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電子器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470737
- 條形碼:9787122470737 ; 978-7-122-47073-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柔性電子器件 內容簡介
柔性電子學屬于材料、化學、物理、電子等多學科交叉的前沿領域,內容主要涉及柔性可彎曲/可折疊/可拉伸/可穿戴的電子元器件、電路封裝,以及它們的制備工藝和測試,是實現可穿戴設備的基礎。本書從機械彎曲、楊氏模量開始,帶領讀者全面了解柔性電子器件的方方面面。
本書適宜電子、材料、機械等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本科院校相關專業學生使用。
柔性電子器件 目錄
緒論 001~004
參考文獻004第1章 柔性電子材料 005~038
1.1柔性材料的定義005
1.1.1應力與應變005
1.1.2彈性模量008
1.1.3柔性電子材料與器件的評估010
1.2柔性材料的分類及特性011
1.2.1柔性襯底材料011
1.2.2柔性導體013
1.2.3柔性電介質019
1.2.4柔性半導體023
1.3柔性薄膜的加工工藝026
1.3.1物理氣相沉積026
1.3.2化學氣相沉積030
1.3.3濕法制備工藝032
參考文獻034第2章 器件的物理與化學基礎 039~076
2.1固體物理基礎039
2.1.1能級與能帶039
2.1.2本征半導體與摻雜042
2.1.3載流子及其輸運044
2.1.4 p-n結與肖特基結049
2.1.5半導體光學性質054
2.2表面能與界面工程058
2.2.1表面與界面的定義058
2.2.2表面能與表面張力060
2.2.3表面吸附061
2.2.4表面擴散傳質062
2.3物理化學基礎064
2.3.1電化學基礎064
2.3.2電化學阻抗譜070
參考文獻076第3章 柔性電子的材料物理 077~117
3.1低維材料物理077
3.1.1納米材料的概念與性質077
3.1.2量子點081
3.1.3一維納米材料084
3.1.4二維材料085
3.2有機固體物理089
3.2.1分子軌道與雜化概念089
3.2.2π-π共軛094
3.2.3有機半導體材料097
3.2.4載流子輸運及導電機理100
3.3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的物理性質106
3.3.1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HOIPs)材料107
3.3.2金屬-有機框架(MOFs)111
參考文獻116第4章 柔性場效應晶體管 118~144
4.1場效應管的結構與原理118
4.1.1結型場效應晶體管(JFET)119
4.1.2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122
4.1.3新型場效應管127
4.2柔性場效應管130
4.2.1柔性FET器件130
4.2.2柔性電化學晶體管135
4.2.3總結與展望143
參考文獻143第5章 柔性能源器件 145~185
5.1柔性太陽能電池145
5.1.1太陽能電池原理146
5.1.2伏安特性曲線148
5.1.3柔性太陽能電池的發展150
5.2柔性機械能采集器件162
5.2.1柔性壓電器件162
5.2.2柔性摩擦電器件167
5.3柔性熱能采集器件170
5.3.1柔性熱電器件170
5.3.2柔性熱釋電器件173
5.4柔性能量存儲器件176
5.4.1柔性電池176
5.4.2柔性超級電容器180
參考文獻183第6章 柔性電致發光器件 186~214
6.1電致發光器件基礎186
6.1.1器件的工作原理186
6.1.2器件結構189
6.1.3器件的性能參數194
6.2柔性發光二極管195
6.2.1有機發光二極管195
6.2.2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發光二極管197
6.2.3基于納米材料的LED200
6.3柔性激光器204
6.3.1半導體激光器的工作原理204
6.3.2柔性激光器簡介207
6.4柔性發光晶體管209
6.4.1發光晶體管的工作原理209
6.4.2柔性發光晶體管簡介211
參考文獻212第7章 柔性存儲器件 215~242
7.1存儲器結構與原理215
7.1.1RAM和ROM217
7.1.2新型存儲器件218
7.1.3憶阻器概念224
7.2神經形態器件228
7.2.1神經元與神經突觸228
7.2.2神經元與突觸器件235
7.2.3人工神經網絡的硬件實現236
7.2.4感存算一體器件240
參考文獻242第8章 柔性傳感器 243~284
8.1傳感器特性243
8.1.1傳感器的靜態特性244
8.1.2傳感器的動態特性249
8.2柔性物理傳感器252
8.2.1電容式傳感器253
8.2.2光電式傳感器256
8.2.3壓電式傳感器264
8.2.4其他物理傳感器266
8.3柔性化學傳感器268
8.3.1金屬氧化物化學傳感器269
8.3.2化學場效應管型傳感器270
8.3.3電化學傳感器271
8.4柔性生物傳感器274
8.4.1生物識別元件275
8.4.2信號轉換模塊277
8.4.3柔性生物傳感器的應用278
參考文獻281第9章 柔性電子器件的集成與應用 285~314
9.1柔性薄膜與器件的圖案化285
9.1.1光刻技術286
9.1.2軟光刻技術289
9.1.3納米壓印技術291
9.1.4噴墨打印技術293
9.1.5轉移印刷技術294
9.1.6自組裝技術295
9.2柔性電子器件的封裝299
9.2.1封裝技術的分類299
9.2.2柔性芯片的機械性能測試304
9.3柔性電子器件的應用與展望304
9.3.1柔性能源器件與系統305
9.3.2柔性顯示器件307
9.3.3柔性無線傳輸器件與物聯網308
9.3.4柔性傳感器與電子皮膚309
參考文獻312附錄Ⅰ 315~318附錄Ⅱ 319~324
展開全部
柔性電子器件 作者簡介
胡來歸,副研究員,復旦大學信息學院微納系統中心副主任, 2006年博士畢業于浙江大學,先后在浙江工業大學、日本名古屋大學工作,并于2015年加入復旦大學,入選2016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主講過"大學物理""柔性電子器件""電子系統導論"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長期從事柔性光/電材料與器件方向的研究工作。至今已在Nat. Commun.、npj Flexible Electron.、Adv. Funct. Mater.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90多篇,英文專著章節1篇,中文教材/專著2部,申請/授權國內發明專利18項。先后主持或骨干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10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