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高校體育教學理論與瑜伽健身指導研究 內容簡介
堪稱寶藏爺爺的吳頌今,創作出《軍中綠花》《茶山情歌》《桃花運》等名曲的著名詞曲作家,打造出楊鈺瑩、陳思思等眾多著名歌手的資深音樂人,年近八旬之際,寫下這本洋溢著勵志精神的人生回憶錄。
他回望自己為追求音樂夢想走過的道路,從青春迷茫到立志成材,從愛情婚戀到事業有成,以自身坎坷的人生經歷和奮進的處世姿態,給讀者以啟迪。書中結合當下年輕人關注的種種熱點問題,以親身經歷和人生感悟,引起年輕讀者的情感共鳴和深思。對了解社會人生,了解一個時代的歷史也有著積極意義。
高校體育教學理論與瑜伽健身指導研究 目錄
**章 西北那個有夢想的少年
紅衣服綠褲子讓我著迷/3
兒歌大王為我音樂啟蒙/10
芭蕾夢的破滅/13
從初一開始學寫歌/21
進軍“大學夢”/25
第二章為采集民歌奔走三千里
奔向西北我的第二故鄉/39
守著火爐吃西瓜、抄民歌/45
為了夢中的“花兒”去青海/50
蘭州——鄭州——廣州/56
采茶戲音樂孤本被我保存/61
第三章我在工廠“種南瓜”
生活是靈感的源泉/69
食堂里發現歌唱家/74
終于有了自己的小窩/80
上海,培訓寫歌兩不誤/86
一舉成名的“種南瓜”/92
第四章一生只愛一個人
也到了被催婚的時侯/103
與君初識,心便歡喜/115
泰山極頂*震撼的日出/126
相守是*長情的告白/134
第五章重拾大學夢想
機會是爭取來的/145
31歲大齡再次備考/150
苦并快樂著的大學生活/155
寫出**首愛情歌曲/166
驚喜從海外飛來/171
第六章三十五歲再創業辦雜志《心聲》
海報占領首都體育館/181
創造了發行量*大的奇跡/188
沒有平臺自己動手搭建/198
開啟遠程音樂教學之先河/204
第七章讓自己寫的歌更流行
追趕流行音樂的浪潮/213
用寫歌滋養孩子們的心靈/222
為啥放棄去北京發展的機會/229
斜杠青年試水音像圈/235
第八章 四十歲重打鑼鼓新開張
面臨40歲的職場瓶頸/245
東西南北中,發財去廣東/250
俺“老吳”用唱片銷量說話/259
人挪活樹挪死,再見江西/266
第九章創造音像市場銷售奇跡
搭建新的城市人脈圈/273
暢銷碟是怎樣出爐的/279
讓音樂靈感肆意生長/286
“炒更”讓我賺得**桶金/294
第十章頌今音樂成了造星工廠
“甜歌小妹”楊鈺瑩/303
“民歌小天后”陳思思/310
校園青春偶像周亮/317
“澳門歌王”黃偉麟/323
影視歌舞四棲明星朱含芳/330
一代《天驕》楊洋金彪/335
第十一章《軍中綠花》火遍軍營校園
為士兵們首創《軍營民謠》/343
曾有人指責我“撈過界”/351
危難中“陸海空”火線出征/356
第十二章退休不告退
不告退創作——新歌頻出/369
不告退育人——提攜新人/375
不告退時代——擁抱互聯網/384
不告退夢想——系列音樂會/391
高校體育教學理論與瑜伽健身指導研究 相關資料
我和吳老是忘年交,我經常會感嘆他不像是一個老人,而是一個年輕人。很高興甚至榮幸,我能向大家推薦這本書。第一次和吳老見面的時候,驚訝于這位寶藏爺爺的狀態,鶴發童顏,并一路上在和我探討如何使用抖音、視頻號、微博等新媒體。要知道很多年輕人都不會用,而吳老那時已經78歲了。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我們年輕人常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感到迷茫。今天,我有幸向您推薦一本特別的書——音樂家吳頌今爺爺的人生啟示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段歷史的記錄,它更是一本能夠引導我們年輕人在人生旅程中找到方向的指南。我,李尚龍,作為一名年輕的作家,深知文字的力量。當我閱讀吳頌今爺爺的回憶錄時,被他的人生故事深深打動。他的生活經歷不僅令人敬佩,更是一本寶貴的人生教科書。吳頌今爺爺的一生充滿傳奇。他寫的歌曲《軍中綠花》《茶山情歌》《桃花運》《小手拍拍》《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等,都是中國歌壇的經典之作。他的人生故事,從少年立志到青年成才,再到中年的堅持和智慧,每一個階段都充滿了啟示和教益。為士兵們首創《軍營民謠》
