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治的追求:理念、路徑和模式的比較 版權信息
- ISBN:7301097042
- 條形碼:9787301097045 ; 978-7-301-09704-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治的追求:理念、路徑和模式的比較 內容簡介
當今中國,“依法治國”的方略已經正式載入憲法,獲得崇高的憲法地位。追錄尋和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進而把憲法的文本規定變為中國的現實,已成為我們所面臨的迫切任務。
本書研究的目的在于通過對中國社會發展形勢的考察,分析*適合中國的法治道路模式,為中國法治道路的選擇提供有助益的參考。
本書以人類社會秩序兩分法及市場經濟秩序理論為基礎,分析在中國建設法治社會的具體路徑。作者認為,我國目前的“政府推進型”法治模式必須向“自然演進型”法治模式轉變,該種轉向必須以市場經濟的形成和完善為前提,并以民主制度的完善、法律職業階層的興起為保障。
法治的追求:理念、路徑和模式的比較 目錄
導言
**章 中國法治道路模式的檢討
**節 中國近代以來的法治追求
一、中國近代百年對法治的追求
二、新中國法治國家目標的提出
第二節 中國的法治道路選擇及原因
一、法治道路模式的種類及比較
二、中國的選擇
三、中國走政府推進型道路的原因
第三節 中國政府推進型法治道路的檢討與批判
一、政府推進型道路帶來的理論困境
二、政府推進型道路的潛在矛盾
三、政府推進型法治的現實問題
第二章 “自然演進型”法治道路的選擇
**節 市民社會概述
一、市民社會概念的歷史演變
二、國家與社會——市民社會理論的分析模式
第二節 市民社會與法治
一、歷史與現實:市民社會的法治意義
二、市民社會促進法治形成的內在機制
第三節 中國市民社會的演變
一、近代中國市民社會的萌芽
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
三、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與市民社會
第四節 社會演進型法治道路
第三章 法治社會的形成
**節 法治理論內涵
一、法治理論的當代學說與國際共識
二、法治的法律屬性
三、法治理念的核心——人權保障和權力制約
第二節 中國法治社會的基礎條件
一、法治社會的物質基礎——市場經濟
二、法治社會的政治基礎——政治民主
三、法治社會的意識基礎——理性意識
四、法治社會的價值基礎——法律信仰
五、法治社會的先導——法律家職業群體
六、成熟的市民社會
第四章 法治社會中的司法獨立
第五章 法治社會中的法律職業
第六章 法治社會中的權力控約
**章 中國法治道路模式的檢討
**節 中國近代以來的法治追求
一、中國近代百年對法治的追求
二、新中國法治國家目標的提出
第二節 中國的法治道路選擇及原因
一、法治道路模式的種類及比較
二、中國的選擇
三、中國走政府推進型道路的原因
第三節 中國政府推進型法治道路的檢討與批判
一、政府推進型道路帶來的理論困境
二、政府推進型道路的潛在矛盾
三、政府推進型法治的現實問題
第二章 “自然演進型”法治道路的選擇
**節 市民社會概述
一、市民社會概念的歷史演變
二、國家與社會——市民社會理論的分析模式
第二節 市民社會與法治
一、歷史與現實:市民社會的法治意義
二、市民社會促進法治形成的內在機制
第三節 中國市民社會的演變
一、近代中國市民社會的萌芽
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
三、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與市民社會
第四節 社會演進型法治道路
第三章 法治社會的形成
**節 法治理論內涵
一、法治理論的當代學說與國際共識
二、法治的法律屬性
三、法治理念的核心——人權保障和權力制約
第二節 中國法治社會的基礎條件
一、法治社會的物質基礎——市場經濟
二、法治社會的政治基礎——政治民主
三、法治社會的意識基礎——理性意識
四、法治社會的價值基礎——法律信仰
五、法治社會的先導——法律家職業群體
六、成熟的市民社會
第四章 法治社會中的司法獨立
第五章 法治社會中的法律職業
第六章 法治社會中的權力控約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