學歷史系 教授),徐波(《世界知識》雜志執行主編 編審),李明贊(北京四中特級 教師)。 晚清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非常階段”。在晚清,近代中國一次真正接觸到了“世界的風暴”。面對“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中國人究竟該如何應對 李揚帆博士曾經出版過的一本專著《走出晚清》,勾畫了清末中外關系的大輪廓并著力分析 歷史是人的歷史,選準歷史上的關鍵人物,以其為焦點,當使人們對那一段歷史的透視、理解更為深刻,也更為豐富。這“晚清三十人”,個個確都是“關鍵人物”。 —雷 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 研究員) 輕靈而活潑的敘事,睿智而新鮮的視角,讓歷史活動起來。 —李冬君(南開大學歷史系 教授) 殘陽如血。 過去我們對大變局中的許多涉外事件和人物了解太少,而誤解誤傳太多,人云亦云或自以為是的解讀
晚清三十人 內容簡介
當下這個時代,當別人都忙著掙錢、忙著進行各種殘酷的生存斗爭時,你如果像《大話西游》里的唐僧那樣突然呼喊“下雨了,大家要收衣服啦!”是不合時宜,甚至會被人嗤笑的。笑的人盡管去笑,但是,我相信有一些人,會站在歷史進程的某個角落,冷冷地看著這集體的瘋狂和集體的無意識。這些人懷著唐僧式的婦人之仁,飽含對一種集體命運的終極關懷。你選擇翻一翻這本小書,就是這些人中的一個。
晚清是中國歷史上*具悲劇性的時代,但也是中國人睜眼看世界的時代。作為現代人,我們自然想知道,當“天朝”的威儀在列強的船堅炮利面前轟然坍塌的時候,龍旗下的國民該如何看待這一“千年變局”?帝國的貴胄臣僚們該如何面對這傲慢自大的心理與現實之間無情的落差?本書選取晚清風云中與洋人直接接觸的大約30人,如奕䜣、李鴻章、左宗棠、慈禧、張佩綸、張之洞、盛宣懷以及后來的袁世凱們,還有清廷派出的首批外交官們,作者以優美靈動的文字與夾敘夾議的方式,寫這些大員或無奈或困惑或辛酸或滑稽或感人的故事,以此來窺視百年前的中外沖突與融合。
晚清三十人 目錄
餓死后不如匹馬:“海上蘇武”葉名琛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郭嵩燾的悲劇
洪秀全:無法解答那三個問題
天國遺恨:洪仁玕和他的《資政新篇》
難以承受生命之輕:曾國藩心中一直很矛盾
大義人生左宗棠
國際視野中的李鴻章
捍衛與排外:倭仁的衛道之苦
僧格林沁之死:晚清騎士的*后憤怒
無法理解那重要的使命:晚清首任駐美公使陳蘭彬
勇于任事的洋務領袖:開明親王奕訢
別了,羅伯特·赫德
容閎:中西交往中的尷尬
張德彝:在“自卑”中發現西方
陳季同的辯護
另一種孤獨的先行者:戈鯤化在哈佛
黃遵憲的熱情、悲情與激情
魂斷孽海:買圖誤國的狀元洪鈞和救國的女人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副貢生薛福成
始信昆侖別有山:曾紀澤的西方與中國觀念
“一鉤已足明天下,何況清輝滿十分”:英才沈葆楨
紅頂商人胡雪巖的商戰
亦官亦商者的責任:盛宣杯
超越張之洞命題
另類下海的先驅:賣紗救國的狀元張謇
“云中漫步”:翁同龢的狀元人生
慈禧:因為她是個女人?
大澤龍蛇:袁世凱創造歷史的三次機遇
回到辜鴻銘的立場又如何
晚清三十人 節選
餓死后不如一匹馬:“海上蘇武”葉名琛
晚清對敵中,有馬餓死,此馬即**次鴉片戰爭時戰死于廣東沙角炮臺的守將陳連升乘坐的黃騮馬。此馬為英兵俘虜,但不接受英人之食,終日嘶鳴,以“義節之馬”而為后世敬仰。又有高官餓死,此人即是葉名琛。作為晚清御敵過程中犧牲的*高級官員,葉名琛死得還是壯觀的。他不食英人食物,效仿周代伯夷、叔齊兄弟倆,活活餓死在印度的加爾各答。然而,人們除了把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歸結予他的外交失措外,長期沒有正視這位倒霉的悲劇人物,他連一匹馬的名聲都未曾得到。葉名琛是否愚頑,是否錯誤處置亞羅號事件,是否“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則需要我們慎下結論,以避免長期以來臉譜化晚清人物的歷史觀。
阻止英人入城,獲一等男爵
《清史稿》稱:“名琛性木,勤吏事,屬僚憚其威重。初以偕徐廣縉拒英人入城被殊眷,因狃於前事,頗自負,好大言。遇中外交涉事,略書數字答之,或竟不答。”
但這位自負的疆臣,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深得咸豐帝寵信,長期擔任廣東’巡撫、兩廣總督。其間,*有爭議之事是其動用民意,遏止英人進入廣州城。
**次鴉片戰爭結束后,清政府允許英人五口通商,得派領事于五處,專理商賈事宜。于是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處,均相繼設立領事館。但是,*先和洋人接觸的廣州城,卻碰到了地方的強烈抵制。史載,當時因廣州紳民“平英團”與英人在三元里決戰后,積嫌已深,乃“合詞請于大府,毋許英人入城”。時耆英為兩廣總督,不能禁遏,而英人又屢請履行條約,允其入城。耆英既不敢納又不敢拒,就秘密告訴英人,說粵民鷙悍,請徐圖之,期以二年后踐約。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耆英被召入京,徐廣縉代為總督。英國人派兵船闖入珠江口內,要求履行耆英的答復。徐總督秘密召集諸鄉團練,先后達到十多萬人。他們駕著小船圍攻英船,明確宣告眾怒不可犯。英國人本準備把徐總督滯留為人質,但是,十多萬人的齊聲呼喚,氣勢震天,英國人害怕了,不再提入城之事。
……
晚清三十人 作者簡介
李揚帆,博士,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擁有湘西人的血性與湖湘學人的理性,長期致力于中國外交史的研究,有《鄧小平外交》及《走出晚清》等著作。在中國走向世界的匆匆腳步中呼吁駐足回眸,為中國的外交思想注入更多的理性和智慧。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