說起《軍營民謠》,也許有人不知道,但是提起《軍中綠花》這首歌,您也許聽過吧。如果你經歷過大學的新生軍訓,《軍中綠花》可是必唱歌曲哦。這首歌,也是我首創的《軍營民謠》中最火的一首
因為我家三兄弟中兩個兄長都是軍人,我家曾是光榮軍屬,所以自己一直想為當兵的寫歌。但是經過了解,發現當時的軍旅歌曲其實只有兩種:一種是隊列歌曲,行進節奏強勁,比如《我是一個兵》《打靶歸來》等斗志昂揚的進行曲,只適合集體一起唱。第二種是軍隊題材的藝術歌曲,比如《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再見吧媽媽》等,這些歌雖然適合個人唱,但想要唱好這些歌,沒有閻維文、李雙江那樣的好嗓子,一般的戰士根本唱不了。而且,這些歌的內容不是戰斗主題,就是主旋律。
當兵的都是18、19、20歲的年輕小伙子,參軍之前都聽過流行歌曲。入伍后,反映部隊生活的通俗歌曲,除了80年代初蘇小明的一首《軍港之夜》之外,廖廖無幾。軍隊題材的流行歌曲,幾乎是一個空白。
就讓我來填補這個音樂空缺吧。我想創作一批好聽易學、反映戰士真情實感的歌,一定會受戰士們歡迎。就像校園民謠那樣,結構短小,朗朗上口,音域不寬,易學易唱。做到基本上會說話,就可以唱。而且,民謠的內容基本都是反映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比較接地氣,貼近普通大眾的感情。
我想,為當兵的推出的民謠歌曲,就叫軍營民謠吧。
確定了方向后,我開始思考怎么來創作?由誰來創作和演唱?
正巧這時呢,收到了一封退伍兵曾德洪的來信。他信中說,自己原來是福州高炮部隊的士兵,愛好音樂,復員后考上了江西教育學院。他是遂川縣人,老家就在井岡山腳下,因為從小聽著我的《井岡山下種南瓜》,又知道楊鈺瑩、陳思思都是我一手打造成名的,想拜我為師。信里附帶了幾首他寫的歌,大多都是千篇一律的愛情流行曲,還有幾首是描寫部隊生活的歌,像《新兵想家》《我的老班長》,雖然還不太成熟,但與我想要作的軍營民謠很接近。
不久之后,我去南昌籌備周亮的新專輯,順便去了江西教育學院。那是周日,好不容易找到小曾的宿舍,結果他不在。我只好留下一個字條:“我是吳頌今,你的來信收到了,請你有空兒的時候來象山賓館找我聊一聊。”
第二天,小曾冒著傾盆大雨來賓館找我,還背著一把吉他。我跟他聊了他的歌,對他說:“我覺得你挺有才華,但是建議愛情歌曲就別寫了,這個領域已經有太多競爭者,你很難超得過別人。我倒是建議你,集中精力,多寫些部隊題材的通俗歌曲。這是一個新的領域,沒啥競爭者,而且你也熟悉部隊的生活,更容易代人感情。”
為士兵們首創《軍營民謠》
說起《軍營民謠》,也許有人不知道,但是提起《軍中綠花》這首歌,您也許聽過吧。如果你經歷過大學的新生軍訓,《軍中綠花》可是必唱歌曲哦。這首歌,也是我首創的《軍營民謠》中最火的一首
因為我家三兄弟中兩個兄長都是軍人,我家曾是光榮軍屬,所以自己一直想為當兵的寫歌。但是經過了解,發現當時的軍旅歌曲其實只有兩種:一種是隊列歌曲,行進節奏強勁,比如《我是一個兵》《打靶歸來》等斗志昂揚的進行曲,只適合集體一起唱。第二種是軍隊題材的藝術歌曲,比如《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再見吧媽媽》等,這些歌雖然適合個人唱,但想要唱好這些歌,沒有閻維文、李雙江那樣的好嗓子,一般的戰士根本唱不了。而且,這些歌的內容不是戰斗主題,就是主旋律。
當兵的都是18、19、20歲的年輕小伙子,參軍之前都聽過流行歌曲。入伍后,反映部隊生活的通俗歌曲,除了80年代初蘇小明的一首《軍港之夜》之外,廖廖無幾。軍隊題材的流行歌曲,幾乎是一個空白。
就讓我來填補這個音樂空缺吧。我想創作一批好聽易學、反映戰士真情實感的歌,一定會受戰士們歡迎。就像校園民謠那樣,結構短小,朗朗上口,音域不寬,易學易唱。做到基本上會說話,就可以唱。而且,民謠的內容基本都是反映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比較接地氣,貼近普通大眾的感情。
我想,為當兵的推出的民謠歌曲,就叫軍營民謠吧。
確定了方向后,我開始思考怎么來創作?由誰來創作和演唱?
