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心靈加油站——寫給大家的心理自助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45253
- 條形碼:9787552045253 ; 978-7-5520-4525-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陽光心靈加油站——寫給大家的心理自助書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來自“我們的太空”公眾號“心靈加油站”專欄, 精選了一批圍繞積極心態、應對壓力和焦慮等負面情緒、發展自我意識和學會自我接納以實現自我成長、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等話題的文章, 展現了大學心理服務專業教師及大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思考與分享。
陽光心靈加油站——寫給大家的心理自助書陽光心靈加油站——寫給大家的心理自助書 前言
前言
心理健康是當代社會中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在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世界中,人們常常感到疲憊不堪、焦慮不安,渴望找到內心的寧靜和平衡。學習心理學知識是幫助我們尋找內心平靜的一種值得推崇的方式。它涉及探索自己的情感、情緒和思維,幫助我們認識和理解自己,與他人進行溝通和建立聯系,緩解壓力并培養積極的心態,從而提升個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陽光心靈加油站——寫給大家的心理自助書 目錄
**篇 積極心理思維 / 1
用積極心理思維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3
保持向上心態,向著快樂出發 / 7
積累積極情緒,緩解生活壓力 / 10
樂觀——生活的“糖分” / 14
對世界微笑,與自己和解 / 16
心向陽,莫焦慮 / 18
生活在沒有抱怨的世界,這個妙招少不了! / 20
閑暇蘊深力,善用價更高 / 22
拒絕自我精神內耗,給生活加點甜 / 24
笑對挫折,造就精彩人生 / 27
心理健康判斷的原則 / 30
塑造陽光心態,你需要掌握五個妙招 / 35
端午節的心理學秘密,你知道嗎? / 40
拾好心情再出發 / 43
培塑積極心態,向擺爛生活說“NO”! / 45
以勇敢之名,向光前行 / 48
走出低效勤奮,建立人生正循環 / 50
從容不迫,熱愛可抵歲月漫長 / 53
內心豐盈者,獨行也如眾 / 56
第二篇 情緒管理 / 61
培養鈍感力,克服玻璃心 / 63
正視精神內耗,堵住心靈“漏油點” / 66
消除負面情緒,可以試試這三招 / 70
穩住自己,拒絕情緒內耗 / 73
積極應對,笑對焦慮 / 76
走出情緒低谷,笑著面對人生 / 79
學會控制情緒,保持情緒穩定 / 82
學會情緒管理,正確面對壓力 / 85
走出情緒困擾,這個方法666! / 88
別讓失敗成為你的絆腳石 / 92
三個小技巧,帶你走出自我苛責的陷阱 / 95
考研人注意!跟焦慮說再見! / 99
如何善待自己,掌握情緒智慧 / 102
與情緒和解,獲得心靈成長 / 105
學習這三種情緒管理方法,讓你牽住情緒的“牛鼻子” / 108
別想太多,你被過度思考束縛住了嗎? / 110
跟我學,把挫折轉化為青春里燦爛的一頁! / 114
怎樣保持幸福感?你想知道的在這里 / 116
心靈不妨“鈍”一點,生活勇氣多一點 / 120
學會調節,成就自我 / 123
第三篇 自我成長 / 127
深沉耕耘,靜待花期 / 129
遠離內卷,輕裝前行 / 131
用壓力澆灌人生繁華 / 133
跟我學“四步走”,幫你克服“拖延癥” / 136
不和過去糾纏,不跟自己為難 / 138
閱讀的力量 / 141
以書潤心,與智同行 / 143
告別抱怨,收獲成長——閱讀《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 147
再見,畢業焦慮!期待,頂峰相見! / 150
對生活少一分抱怨,多一分熱愛 / 153
莫問前程幾許,只顧風雨兼程 / 156
拒絕“精神內耗”,爭做行動派! / 158
跟我學“三步走”,接納真實的自我 / 163
關愛女性心理健康,遇見更好的自己 / 165
打破定義,讓女性力量綻放 / 168
于明窗之內,窺世界之美——尋找自我認知的平衡之道 / 171
勇毅前行,做自己的英雄 / 174
不夠完美的人,才能不斷成長 / 176
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越不過的心 / 179
第四篇 人際關系 / 183
“三步走”走出內耗,活出自我 / 185
友誼之樹長青 / 189
愛意隨風起 / 191
理性戀愛,不做戀愛腦 / 196
你的愛情,到來了嗎? / 199
走出社恐,擁抱世界 / 204
別人喜不喜歡你,真的不那么重要 / 207
巧用吸引力法則,開啟美好新生活 / 209
內向優勢:i人的交友密碼 / 212
愛與被愛,請坦然付出與接受 / 216
總是忍不住跟他人做比較,怎么辦? / 218
告別討好型人格,愛己愛人愛生活 / 222
避免投射現象,讓你看到更真實的世界 / 225
如何快速走出失戀?不論有沒有戀人都可以看看 / 228
“黃金法則”讓人際關系更和諧 / 232
社交“斷”“舍”“離”: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 / 234陽光心靈加油站——寫給大家的心理自助書 相關資料
塑造陽光心態,你需要掌握五個妙招
