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江南的冬景 本書特色
本書是郁達夫散文中的經典之作,展現了江南冬日獨特的魅力。在文中,作者通過與北方冬景、閩粵冬景的對比,凸顯出江南冬景的溫潤、晴暖與優美。他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如秋收后河流邊的小村、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晴和日子里的冬郊散步等,讓讀者仿佛置身于江南的冬日之中,感受到那份悠閑與愜意。文中還巧妙地引用了大量古詩,為江南的冬景增添了濃郁的詩情畫意,使文章韻味十足,富有文化內涵。郁達夫以其舒卷自如的筆意和誠摯坦白的熱情,將江南冬天的獨特情調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僅領略到了江南冬景的美麗,更能感受到作者對江南冬日的鐘愛之情。
江南的冬景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近代作家郁達夫于1935年12月1日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通過北方冬景、閩粵地區冬景的對比,突出了江南冬景中的詩情畫意。文章多次引用古詩,也為描寫景致添加了韻味。這篇散文采用的對比、點染等表現技巧,加強了文章的藝術表現力。它收集了郁達夫所有散文作品的經典佳作,特別是各類高考、中考閱讀理解常考的經曲佳作,是一本值得反反復復閱讀的郁達夫經典散文集。
江南的冬景 目錄
目錄
**輯
北國的微音002
海上通信007
歸航014
南行雜記022
半日的游程032
半釣臺的春晝036
雜談七月044
故都的秋046
花塢050
江南的冬景053
飲食男女在福州057
北平的四季065
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071
寫作閑談077
婿鄉年節080
第二輯
方巖紀靜084
爛柯紀夢089
仙霞紀險093
馬六甲記游097
過富春江103
雁蕩山的秋月106
揚州舊夢寄語堂114
福州的西湖121
臨平登山記126
國道飛車記131
第三輯
零余者138
一個人在途上145
還鄉記152
還鄉后記173
悲劇的出生
-自傳之一183
我的夢,我的青春!
-自傳之二189
書塾與學堂
-自傳之三194
水樣的春愁
一自傳之四199
遠一程,再遠一程!
-自傳之五205
孤獨者
--自傳之六210
大風圈外
-自傳之七215
海上
-自傳之八222
江南的冬景 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學日本,畢業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文學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懷魯迅》等。
1896年12月7日,郁達夫出生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03年,8歲入私塾受啟蒙教育,1910年冬,郁達夫在富陽縣立高等小學堂,以三年時間完成了四年學業,畢業時獲得一本《吳梅村詩集》作為獎勵,從此他便開始鉆研舊體詩。隨后于1913年,隨長兄赴日本留學,從此開啟了長達9年的異國漂泊。1922年,從日本回國后先后執教于北京大學、武昌師范大學、廣州中山大學等,并于1928年到上海主持創造社的出版工作。1936年11月,郁達夫訪問日本,與日本文學界反戰進步作家頻頻會晤,并進入了日本警視廳黑名單。1942年,郁達夫流亡至巴亞公務市,化名趙廉,被迫當了七個月的日本翻譯,救助、掩護了大量文化界抗日人士及當地居民。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17日,郁達夫被日軍殺害于蘇門答臘島叢林。
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后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證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