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傳感器技術與應用(第3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70902
- 條形碼:9787302670902 ; 978-7-302-67090-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感器技術與應用(第3版) 本書特色
本書是“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全書采用模塊化設計,以項目是教學模式為主線,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典型應用。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和中職教育的機電一體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其他專業學生和從事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參考。
傳感器技術與應用(第3版)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上篇、中篇和下篇三部分,共九章。上篇為基礎與發展介紹,主要介紹傳感技術基礎知識和現代傳感技術;中篇為項目設計篇,主要介紹電阻與熱電式傳感器的應用、電感與電容式傳感器的應用、壓電與磁電式傳感器的應用、光電式傳感器的應用、半導體式傳感器的應用、輻射與波式傳感器的應用,每一個項目均從知識能力、技能能力、綜合能力三方面進行培養,并根據任務單和考核標準進行綜合評價;下篇為綜合提高篇,主要介紹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綜合實訓項目,可選擇性地作為課程設計內容,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和課程報告撰寫能力。
傳感器技術與應用(第3版)傳感器技術與應用(第3版) 前言
檢測技術作為信息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與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通信技術等一起構成信息技術的完整學科。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人們的一切社會活動均以信息獲取與信息轉換為中心,而傳感器作為信息獲取與信息轉換的重要手段,是實現信息化的基礎技術之一,是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隨著“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先進信息技術和自動化系統成為引領與衡量各個國家邁向高度現代化的支撐性技術。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成為自動化系統、物聯網與信息等領域的源頭與基石。“沒有傳感器就沒有現代科學技術”早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黨的二十大召開以后,黨和國家對儀器科學與傳感技術更加高度重視,對高校課程思政的引導與教育更加深入。為此,基于本教材第1版和第2版的推廣應用,第3版將進一步優化教材內容,增加課程思政元素,融入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展示愛國情懷、工程師品質和工匠精神等。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是一門適用廣泛的專業課程,傳統教學由于過于注重理論性,導致教學過程相對枯燥,教學效果不佳。本教材第3版在第2版基礎上進行系統修訂,繼續采用項目式教學模式,結合ZGL998傳感器試驗臺的應用,簡明扼要介紹了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典型應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本書共分為上篇、中篇和下篇三部分,共9章。上篇為基礎與發展介紹,主要介紹傳感技術基礎知識和現代傳感技術;中篇為項目設計篇,主要介紹電阻與熱電式傳感器的應用、電感與電容式傳感器的應用、壓電與磁電式傳感器的應用、光電式傳感器的應用、半導體式傳感器的應用、輻射與波式傳感器的應用,每一個項目均從知識能力、實操技能、綜合能力三方面進行培養,并根據任務單和考核標準進行綜合評價;下篇為綜合提高篇,主要介紹幾個具有代表性的綜合實訓項目,可選擇性地作為課程設計內容,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和課程報告撰寫能力。
本書是在充分體現高職高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上編寫的,第3版特點更加鮮明,具有以下特點:
