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79619
- 條形碼:9787108079619 ; 978-7-108-07961-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 內容簡介
《*后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是海內外**部研究梁漱溟的專著,作者深入考察了梁漱溟的成長背景、思想發展軌跡、重要社會活動,并將之置于世界性反現代化思潮的大背景下予以解讀。作者提出,在20世紀的風浪中,梁漱溟保持了儒者的傳統和骨氣;他一生的為人處世,大有孔孟之風;他四處尋求理解和支持,以實現他心目中的為人之道和改進社會之道,可稱“*后的儒家”。本書1979年獲美國歷史學會東亞史研究*佳著作獎。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 前言
在人們的腦海里,梁漱溟有四種形象:哲學思想家、鄉村建設運動領袖、政治上的中間派以及20世紀50年代知名的受難者。
不過還有一點應予補充,梁漱溟也曾就此提醒過我們。他自謙地說,“我不是學問家而是實干家”。這是他的獨到之處。他不同于中國現代的知識分子,從不“坐而論道”;他總是思考著社會問題,一有所悟便去力行。此外,他自己還強調過,也無人可以否認,他是表里如一的人,其思想和道德是一致的。
當只有二十幾歲的梁漱溟成名時,正值具有重大意義的五四時期。對于這個時期,各國史學界無一例外地給予重視。然而梁漱溟雖是該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卻例外地沒有像別人那樣受到注意。不單在中國是這樣,美國亦然。
美國史學界研究中國史起步較晚,直至20世紀五六十年代,這方面的著作尚付闕如。華裔學者周策縱60年代寫了The May Fourth Movement(《五四運動史》),才提到梁漱溟,但也只有一頁半,僅限于介紹梁漱溟早年作品《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 目錄
中文版序言 / 1
導 論 / 1
對梁漱溟性格和經歷的幾點評價 / 梁漱溟和中國的文化守成主義者 / 世界性的保守主義反應 / 農本主義和鄉村建設 / 梁漱溟和他父親的關系
**章 父與子 ............. 15
桂林梁氏 / 文化上反傳統觀念的梁濟 / 作為道德貴族的梁濟 / 梁漱溟的早年
第二章 精神異常、自殺、成圣 ............. 33
梁濟的民族自救計劃 / 共和革命 / 梁濟的誓愿 / 梁漱溟的危機和退隱 / 佛教 / 復出 / 梁濟的自殺
第三章 北京大學的孔夫子和文化 ............. 66
北大風氣 / 五四事件 / 從菩薩到鴻儒 / 文化問題
第四章 中西文化(一) ............. 78
意欲和文化的形成 / 反對文化融合 / 科學和民主 / 西方化的結果 / 中國文化:《易經》和直覺 / 孔子的直覺主義和柏格森的生命主義 / 中國文化實現自身的失敗 / 中國的早熟 / 人類即將中國化 / 中國的文化困境和梁漱溟的結論 / 一個矛盾的解答
第五章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的社會反應 ............. 124
胡適的看法 / 其他的批評 / 矛盾及其批評家
第六章 梁漱溟的上下求索,1922—1926 ............. 133
一個政治改革的計劃—“我們的政治主張” / 講學 / 社會主義 / 批評與教育改革 / 梁漱溟遇到兩名同事 / 梁漱溟離京赴魯(1924—1925) / 梁漱溟再度隱退(1925—1926)
第七章 廣東與河南:鄉村重建的開端,1927—1931 ............. 152
共產黨人和梁漱溟的“頓悟” / 廣東,1927—1928 / 陶行知和曉莊試驗鄉村師范學校 / 梁 漱溟回到北方 / 對現有鄉村工作的評價 / 村治派 / 鄉村建設理論的**次系統闡述: 1929年
第八章 中西文化(二) ............. 174
對西方社會的探討 / 中國:宗教的滅亡 / 人類文化和“理性” / 中國和人類的未來
第九章 鄉村重建:儒家的現代化 ............. 191
對鄉村建設的歷史的和實踐的辯護 / 士和農民 / 團體組織形式和政治 / 鄉約 / 儒家和毛澤東的思想
第十章 “南京十年”時期之鄉村建設: 一個政治和社會的分析 ............. 225
1927年 / 農村的地方精英 / 國民黨對鄉村建設的矛盾心理
第十一章 山東的鄉村建設 ............. 237
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 / 鄉學村學是人民的衙門:鄒平方案的精髓 / 合作社 / 自衛力量 / 旨在改進道德的地方團體 / 農業技術 / 公共衛生 / 菏澤及“菏澤方式” / 鄉村建設在山東 的推廣 / 當時對梁漱溟鄉村建設的批評 / 對鄉村建設的批評:理論和實踐
第十二章 抗戰時期和戰后:政治和論戰 ............. 276
民主的第三力量的前奏:1937—1939 / 訪問延安,與毛澤東會談 / 為社會改造和民族解放而工作 / 敵后1939:致山東沉痛的告別辭 / 第三力量的崛起 / 桂林,1942—1944 / 重返政壇:和平談判和內戰
第十三章 回到北京 ............. 316
回到政治生活,1950—1955 / 與毛澤東的沖突和1955—1956年的批判運動 / 晚年,1975—1977
第十四章 1986年跋 ............. 330
采訪 / 梁漱溟的暮年
參考書目 / 345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 相關資料
專家推薦語: 為什么稱梁漱溟為“最后的儒家”?在近代中國,只有他一個人保持了儒者的傳統和骨氣。他一生的為人處世,大有孔孟之風;他四處尋求理解和支持,以實現他心目中的為人之道和改進社會之道。 梁漱溟是一個文化守成主義者,他的思想在當下不易為人們所接受。不過,一百年后回顧20世紀中國的思想家,或許只有他和少數幾個人才經得住時間的考驗,而為歷史所記住。——艾愷(Guy S. Alitto) 《最后的儒家》是我讀過的思想史傳記中首屈一指的著作。對中國近代社會、文化以及梁漱溟本人的深入見解在書中比比皆是,構思和文筆彰顯出大師功力,僅僅是第一頁就把讀者深深吸引住了。本書雖說是嚴謹的史學著作,各種資料來源不啻幾百種,卻如小說般讓人讀得津津有味。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 作者簡介
艾愷(Guy S. Alitto),1975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任芝加哥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語言大學梧桐漢學學者講席教授。著有《持續焦慮:世界范圍內的反現代化思潮》《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晚年口述》(合著)等作品。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