正巧這時呢,收到了一封退伍兵曾德洪的來信。他信中說,自己原來是福州高炮部隊的士兵,愛好音樂,復員后考上了江西教育學院。他是遂川縣人,老家就在井岡山腳下,因為從小聽著我的《井岡山下種南瓜》,又知道楊鈺瑩、陳思思都是我一手打造成名的,想拜我為師。信里附帶了幾首他寫的歌,大多都是千篇一律的愛情流行曲,還有幾首是描寫部隊生活的歌,像《新兵想家》《我的老班長》,雖然還不太成熟,但與我想要作的軍營民謠很接近。
不久之后,我去南昌籌備周亮的新專輯,順便去了江西教育學院。那是周日,好不容易找到小曾的宿舍,結果他不在。我只好留下一個字條:“我是吳頌今,你的來信收到了,請你有空兒的時候來象山賓館找我聊一聊。”
第二天,小曾冒著傾盆大雨來賓館找我,還背著一把吉他。我跟他聊了他的歌,對他說:“我覺得你挺有才華,但是建議愛情歌曲就別寫了,這個領域已經有太多競爭者,你很難超得過別人。我倒是建議你,集中精力,多寫些部隊題材的通俗歌曲。這是一個新的領域,沒啥競爭者,而且你也熟悉部隊的生活,更容易代人感情。”
小曾聽完我的建議,又彈著吉他唱了幾首歌給我聽。我發現他嗓子普通,也沒有多少聲樂基礎,音準、節奏都有問題。最嚴重的是他的普通話發音極端不準,帶著濃重的遂川地方口音。而且他不識譜,給我的譜子上有很多錯誤,他想表達的內容跟他寫出來的歌曲有很大的誤差。但我覺得一個業余初學者,能夠寫成這樣也很不簡單,仍舊鼓勵了他一番。
之后,小曾給我寄歌的熱情更高漲。他不斷地寫,不斷地寄。寄過來的歌我覺得不好,就幫他修改,有空兒的時候就直接在電話里指點他。
我很喜歡這個樸實勤奮的小伙子,從他身上看到自己年輕時的影子,想多幫幫他。我拜托他們學院的音樂老師王大昌教他樂理、識譜,又找了江西人民廣播電臺我熟悉的一位李姓女主播給他上臺詞正音課,糾正他的普通話。
快到暑假時,他又來信,說特別急切地想跟我學習,暑假想來廣州,幫我打打雜兒做點兒事。我也同意了,讓他過來工作室,邊學習邊工作。
這期間,我將自己想推出軍營民謠的選題,上報給了編輯部領導,提出想開創一個針對部隊戰士的流行歌曲新品類,并保證一定有市場。領導聽完我的想法后,首先肯定了選題的市場前景,然后指出小曾的歌曲稿件還是毛坯,需要大刀闊斧地潤色修改,并且說小曾唱功太差,尤其是普通話不過關,需要物色專業的歌手來演唱
小曾提議找蔡國慶,人又帥唱得又好,又有知名度。但我覺得蔡國慶雖然是總政文工團的部隊演員,但是氣質完全是偶像派歌手缺少軍人的陽剛氣。再者,他名氣太大,觀眾心目中的形象已經都定型了。而我設定的軍營民謠是個全新的音樂品種,找新人歌手演唱會更好,就像我之前推出的《笑話連篇》,新人新題材,觀眾識別度也就更高。
至于歌曲的修改完善,畢競小曾不是專業音樂工作者,能力有限。經過與他商議之后,他同意委托我來幫他修改這些歌的詞曲...
高校體育教學理論與瑜伽健身指導研究 作者簡介
吳頌今,1980年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現任中國唱片廣州公司高級編輯、頌今音樂工作室藝術總監。吳頌今系廣州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流行音樂學會、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中國兒童音樂學會、中國音樂傳播學會、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廣東流行音樂學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中國音像協會、中國輕音樂學會及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會員、香港佛教文化產業佛教音樂委員會委員(作詞作曲委員組),井岡山市榮譽市民,《流行歌曲》《通俗歌曲》《音樂世界》等雜志編委。曾任江西省音協《心聲歌刊》和《心聲詞報》的副主編。因創作歌曲《井岡山下種南瓜》而出名。創作軍旅歌曲《打靶歸來喜洋洋》《我的老班長》《軍中綠花》,流行歌曲《風含情水含笑》《茶山情歌》《你那里下雪了嗎》《灞橋柳》《女孩的心思你別猜》,民歌《情哥去南方》《風調雨順》《中國茶》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