(1) 面向創新教學。圍繞高職高專課程教學改革,對傳感器技術進行整合,針對每一類傳感器的應用,介紹相關知識點,采用項目式教學方式,重點突出,應用實操性強。
(2) 精選教學內容。立足基礎理論,面向應用技術,以“必需、夠用”為度,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加強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的統一,突出“教、學、做”一體,以“學、做”優先,重在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 力求實用簡單。中篇(項目設計篇)所選項目均為傳感器基礎應用項目,以ZGL998傳感器試驗臺的測試為主,結合電路制作,驗證傳感器的精準特性,直觀性強,效果好。
(4) 突出系統應用。下篇(綜合提高篇)所選項目均為綜合實訓項目,項目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從基礎傳感器應用到現代傳感技術,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熱情,系統培養性強、作品實用性好,能積極引導學生開拓項目設計思路,提升綜合應用能力。
(5) 注重能力培養。每個項目均通過任務單和考核標準,實施項目教學,通過訓練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設計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綜合實訓項目通過項目實施和綜合實訓報告撰寫,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和寫作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6) 融入課程思政。每章后面均增加一個課程思政元素,結合傳感器技術,從科學家情懷、工程師品質、工匠精神、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近代科技創新、大國工匠等方面,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職業關鍵能力。
(7) 增加碼課碼書。每章節均增加相關的課件、實操視頻和思政元素視頻二維碼,進一步提高本書的教學資源共享性和規范性。
本書可作為高職高專和中職教育的機電一體化、測控技術與儀器、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其他專業學生和從事傳感器與檢測技術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參考,或作為自學用書。課程標準學時為72學時,教學過程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學、選做。
本書由林若波教授主要負責并統稿,其中第1、6、9章由林若波編寫,第3、7章由王娜娜編寫,第2、5章由陳耿新編寫,第8章由陳炳文編寫,第4章由林淑娜編寫,王娜娜、胡澤楓、林耿萱參與了實驗教學視頻錄制、課程思政元素編輯工作。
本書由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劉桂雄教授主審,對本書的總體結構和內容細節等進行全面審訂,提出許多寶貴的審閱意見,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在編寫和出版過程中,得到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指導和支持,對他們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表示真摯的謝意。對本書參考文獻中的有關作者,提供本實驗指導的浙江浙高聯傳感技術有限公司,本書選用傳感器大賽作品的所有作者,提供實操技能資料的相關企業,引用課程思政元素的資料原創者,以及在修訂過程提出寶貴意見的朋友們,致以誠摯的感謝。
傳感器與檢測技術內容豐富、應用廣泛,傳感技術處于不斷發展進步中,本書的出版是我們在此領域的一次努力嘗試。限于自身的水平和學識,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錯誤之處,我們的電子郵箱是linruobo@126.com,誠望讀者不吝賜教,以便修正。
作者
2024年6月
傳感器技術與應用(第3版) 目錄
上篇基礎與發展介紹
第1章傳感技術基礎知識
1.1傳感器的認識與標定
1.1.1傳感器的認知
1.1.2傳感器的基本特性
1.1.3傳感器的標定與校準
1.2測量誤差與測量不確定度
1.2.1測量誤差
1.2.2測量誤差的處理方法
1.2.3測量不確定度
1.2.4任務描述
1.2.5任務分析
1.2.6任務實施
1.2.7考核標準
習題與思考
課程思政
第2章現代傳感技術概述
2.1幾種新型傳感技術
2.1.1智能傳感器
2.1.2模糊傳感器
2.1.3微傳感器
2.1.4網絡傳感器
2.1.5機器視覺
2.1.6多傳感器數據融合技術
2.2網絡化虛擬儀器技術