每個人的心里都長著兩棵樹,一棵是積極樹,結滿了自律、決心、責任、堅韌、熱情、真誠、感恩、合作、善良、理解等優良品質的果子;另一棵樹是消極樹,結滿了自滿、放棄、僥幸、虛榮、自卑、懶惰、猶豫、冷漠、急躁等“壞”品質的果子。
在此,我們需要澄清一個誤區,消極樹是壞樹,積極樹是好樹,壞的需要完全砍掉。實際上,這兩棵樹對我們塑造陽光心態都有好處。消極樹讓你準備戰斗,遠離危險、侵犯和失落,讓你更加安全;積極樹讓你拓展心智,更健康、更長壽、更有創造力、更加幸福。
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心態可以替代負面心理,快樂可以緩解心理壓力、走出抑郁陰霾,幸福可以指引我們繼續前行。如何擁有陽光心態,獲得幸福感?以下五個妙招,能幫助你塑造陽光心態。
一 關注積極情緒,心里充滿正能量
積極情緒就是正性情緒或具有正效價的情緒,比如熱情、興趣、決心、激動、靈感、力量、自豪、專注、幸福、放松、快樂等。當你在體驗愉悅、滿足、敬畏、自豪、愛等積極情緒時,會在行動上更加積極,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情緒可以改變我們的思維。你會發現,在積極情緒下,你的思維由于一定程度上的放松而更加發散跳躍。通俗來說,就是腦子更靈活,生理上還會出現腎上腺素等激素分泌水平上升的情況。此時此刻,你會擁有重塑自己生活和身邊世界的能力,愿意為更加美好的明天奮斗。
培養積極情緒,需要克服一種被稱作“習得性無助”的心態。習得性無助是指一個人經歷了失敗和挫折后,面對問題時產生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和行為。
塑造陽光心態,你需要掌握五個妙招
每個人的心里都長著兩棵樹,一棵是積極樹,結滿了自律、決心、責任、堅韌、熱情、真誠、感恩、合作、善良、理解等優良品質的果子;另一棵樹是消極樹,結滿了自滿、放棄、僥幸、虛榮、自卑、懶惰、猶豫、冷漠、急躁等“壞”品質的果子。
在此,我們需要澄清一個誤區,消極樹是壞樹,積極樹是好樹,壞的需要完全砍掉。實際上,這兩棵樹對我們塑造陽光心態都有好處。消極樹讓你準備戰斗,遠離危險、侵犯和失落,讓你更加安全;積極樹讓你拓展心智,更健康、更長壽、更有創造力、更加幸福。
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心態可以替代負面心理,快樂可以緩解心理壓力、走出抑郁陰霾,幸福可以指引我們繼續前行。如何擁有陽光心態,獲得幸福感?以下五個妙招,能幫助你塑造陽光心態。
一 關注積極情緒,心里充滿正能量
積極情緒就是正性情緒或具有正效價的情緒,比如熱情、興趣、決心、激動、靈感、力量、自豪、專注、幸福、放松、快樂等。當你在體驗愉悅、滿足、敬畏、自豪、愛等積極情緒時,會在行動上更加積極,更加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情緒可以改變我們的思維。你會發現,在積極情緒下,你的思維由于一定程度上的放松而更加發散跳躍。通俗來說,就是腦子更靈活,生理上還會出現腎上腺素等激素分泌水平上升的情況。此時此刻,你會擁有重塑自己生活和身邊世界的能力,愿意為更加美好的明天奮斗。
培養積極情緒,需要克服一種被稱作“習得性無助”的心態。習得性無助是指一個人經歷了失敗和挫折后,面對問題時產生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和行為。
習得性無助是美國心理學家賽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動物時提出的。他用狗做了一項經典實驗,起初把狗關在籠子里,只要蜂鳴器一響,就給予狗難受的電擊,狗關在籠子里逃避不了電擊。多次實驗后,蜂鳴器一響,在給電擊前,先把籠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避,而且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在地上,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心理學家隨后也證明了這種現象在人類身上也會發生。如果一個人覺察到自己的行為不可能達到特定的目標或沒有成功的可能性時,就會產生一種無能為力或自暴自棄的心理狀態,具體表現為認知缺失、動機水平下降、情緒不適應等心理現象。所以,我們不能輕易放棄,內心要充滿希望,即便嘗試過多次卻換來失敗,依然要堅持嘗試。
心理學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和她的研究團隊發現,若是我們體驗到的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的比值(即積極率)為 3∶1,那我們的人生更有可能蓬勃發展,變得豐富多彩、積極主動、心懷使命并且激情澎湃。做到這一點,可以采用兩種方式:要么通過你的行動與思考,來刻意地創造積極情緒和微小的積極時刻;要么在美好的事情正在發生時,讓自己停下腳步并注意到它們的發生。所以,我們要一直不停向前奔跑,心懷希望,抓住一次又一次改變人生的機會。
不幸福的人和幸福的人一樣,身邊都有許多積極的事情發生,但兩者的差別是,幸福的人有意識地在美好事情發生時,歡迎這些時刻,不讓它們匆匆溜走。有人說,不幸福的人甚至不會注意到進門的時候,有人正在替他們扶著門,因此當你身邊正在出現一些美好的事情時,不要錯過歡迎并欣賞它們的機會。
二 專注投入工作,少計得失比貢獻
快樂的人們會投入生活的各種活動中去,并且不會經常像不快樂的人那樣感到厭倦或沮喪。他們通常參與某些艱難的、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使得他們進入一種“心流”的狀態,覺得時間仿佛停止了。
|心流
