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桂林!桂林!——中國文藝抗戰(上、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4601901
- 條形碼:9787574601901 ; 978-7-5746-0190-1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桂林!桂林!——中國文藝抗戰(上、下) 本書特色
《桂林!桂林!中國文藝抗戰》記載了桂林在我國文藝抗戰史的重要一頁,也記載了那段特殊革命年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集聚桂林的全國文藝精英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用文藝吹響抗日的號角,點燃了戰斗的豪情,高舉信仰旗幟,不畏艱難險阻,開辟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為抗戰勝利努力奮斗的光輝歷史。
本書的出版,對于進一步了解我國的文藝發展、了解黨的文藝工作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唯有不忘初心,牢記歷史,才能始終把握“弘揚主旋律”的文藝工作主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舉旗幟、聚能量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文藝作品,不斷展現新時代文藝發展的新風貌。《桂林!桂林!中國文藝抗戰》在強調史實的情況下考慮到圖書的通俗性,力求通過流暢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還原直觀而真實的歷史,并呈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在閱讀中清晰地了解桂林抗戰文藝的梗概。
觀點鮮明,是一部弘揚愛國主義的圖書。
在中國現代史上,抗日戰爭是一場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民主的偉大的正義戰爭。戰場上,中華勇士們沖鋒陷陣,奮勇殺敵;在敵后方,中國文藝工作者作為一支堅強的力量,用手中的筆,開創了一個不拿槍的文化救亡的戰場。戰爭年代,中國文藝工作者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憑借自身的不懈努力,譜寫了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創作了一出出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劇目、洋溢著愛國主義情愫的畫作、歌曲和舞蹈。《桂林!桂林!中國文藝抗戰》正是一部凸顯的與抗日救亡密切相關的偉大文藝課題,在彰顯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可以讓新時期的年青人觸摸那段特殊“歷史的厚度”,體會“紅色的熱度”,感受到“文藝的溫度”。
內容豐富,是一部有學術價值的圖書。
圖書共60多萬字,是作者40余年研究桂林抗戰文化的成果。內容涉及中國抗戰史、文化史、地方史等多重學科,并運用了社會學、風格學、傳記學、圖像學等藝術研究方法,以歷史發展線索為經,以47位知識分子、文藝界人士在桂林的文藝抗戰活動為緯,記敘了桂林文藝抗戰這段特殊時期的歷史。其中,所涉內容以桂林文藝抗戰時期的美術活動為主,涵蓋戲劇、音樂、舞蹈、出版等多個方面,涵蓋各種文藝活動、大量藝術作品、歷史照片等等。有史有論,史論結合,是一本可供系統、全面地進行抗戰文藝研究且帶有一定學術價值的圖書。
《桂林!桂林!中國文藝抗戰》記載了桂林在我國文藝抗戰史的重要一頁,也記載了那段特殊革命年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集聚桂林的全國文藝精英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用文藝吹響抗日的號角,點燃了戰斗的豪情,高舉信仰旗幟,不畏艱難險阻,開辟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為抗戰勝利努力奮斗的光輝歷史。
本書的出版,對于進一步了解我國的文藝發展、了解黨的文藝工作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唯有不忘初心,牢記歷史,才能始終把握“弘揚主旋律”的文藝工作主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舉旗幟、聚能量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文藝作品,不斷展現新時代文藝發展的新風貌。《桂林!桂林!中國文藝抗戰》在強調史實的情況下考慮到圖書的通俗性,力求通過流暢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還原直觀而真實的歷史,并呈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在閱讀中清晰地了解桂林抗戰文藝的梗概。
