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2005-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六卷) 版權信息
- ISBN:7806962808
- 條形碼:9787806962800 ; 978-7-80696-280-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05-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六卷) 內容簡介
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六卷·二00五,于 2006 年2月由天津古籍出版社發行,全書60多萬字。本卷欄目有 禮儀與歷史、地域與社會組織、鄉村與城市、社會群體、觀念與信仰、思想與社會以及書評, 發表論文24篇、書評5篇,作者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香港的學者。書后附有《中國社會歷史評論》前五卷總目錄。
2005-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六卷) 目錄
禮儀與歷史
“諒闇不言”與君權交替——關于“三年之喪”的一個新視角
地域與社會組織
明末廣州的宗族——從顏俊彥《盟水齋存牘》看實像
跨地方的地方性實踐——江南善會善堂向華北的移植
民國北京政府時期中國紅十字會的賑災行動述略
從育嬰堂到救濟院:民國時期傳統慈善事業的危機與轉型——以保定育嬰堂研究為中心
鄉村與城市
唐代的村落與村級行政
唐代的村與村正
清代佛山鎮的城市發展和手工業、商業行會
盧作孚“北碚模式”與 20 世紀二三十年代重慶城市變遷
社會群體
漢唐間俠的個人形象和社會內涵
諂佞之風與盛唐之衰
16 世紀兩類士大夫的代表:文人王世貞與相臣張居正
金蘭契研究
留日及東游歸國群體與直隸省的近代化進程:1900-1928
觀念與信仰
中國“邪教”的由來與轉變
瘟疫與民間宗教——以林兆恩與三一教為例
漢代詩歌中所見女性觀
明清徽州商業觀的興起及其局限
清末民初江南地方精英的民俗觀——以“歌謠”為線索
思想與社會
從社會普遍意識角度看民本思想與統治思想的關系
專制王權的催眠術——儒家之“樂”的專制主義實質
鄉土社會普世性王權的行政權形態與功能
儒家革命與漢初統一
黃宗羲“天下之法”的法理分析
書評:
Margot C. Finn, The Character of Credit: Personal Debt in English Culture,
1740-1914 . Cambridge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ies 1. Cambridge : University
Press, 2003. x, 258 P. ( 《信貸的品格:英國文化中的個人債務( 1970 - 1914 )》 )
Schoppa, R. Keith: Chinese elites and political change ——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 Cambridge ,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 《中國精英與政治變遷: 20 世紀的浙江》 )
樸元熇著《明清徽州宗族史研究》
熊遠報著《清代徽州地域社會史研究》
轉換視角、發微探幽——劉平著《文化與叛亂》評析
《中國社會歷史評論》前五卷總目錄
本刊稿件書寫格式
編后語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