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77888
- 條形碼:9787302677888 ; 978-7-302-67788-8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 本書特色
本書可用作高等院校環境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其他專業素質教育課程的教學用書,并供決策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各級人員參考。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清潔生產的理念、內涵、意義、技術與具體實施途徑,清潔生產與經濟社會發展、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及循環經濟關系,清潔生產與ISO14000的相互促進關系,循環經濟的產生與發展、實施方式和類型、相關政策等,生態工業園的應用以及每章節后的思政課程教育內容。 推行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是貫徹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重要舉措,是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有效途徑,編寫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教材、新增相關原理、方法和政策是培養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對環保技術和環保管理人員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書可用作高等院校環境類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其他專業素質教育課程的教學用書,并供決策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從事環境保護工作的各級人員參考。 "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 前言
歷次工業革命推動了全球經濟快速發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但是也消耗了大量資源、污染了環境、破壞了生態,酸雨、荒漠化情況加劇,耕地、水源、森林、礦產等資源銳減,大量物種滅絕、全球氣候變暖,災難性的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迫使我們深刻反思人類發展與生存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綜合世界各國的實踐經驗和教訓來看,先污染后治理以及工藝末端處理需要大量的資金和運營成本,甚至會加劇發展與環境的沖突。時至今日,地球依然傷痕累累。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早于1987年由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闡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
認同。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思想是對可持續發展的完美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
,中華文明歷來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遵循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構建資源循環型產業體系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推進實施清潔生產戰略,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國家級、省級和行業清潔生產中心,為清潔生產實施方案提供技術支持,對保障國家資源安全,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意義。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不僅需要法規保障、政策推動、科技創新、文化傳播、公眾教育,更需要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
本書共八章內容,包括環境問題及資源與能源、清潔生產概述、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理論基礎、清潔生產與“雙碳”、清潔生產法律法規和政策、清潔生產審核、清潔生產指標體系與評價、循環經濟。在每章*后有
課外閱讀材料供教師課堂授課和讀者參考。
本書由張慧敏統稿,張慧敏、方漢孫、李興發、馮霄主編,聶發輝、向速林、鄒成龍、張萌副主編,王艷靈參與編寫。具體編寫分工如下: 第1章由張慧敏、方漢孫編寫,第2章由李興發、馮霄編寫,第3章由張慧敏、方漢孫編寫,第4章由聶發輝、向速林編寫,第5章由聶發輝、鄒成龍編寫,第6章由張慧敏、王艷靈編寫,第7章由向速林、鄒成龍編寫,第8章由張慧敏、張萌編寫。李冰、李冰潔、徐家義、朱中華對稿件進行了資料查詢、文字校對工作。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清華大學出版社、華東交通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江西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與規劃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并得到華東交通大學教材出版基金資助,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謝。
本書作者歷時數載學結多位專家的著作,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和實踐經驗編撰此書,可供高等學校工科類學生以及環保工作者學習參考。因作者能力所限,書中難免有疏漏之處,還請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24年10月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 目錄