觀點鮮明,是一部弘揚愛國主義的圖書。
在中國現代史上,抗日戰爭是一場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民主的偉大的正義戰爭。戰場上,中華勇士們沖鋒陷陣,奮勇殺敵;在敵后方,中國文藝工作者作為一支堅強的力量,用手中的筆,開創了一個不拿槍的文化救亡的戰場。戰爭年代,中國文藝工作者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影響下憑借自身的不懈努力,譜寫了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創作了一出出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劇目、洋溢著愛國主義情愫的畫作、歌曲和舞蹈。《桂林!桂林!中國文藝抗戰》正是一部凸顯的與抗日救亡密切相關的偉大文藝課題,在彰顯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可以讓新時期的年青人觸摸那段特殊“歷史的厚度”,體會“紅色的熱度”,感受到“文藝的溫度”。
內容豐富,是一部有學術價值的圖書。
圖書共60多萬字,是作者40余年研究桂林抗戰文化的成果。內容涉及中國抗戰史、文化史、地方史等多重學科,并運用了社會學、風格學、傳記學、圖像學等藝術研究方法,以歷史發展線索為經,以47位知識分子、文藝界人士在桂林的文藝抗戰活動為緯,記敘了桂林文藝抗戰這段特殊時期的歷史。其中,所涉內容以桂林文藝抗戰時期的美術活動為主,涵蓋戲劇、音樂、舞蹈、出版等多個方面,涵蓋各種文藝活動、大量藝術作品、歷史照片等等。有史有論,史論結合,是一本可供系統、全面地進行抗戰文藝研究且帶有一定學術價值的圖書。
史料翔實,是一部有歷史參考價值的圖書。
作者查閱了大量抗戰時期的文獻資料、地方志,吸收了前輩們的研究成果,走訪了大量文化名人以及他們的后輩,在積累史料的同時,收集了大量尚未公開的一手資料,且其中的美術部分其內容更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中的一手史料,如徐悲鴻在廣西的年表非常詳實且早于學界認定的年表,又如桂林美術運動紀事、美術家轉略、美術團體介紹、展覽介紹等都詳細記之,是一部史料豐富、可供學界研讀的案頭參考。
桂林!桂林!——中國文藝抗戰(上、下) 內容簡介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桂林文藝抗戰是在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下的中國文藝抗戰的縮影,是中國現代革命史、中國的文藝抗戰史、世界反法西斯文化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在民族危亡之際,全國的文藝工作者們集聚桂林,精誠團結,以文藝為武器,積極拓展文化陣地,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篇章。 “桂林!桂林!中國文藝抗戰”記述了徐悲鴻、李樺、黃新波、關山月、田漢、巴金、沙飛等47位美術、文學、戲劇、電影、出版界進步文化名人為抗日救亡在桂林開展藝術斗爭的歷史,系統、全面、深入地整理和研究了發生在桂林的中國文藝抗戰。全書分為上下兩冊,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回顧了中國文藝抗戰中桂林文藝抗戰的歷史,展現了文藝界人士對于中國革命事業的赤誠之心,帶我們重溫那個年代轟轟烈烈的文藝抗戰。上冊以桂林文藝抗戰時美術家的個案為主,下冊記述了除美術家外的文學家、音樂家、戲劇家、出版家等其他文藝精英的個案。
桂林!桂林!——中國文藝抗戰(上、下) 目錄
前言:桂林的中國文藝抗戰, 獨特的歷史現象 1
(上冊)
**章 明恥教戰 1
◎ 徐悲鴻 3
入桂 4
鼓與呼 14
“慈悲” 苦旅與裸體畫風波 25
遺畫懸案 30
附錄 憶靜文先生43
附錄 徐悲鴻廣西年表 50
◎ 張安治 91
浴火重生 避難圖 92
師命如山 101
長歌不輟 112
同聲相應 116
附錄 仁者如斯 120
◎ 黃養輝 131
筑路的境界 132
搶運藏畫 136
附錄附附答疑 140
◎ 徐杰民 145
師友群像 146
為了忘卻的紀念 181
◎ 陽太陽 189
主席巨像之謎 190
留日而抗日 195
畫院初陽 200
『鄉師』往事 203
小小米粉店 206
太陽之畫 208
太陽之詩 212
詩畫之交 217
◎ 郁風 223
虎父無犬女 224
附錄 往事鉤沉 234
◎ 周千秋 梁粲纓 239
