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全球化時代的民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743483
- 條形碼:9787532743483 ; 978-7-5327-434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球化時代的民主 內容簡介
譯者的話
**章 時代的挑戰
1.1 多領域的全球化
1.1.1 單一國家權力的削弱
1.1.2 多元全球化
1.1.3 兩種相對化
1.1.4 只是一種趨勢
1.2 兩種幻想
1.3 現代化
1.4 哲學:人類的辯護者
**編 標準的民主制度
第二章 出于利益的贊同
2.1 強制權限
2.2 共同利益(功利主義)還是正義性?
2.3 合法的個體主義
2.4 隱喻契約
2.5 一種超越的交換
第三章 正義性原則
3.1 一種超越的語法
3.2 人權
3.3 消極的自由權利
3.3.1 身體與生命的一體性
3.3.2 言論自由與宗教自由
3.3.3 自由權利的標準
3.4 積極的自由權利:社會權利
3.5 原初的正義性
3.6 互助性
第四章 公共權力
4.1 現實任務
4.2 權力分配
4.3 民主
4.3.1 統治合法性的民主
4.3.2 實施統治的民主
4.3.3 參與式民主
4.4 法的差異
第五章 輔助性和聯邦主義
5.1 傳統的輔助性
5.2 現代化
5.3 聯邦主義
第六章 要削弱國家權力嗎?
6.1 國家內部形態的變化
6.1.1 反對虛假的英雄化
6.1.2 歷史回顧
6.1.3 削弱國家權力?
6.2 外部的侵蝕
6.3 啟蒙的民族國家
6.3.1 一個中立的概念
6.3.2 五種現代化
第七章 從臣民到公民
7.1 公民道德
7.2 法意識和平民勇氣
7.3 正義性意識與寬容
7.4 國家公民意識
7.5 共同意識
7.6 審慎、冷靜、智慧
第二編 輔助性和聯邦式世界共和國
第八章 回眸歷史
8.1 公民或世界公民
8.1.1 古典時期
8.1.2 七種模式
8.1.3 近代
8.2 通向永久的和平
8.2.1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8.2.2 積極或消極的概念?
8.2.3 奧古斯丁
8.2.4 中世紀
8.2.5 近代
8.3 康德
8.4 康德之后
第九章 沒有世界國家的世界秩序?
9.1 戰略性的世界秩序
9.2 沒有國家的統治
9.3 國家范圍的民主化
9.3.1 贊成的論點
9.3.2 相反的論點
9.3.3 小結
9.4 *初的建設性否證
第十章 輔助性的世界共和國
10.1 有差異的世界國家
10.2 全球性取代全球主義
10.3 一個大陸的居問層次
10.4 雙重世界社會契約
第十一章 反對全球利維坦
11.1 危害人權?
11.2 全球公共性
11.3 國家權利
11.4 聯合國一瞥
11.4.1 沒有發育不全的世界共和國
11.4.2 “光輝與悲哀”
11.4.3 八大改革建議
第十二章 世界一公民道德
12.1 補充性的世界一公民
12.2 世界一法意識與世界一正義意識
12.3 世界一公民意識和世界一共同意識
第三編 任務與公共機構
第十三章 和平與權利
13.1 民眾的權利保護
13.2 世界—公民保護
13.2.1 遷徙自由
13.2.2 避難
13.2.3 犯罪
13.3 世界法庭
13.3.1 法官的世界法意識
13.3.2 法律國家和法官國家
13.3.3 世界仲裁法庭
13.4 世界刑法
13.5 正義的成果就是和平
第十四章 自決、分裂與干預
14.1 是絕對主權嗎?
14.2 自決與分裂
14.2.1 何謂人群?
14.2.2 何謂自決?
14.2.3 集體權利
14.2.4 分裂權
14.3 人道主義干預
第十五章 社會和生態的世界市場
15.1 世界競爭秩序
15.2 世界經濟和金融政策
15.3 全球正義
15.3.1 社會標準
15.3.2 發展
15.4 全球團結與全球博愛
15.5 全球環境保護
第十六章 展望
16.1 一種復合的世界秩序
16.2 第三次民主革命
16.3 一種現實的遠見
附錄
全球化時代的民主 目錄
**章 時代的挑戰
1.1 多領域的全球化
1.1.1 單一國家權力的削弱
1.1.2 多元全球化
1.1.3 兩種相對化
1.1.4 只是一種趨勢
1.2 兩種幻想
1.3 現代化
1.4 哲學:人類的辯護者
**編 標準的民主制度
第二章 出于利益的贊同
2.1 強制權限
2.2 共同利益(功利主義)還是正義性?