第1章環境問題及資源與能源
1.1環境問題
1.1.1人類發展遭遇環境問題
1.1.2產業與環境問題
1.1.3產業與經濟發展
1.2資源與能源
1.2.1資源的概念與分類
1.2.2資源與環境的辯證統一
1.2.3能源的概念與分類
1.2.4能源的清潔利用
1.3可持續發展
課外閱讀材料
思考題
第2章清潔生產概述
2.1清潔生產的產生和發展
2.1.1清潔生產的產生
2.1.2清潔生產的發展
2.2清潔生產的定義與內涵
2.2.1清潔生產的定義
2.2.2清潔生產的內涵與主要內容
2.3實施清潔生產的目的、途徑和實踐成果
2.3.1實施清潔生產的目的與意義
2.3.2實施清潔生產所依據的主要原則與途徑
2.3.3清潔生產的有效實踐
課外閱讀材料
思考題
第3章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理論基礎
3.1系統論基礎
3.1.1系統的概念和特征
3.1.2系統論及系統工程
3.1.3系統論與清潔生產
3.1.4系統論視角下的循環經濟
3.2物質與能量守恒原理
3.2.1物質守恒原理
3.2.2能量守恒原理
3.3生態學理論
3.3.1生態學相關概念
3.3.2產業生態系統
3.3.3生態系統的功能和規律
3.4生命周期評價理論
3.4.1生命周期評價的起源與發展
3.4.2生命周期評價理論和應用
3.4.3生命周期評價的步驟與原理
3.4.4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產品設計和優化原理
課外閱讀材料
思考題
第4章清潔生產與“雙碳”
4.1碳足跡與“雙碳”
4.1.1碳足跡的提出
4.1.2減少碳足跡的途徑
4.1.3“雙碳”的提出和目標
4.1.4《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4.2碳稅、碳關稅和碳排放權交易
4.2.1碳稅
4.2.2碳關稅
4.2.3碳排放權交易
4.3碳核查
4.3.1碳核查的概念
4.3.2企業/組織碳核算及碳中和
4.4低碳和節能減排
4.4.1新時期節能減排要求
4.4.2企業節能減排規劃
4.4.3低碳和節能減排的關系
4.5減污降碳與綠色發展
4.5.1減污降碳
4.5.2綠色發展
課外閱讀材料
思考題
第5章清潔生產法律法規和政策
5.1清潔生產法律法規
5.1.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5.1.2《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5.1.3《清潔生產審核辦法》
5.2推動清潔生產的相關政策
5.2.1《“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加快推行清潔生產
5.2.2《“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強化重點行業清潔生產
5.2.3《“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推行清潔能源促進清潔生產
5.2.4深入推進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
5.3清潔生產標準
5.3.1清潔生產標準的基本框架
5.3.2中國行業清潔生產標準
5.4環境標志
5.4.1環境標志的概念與作用
5.4.2環境標志的法律保證
5.4.3ISO 14020系列標準的環境標志及聲明
課外閱讀材料
思考題
第6章清潔生產審核
6.1清潔生產審核概述
6.1.1清潔生產審核概念
6.1.2清潔生產審核對象與特點
6.1.3清潔生產審核思路
6.2清潔生產審核程序
6.2.1籌劃與組織(審核準備)
6.2.2預評估(審核)
6.2.3評估(審核)
6.2.4方案的產生和篩選
6.2.5方案的確定(可行性分析)
6.2.6方案實施
6.2.7持續的清潔生產
6.3能源審計
6.3.1能源審計概述
6.3.2能源審計原則
6.3.3能源審計內容
6.3.4能源審計的依據及方法
6.3.5能源審計流程
6.4清潔生產審核案例
6.4.1某廢鋁料回收利用公司基本情況介紹
6.4.2清潔生產審核程序及內容
6.5清潔生產審核驗收
課外閱讀材料
思考題
第7章清潔生產指標體系與評價
7.1清潔生產指標體系
7.1.1清潔生產指標與指標體系
7.1.2清潔生產指標體系的確定原則
7.1.3清潔生產指標體系的內容
7.2清潔生產評價
7.2.1清潔生產評價指數與評價等級
7.2.2清潔生產評價方法與程序
7.2.3清潔生產評價報告書的編寫
課外閱讀材料
思考題
第8章循環經濟
8.1循環經濟的產生與發展過程
8.1.1循環經濟的產生
8.1.2循環經濟的發展過程
8.2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
8.2.1實施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
8.2.2實施3R原則的順序
8.3實施循環經濟的方式與類型
8.3.1實施循環經濟的方式
8.3.2實施循環經濟的類型
8.4循環經濟的重點環節與企業化
8.4.1循環經濟的重點環節
8.4.2循環經濟的技術方法
8.4.3循環經濟建設的政策框架
8.4.4循環經濟的產業化
8.4.5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
8.4.6加強對循環經濟發展的宏觀指導
8.5發展循環經濟的意義和支持體系
8.5.1發展循環經濟的意義
8.5.2發展循環經濟的支持體系
8.6循環經濟模式
8.6.1生態工業園
8.6.2農業生態園
8.6.3服務型循環經濟
8.6.4循環物流
8.6.5循環型社會
課外閱讀材料
思考題
參考文獻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 作者簡介
張慧敏,浙江大學環境工程博士,華東交通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香港大學訪問學者,江西省青年井岡學者獎勵獲得者。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等多項研究課題,發表SCI論文20余篇,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參編教材1部。講授《環境科學基礎》、《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環境監測》等多門課程,獲評校年度優秀教師。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