烽煙比翼 240
附錄 罕見的簽名群像 243
第二章 以刀為筆 249
◎ 李樺 251
金石可鏤 252
鍥而不舍 266
附錄“身邊雜記”的雜記 271
◎ 黃新波 291
我們沒了祖國 292
和大先生在一起 297
不死的槍 301
鐵筆擔道義 304
長畫當哭 307
流動的展覽 319
附錄 他并沒有死去 324
◎ 賴少其 327
革命 初戀 328
魯迅的回信 337
“門神”抗戰 348
獄中風波 357
附錄 往事并不如煙 368
籍貫考 374
附錄 漫漫立傳路 379
◎ 蔡迪支 387
親歷湘桂大撤退 388
附錄 刀刃逢時 394
◎ 張在民 397
老中醫是大畫家 398
附錄 復信述史 406
(下冊)
第三章 藝術革命 1
◎ 關山月 3
萬里行路**站 4
評論風波 7
附錄 歷史的印證 15
◎ 尹瘦石 21
何妨歷史找題材 22
忘年爾我早齊名 30
三絕合璧 38
附錄 大江茫茫去不還 42
◎ 李鐵夫 陳海鷹 47
羞為愛情誤 48
斷頭險阻都如夢 50
師徒鐵丈夫 54
鷹擊港粵 59
畫筆做刀槍 63
附錄 往事堪回首 66
◎ 廖冰兄 73
冷峻筆鋒出熱腸 74
手足情深同抗日 82
附錄 惟是無私能嫉惡 86
◎ 余所亞 91
硬倔其人 92
以笑代淚 99
◎ 沈同衡 103
廢墟中成長 104
附錄 漫畫家們的群像 111
◎ 劉元 121
曠世長卷 122
無聲詩史并畫史 128
附錄 墨點無多淚點多 139
◎ 汪子美 151
書生不辭小技 152
附錄 遺音成絕響 161
◎ 張仃 165
西行“漫記”166
◎丁聰 173
永遠的“小丁” 174
第四章 鐵肩左翼 181
◎ 沙飛 183
如愿以償 184
*經典的魯迅 186
革命攝影宣言 189
攝影從軍征 197
鏡頭下的白求恩 203
將軍與孤女 206
悲劇 210
萬水千山總附情 213
◎ 巴金 魯彥 225
炸不怕的城市 226
巴金與魯彥 231
附錄 評巴金同賴貽恩神甫的附戰 240
◎ 田漢 253
恥隨豎子附肥瘦 254
刀叢覓小詩 260
爭與吾民共死生 267
附錄 田漢抗戰戲劇理論及創作初探 272
◎ 蔡楚生 287
影業昆侖 288
虎口脫險 290
苦難行軍 293
◎ 艾蕪 299
出桂林 300
困龍城 306
入黔南 312
附錄 四訪艾蕪記 318
◎ 司馬文森 327
革命家是小說家 328
漓江風云 337
文附如虹 344
妻如文君 351
◎ 秦牧 359
聲起漓江 360
國家不幸詩家幸 363
重回遵義 367
附錄 追憶 371
◎ 千家駒 375
經世致用 376
經濟學家的抗戰 379
附錄 千家駒二三事 383
◎ 駱賓基 391
漓水翰藻 392
附錄 風雨漓江 396
◎ 端木蕻良 401
蕭紅死后 402
小說家的文壇 404
附錄 識荊復失聯 409
◎ 陳殘云 415
詩卷殘云 416
南洋歷險 419
拿筆又拿槍 421
附錄 識荊君已老 423
◎ 杜宣 427
諜戰傳奇 428
諜海戀 430
演劇入桂433
附錄 老來不健忘 436
◎ 秦似 441
一場援救 442
生死之交聶紺弩 453
附錄 雜文不死 459
◎ 林煥平 465
左聯之路 466
旅日被逐始末 468
兩次大逃亡 470
鐵筆客桂 474
附錄 先生之風 477
◎ 曾敏之 481
此情可待成追憶 482
文人不掩報人勇487
◎ 華嘉 493
一個報人的戰斗 494
書信即書史 499
附錄 言猶在耳 506
◎ 樓棲 511
離港為報國 512
老師的老師 516
附錄 我的老師 520
◎ 宋斐如 525
日本問題專家 526
力促祖國統一 537
◎ 林山 547
我的自剖 548
印證 556
延安的火種 562
◎ 薛汕 569
避難八桂 570
痛失阿姆 572
勞燕各書史 578
小說廣西590
小說家亦民俗家 595
各鑄佳話 597
附錄 音書皆史 599
◎ 莫寶堅 603
中國化與大眾化 604
附錄 信中的廣西史 608
◎ 魏華齡 619
一個人的抗戰文化研究史 620
導夫先路 625
一部未竟的出版計劃史 629
◎ 特別篇 烽火姐妹城 桂港兩地情 641
◎ 后記 651
桂林!桂林!——中國文藝抗戰(上、下) 作者簡介
楊益群,原廣西社科院桂林抗戰文化研究室主任,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深圳市文學學會創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深圳市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會長。長期從事文藝理論、抗戰文化、抗戰美術史研究。
主要著作(含合著)有:《司馬文森研究資料匯編》(國家社科“六五”規劃重點課題)、《桂林抗戰文學史》(國家社科“七五”規劃重點課題)、《抗戰時期桂林美術運動》(上、下)、《桂林抗戰文藝辭典》、《桂林文化城概況》等十多部。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