2.2.1網絡化虛擬儀器
2.2.2LabVIEW虛擬儀器軟件
2.3人工智能技術
2.3.1人工智能概述
2.3.2人工智能技術產品
習題與思考
課程思政
中篇項 目 設 計
第3章電阻式與熱電式傳感器的應用
3.1基于電阻應變式傳感器的位移特性測量
3.1.1電阻應變式傳感器
3.1.2半導體壓阻式傳感器
3.1.3任務描述
3.1.4任務分析
3.1.5任務實施
3.1.6結果分析
3.1.7考核標準
3.2基于熱電式傳感器的溫度測量設計
3.2.1熱電偶
3.2.2熱電阻
3.2.3熱敏電阻
3.2.4任務描述
3.2.5任務分析
3.2.6任務實施
3.2.7考核標準
習題與思考
課程思政
第4章電感式與電容式傳感器的應用
4.1基于電感式傳感器的位移測量設計
4.1.1自感式電感傳感器
4.1.2差動變壓器式傳感器
4.1.3電渦流電感式傳感器
4.1.4任務描述
4.1.5任務分析
4.1.6任務實施
4.1.7結果分析
4.1.8考核標準
4.2基于電容式傳感器的位移特性測量
4.2.1電容式傳感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4.2.2電容式傳感器的測量電路
4.2.3任務描述
4.2.4任務分析
4.2.5任務實施
4.2.6結果分析
4.2.7考核標準
習題與思考
課程思政
第5章壓電式與磁電式傳感器的應用
5.1基于壓電式傳感器的振動特性測試
5.1.1壓電式傳感器
5.1.2測量電路
5.1.3任務描述
5.1.4任務分析
5.1.5任務實施
5.1.6結果分析
5.1.7考核標準
5.2基于霍爾式傳感器的位移特性測量
5.2.1霍爾式傳感器
5.2.2其他半導體磁敏傳感器及應用
5.2.3任務描述
5.2.4任務分析
5.2.5任務實施
5.2.6結果分析
5.2.7考核標準
習題與思考
課程思政
第6章光電式傳感器的應用
6.1基于光電式傳感器的位移特性測量
6.1.1光電效應
6.1.2光電器件
6.1.3光纖傳感器
6.1.4任務描述
6.1.5任務分析
6.1.6任務實施
6.1.7結果分析
6.1.8考核標準
6.2基于光電式傳感器的電機轉速測量設計
6.2.1光電式編碼器
6.2.2計量光柵
6.2.3任務描述
6.2.4任務分析
6.2.5任務實施
6.2.6結果分析
6.2.7考核標準
習題與思考
課程思政
第7章半導體式傳感器的應用
7.1基于氣敏傳感器的酒精濃度特性測試
7.1.1半導體氣敏傳感器
7.1.2任務描述
7.1.3任務分析
7.1.4任務實施
7.1.5結果分析
7.1.6考核標準
7.2基于濕敏傳感器的空氣濕度特性測試
7.2.1濕敏傳感器
7.2.2任務描述
7.2.3任務分析
7.2.4任務實施
7.2.5結果分析
7.2.6考核標準
習題與思考
課程思政
第8章輻射與波式傳感器的應用
8.1基于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的防盜報警電路設計
8.1.1紅外傳感器
8.1.2熱釋電人體紅外傳感器
8.1.3任務描述
8.1.4任務分析
8.1.5任務實施
8.1.6結果分析
8.1.7考核標準
8.2基于超聲波傳感器的測距電路設計
8.2.1超聲波及其物理性質
8.2.2超聲波傳感器
8.2.3超聲波傳感器的應用
8.2.4任務描述
8.2.5任務分析
8.2.6任務實施
8.2.7結果分析
8.2.8考核標準
習題與思考
課程思政
下篇綜 合 提 高
第9章綜合實訓項目
9.1基于51單片機的Wi-Fi開關控制電路
9.1.1設計任務要求
9.1.2設計任務分析
9.1.3設計項目實施
9.1.4綜合實訓報告
9.2基于AT89S51單片機的超聲波測距系統設計
9.2.1設計任務要求
9.2.2設計任務分析
9.2.3設計項目實施
9.2.4綜合實訓報告
9.3基于ZigBee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統設計
9.3.1設計任務要求
9.3.2設計任務分析
9.3.3設計項目實施
9.3.4綜合實訓報告
9.4基于LabVIEW的齒輪箱噪聲監測系統
9.4.1設計任務要求
9.4.2設計任務分析
9.4.3噪聲檢測系統測試
9.4.4綜合實訓報告
9.5中國(國際)傳感器創新大賽作品介紹
9.5.1基于紅外熱釋電傳感器的人體追蹤節能風扇
9.5.2智能避障導航鞋
9.5.3智能無線火災遠程報警器
9.5.4水環境重金屬快速監測的無線便攜式儀器的研究
課程思政
參考文獻
傳感器技術與應用(第3版) 作者簡介
林若波,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專業領軍人才培養對象、揭陽市優秀專家和拔尖人才、揭陽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主編《傳感器技術與應用》等教材4部,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近30件,登記軟著10項,獲第七屆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三等獎。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