2.3 合法的個體主義
2.4 隱喻契約
2.5 一種超越的交換
第三章 正義性原則
3.1 一種超越的語法
3.2 人權
3.3 消極的自由權利
3.3.1 身體與生命的一體性
3.3.2 言論自由與宗教自由
3.3.3 自由權利的標準
3.4 積極的自由權利:社會權利
3.5 原初的正義性
3.6 互助性
第四章 公共權力
4.1 現實任務
4.2 權力分配
4.3 民主
4.3.1 統治合法性的民主
4.3.2 實施統治的民主
4.3.3 參與式民主
4.4 法的差異
第五章 輔助性和聯邦主義
5.1 傳統的輔助性
5.2 現代化
5.3 聯邦主義
第六章 要削弱國家權力嗎?
6.1 國家內部形態的變化
6.1.1 反對虛假的英雄化
6.1.2 歷史回顧
6.1.3 削弱國家權力?
6.2 外部的侵蝕
6.3 啟蒙的民族國家
6.3.1 一個中立的概念
6.3.2 五種現代化
第七章 從臣民到公民
7.1 公民道德
7.2 法意識和平民勇氣
7.3 正義性意識與寬容
7.4 國家公民意識
7.5 共同意識
7.6 審慎、冷靜、智慧
第二編 輔助性和聯邦式世界共和國
第八章 回眸歷史
8.1 公民或世界公民
8.1.1 古典時期
8.1.2 七種模式
8.1.3 近代
8.2 通向永久的和平
8.2.1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8.2.2 積極或消極的概念?
8.2.3 奧古斯丁
8.2.4 中世紀
8.2.5 近代
8.3 康德
8.4 康德之后
第九章 沒有世界國家的世界秩序?
9.1 戰略性的世界秩序
9.2 沒有國家的統治
9.3 國家范圍的民主化
9.3.1 贊成的論點
9.3.2 相反的論點
9.3.3 小結
9.4 *初的建設性否證
第十章 輔助性的世界共和國
10.1 有差異的世界國家
10.2 全球性取代全球主義
10.3 一個大陸的居問層次
10.4 雙重世界社會契約
第十一章 反對全球利維坦
11.1 危害人權?
11.2 全球公共性
11.3 國家權利
11.4 聯合國一瞥
11.4.1 沒有發育不全的世界共和國
11.4.2 “光輝與悲哀”
11.4.3 八大改革建議
第十二章 世界一公民道德
12.1 補充性的世界一公民
12.2 世界一法意識與世界一正義意識
12.3 世界一公民意識和世界一共同意識
第三編 任務與公共機構
第十三章 和平與權利
13.1 民眾的權利保護
13.2 世界—公民保護
13.2.1 遷徙自由
13.2.2 避難
13.2.3 犯罪
13.3 世界法庭
13.3.1 法官的世界法意識
13.3.2 法律國家和法官國家
13.3.3 世界仲裁法庭
13.4 世界刑法
13.5 正義的成果就是和平
第十四章 自決、分裂與干預
14.1 是絕對主權嗎?
14.2 自決與分裂
14.2.1 何謂人群?
14.2.2 何謂自決?
14.2.3 集體權利
14.2.4 分裂權
14.3 人道主義干預
第十五章 社會和生態的世界市場
15.1 世界競爭秩序
15.2 世界經濟和金融政策
15.3 全球正義
15.3.1 社會標準
15.3.2 發展
15.4 全球團結與全球博愛
15.5 全球環境保護
第十六章 展望
16.1 一種復合的世界秩序
16.2 第三次民主革命
16.3 一種現實的遠見
附錄
全球化時代的民主 作者簡介
奧特弗利德·赫費是當代德國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之一,蒂賓根大學教授,哲學和倫理學研究所所長,海德堡科學院院士,德國《哲學研究》雜志主編。
- 主題:民主理論需要讀
奧特弗利德·赫費是當代德國最有影響的哲學家。本書的核心是建立一種規范的也即法道德的論證,對全球化時代面臨的一些重大基本問題進行哲學、倫理和法三者統一的深層次思考。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