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高并發系統:設計原理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5662057
- 條形碼:9787115662057 ; 978-7-115-66205-7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并發系統:設計原理與實踐 本書特色
1. 全面拆解高并發系統設計的難點、基本原則和實踐技巧
2. 詳解提升高并發系統可用性的3種方法:系統容錯、冗余和分片
3. 詳解提升高并發系統性能的2種方法:并發和異步
4. 多個高并發系統實際運維案例的解析
高并發系統:設計原理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探討高并發場景下系統設計的原理和實踐案例,幫助讀者系統、快速地理解高并發系統的設計原理與相關實踐,以及掌握解決高并發場景下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的方法。 本書共6章。第1章介紹高并發系統的發展歷史、設計難點和基本設計原則,以及度量指標;第2~4章介紹有助于提升高并發系統可用性的3種方法—系統容錯、冗余和分片;第5章從提升高并發系統性能的角度講解并發與異步的原理和實踐技巧;第6章從系統運維和團隊流程管理兩個角度講解如何提升團隊對高并發系統的把控性,進而提升系統的可用性。 本書既適合軟件開發人員閱讀,也適合對高并發系統設計感興趣的科研人員和計算機相關專業的學生閱讀,還可用作中小型企業的內訓教材。
高并發系統:設計原理與實踐 目錄
1.1 高并發系統的發展歷史 3
1.2 高并發系統的設計難點 3
1.2.1 系統的高可用 4
1.2.2 訪問的高性能 6
1.3 高并發系統的基本設計原則 8
1.3.1 面向失敗編程 9
1.3.2 可擴展 11
1.3.3 緩存 12
1.3.4 并發 15
1.4 高并發系統的度量指標 17
1.4.1 可用性的度量 17
1.4.2 性能的度量 19
1.5 小結 20
第 2章 系統容錯 21
2.1 重試 23
2.1.1 重試策略 25
2.1.2 重試風暴的應對方式 28
2.1.3 冪等性的保證方法 30
2.2 熔斷 32
2.2.1 熔斷的作用 34
2.2.2 斷路器模式與應用 35
2.2.3 彈性熔斷算法 39
2.2.4 Sentinel的熔斷機制實現 42
2.3 降級 47
2.3.1 降級的典型應用場景和處理方式 48
2.3.2 配置中心的實現 49
2.3.3 降級預案 51
2.4 超時 52
2.4.1 超時的重要性 52
2.4.2 設置任務的超時時間 53
2.5 限流 55
2.5.1 限流的4種算法 55
2.5.2 自適應限流算法 59
2.6 隔離 62
2.6.1 動靜隔離 63
2.6.2 物理隔離 68
2.6.3 線程隔離 69
2.6.4 快慢隔離 70
2.6.5 熱點數據隔離 71
2.7 小結 71
第3章 冗余 73
3.1 什么是冗余 75
3.2 存儲冗余 75
3.2.1 MySQL冗余的實現方式 77
3.2.2 Kafka冗余的實現方式 79
3.3 緩存冗余 81
3.3.1 Memcached冗余的實現方式 82
3.3.2 極端讀流量下緩存冗余的實現方式 84
3.3.3 極端寫流量下緩存冗余的應對方法 87
3.3.4 緩存數據一致性保證 89
3.3.5 緩存不命中的應對方式 95
3.4 CDN冗余 98
3.4.1 上傳系統之殤 99
3.4.2 CDN冗余和調度 101
3.4.3 視頻防盜鏈的實現方式 105
3.5 服務器冗余 107
3.5.1 常見的負載均衡算法 108
3.5.2 故障節點的探測 112
3.5.3 流量爬坡 114
3.6 機房冗余 115
3.6.1 機房冗余的實現方式 115
3.6.2 同城雙活 117
3.6.3 兩地三中心 119
3.6.4 異地多活 119
3.7 小結 121
第4章 分片 123
4.1 數據庫分片 125
4.1.1 常見的數據庫分片方式 125
4.1.2 多字段查詢 128
4.1.3 數據遷移 129
4.1.4 ID的生成方式 130
4.1.5 分布式系統的數據一致性 134
4.2 緩存分片 139
4.2.1 緩存的分片方式 139
4.2.2 無底洞效應 140
4.3 小結 142
第5章 并發與異步 143
5.1 并發與異步的區別 145
5.2 并發編程的實現方式:池化技術 145
5.2.1 線程池的原理與使用技巧 146
5.2.2 數據庫連接池的原理 150
5.3 并發編程的安全性與性能 152
5.3.1 并發編程的安全性 152
5.3.2 并發編程的性能 155
5.4 消息隊列 156
5.4.1 消息隊列的作用 157
5.4.2 保證消息不丟失 157
5.4.3 保證消息不重復 158
5.4.4 消息延遲的危害 159
5.4.5 消息延遲的優化 160
5.5 小結 162
第6章 高并發系統的運維 163
6.1 全鏈路監控 165
6.1.1 全鏈路監控的技術體系 165
6.1.2 分布式追蹤系統的構建 168
6.1.3 用戶監控系統 171
6.2 報警系統 173
6.2.1 報警的原則 174
6.2.2 常見的報警收斂方法 175
6.3 全鏈路壓測 175
6.3.1 全鏈路壓測的常見誤區 176
6.3.2 流量染色 177
6.3.3 流量處理方式 178
6.3.4 影子庫表 178
6.3.5 全鏈路壓測系統的架構 179
6.4 故障演練 180
6.4.1 故障演練的原則 181
6.4.2 故障演練的標準執行流程 181
6.4.3 故障演練工具 182
6.5 穩定性保障流程 183
6.5.1 控制變更流程 183
6.5.2 整理SOP文檔 185
6.5.3 重視故障復盤機制 185
6.5.4 做好日常系統梳理 186
6.6 小結 187
高并發系統:設計原理與實踐 作者簡介
唐揚,互聯網資深技術專家,擁有超過 15 年的開發和架構經驗。曾在美圖、網易、新浪等大型互聯網公司負責過多個大型產品的開發與維護工作,帶領不同團隊支撐過多個日均活躍用戶數超千萬的 App。在“極客時間”開設的“高并發系統設計 40 問”專欄,憑借專業且實用的內容,吸引了超 5 萬名學習者參與,在業內引發廣泛關注與學習熱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