心流(flow)由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心流是一種高度專注于任務,認知效率增強,使人感覺與所從事活動融為一體的深層的內部享受狀態。簡單地說,心流是樂趣。任何一種日常生活活動——無論社會稱之為“工作”還是“休閑”,都可能導致心流。那些發現心流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人,能夠過上更愉快、更充實的生活。
無論什么時候,只要我們在專注狀態下做某件事情時,就不會注意到身邊發生了什么,或者我們覺得時光飛逝,以至于我們不相信一整天很快就過完了,那么,我們便是在做積極的事情,有助于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同時使我們自己變得更好。
專注于工作,在崗位上踏實努力,每天都在進步,贏過昨天的自己,把今天作為最好的起點。感受到日子飛快掠過的地方通常是我們的工作場所,因為大部分人要花大量的時間工作,并且在此期間遠離家人和朋友。專注于工作的人不會把目光過多投向他人的晉升而感到內心不平衡,也不會過分計較個人得失,他們會選擇更好地審視自己,把貢獻和實績當作自己成長進步的“硬通貨”,看重自己在崗位上的“貢獻率”。
三 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內心充滿關愛
有愛、有朋友、有溫暖將匯聚成巨大的心理能量,足以讓你分享喜悅,化解憂傷。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人是社會性動物。如果說被沉默是一種“情感虐待”,那么融洽密切的人際關系就是個體快樂幸福的源泉。
心理學家對人際關系的研究表明:孤單有害,交往活躍有益身心健康。朋友不在于數量多少,而在于關系深淺。良好的關系不只保護身體,還保護大腦。在對幸福的研究中,最有力的一個成果是:如果一個人沒能與他人建立高質量的人際關系,便不能認為是具有豐盈生活的人。數十年來,負責哈佛格蘭特研究的醫學博士喬治·維蘭特發現,在生命后半段,在情感上蓬勃發展的人,會在生活中與家人和朋友構建并保持積極的關系。因此,維蘭特總結道:“幸福就是愛。”
四 思索生命意義,意志頑強重擔當
意義是大腦前額葉的產物,是人類智慧和理性創造的感受。有意義的快樂離不開目標與創造,當我們安心工作,設定積極的目標并為之奮斗,勤于創造而非消耗時,就能在向著目標前進的過程中體驗溫暖而持久的幸福。
心理學家弗蘭克爾在二戰期間,作為一名猶太人,被關進了曾被稱作“死亡工廠”的奧斯維辛集中營,成為少數的幸存者。他在舉世聞名的專著《活出生命的意義》中指出,生理需求的滿足使人存在,心理需求的滿足使人快樂,精神需求的滿足使人有價值感。尋求生命意義,獲得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動力,以積極良好的心態面對挑戰。只要我們選擇去愛,去渴望,去擔責,去勇敢接受厄運的挑戰,就一定能找到屬于自己生命的獨特意義。
我們要學會愛,學會關愛身邊的人。我們要學會合作,因為個人力量再大,也需要與他人合作,社會性的人離不開他人的幫助。我們要熱愛工作,投入工作,忘我工作,取得成就,獲得幸福和歡樂。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于某種事業或獻身于所愛的人,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開拓性、創新性的工作背后不是一路坦途,而是經年累月的能量疊加和反復不斷試錯、糾錯的過程。鍥而不舍、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是個體追求生命意義的注腳。
五 崇尚榮譽成就,愛崗樂業抓日常
崇尚榮譽,是人類最高尚的道德情感,能激發人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成就感。成就感是個體站在人生巔峰上所能獲得的極大的精神滿足。崇尚榮譽一旦成為個體的價值追求,會對個體成長進步和工作產生巨大的推動力。
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學苦練,做到愛崗敬業、愛崗樂業、愛崗精業。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拒絕平庸,活出出彩人生。尊重自己的職業,需要帶著一顆真心,用發自內心、油然而生的熱愛做好崗位上的每一件工作,用真情實意做好基礎性的事情,日積月累,就會收獲滿滿。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匠人匠心追求完美,抓好日常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帶著恒心抓日常。恒心,用接地氣的話說,就是“熬”,熬得住才能出彩,熬不住只能出局。
陽光心靈加油站——寫給大家的心理自助書 作者簡介
劉邦春,心理學博士、博士后,碩士研究生導師,軍事航天部隊航天工程大學教授,美國克拉克大學訪問學者,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注冊督導師(注冊號:D-21-095),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主要從事軍人心理學教學和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軍事理論課題等1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軍人敘事心理學》《軍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十二講》等1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
張恒毅,碩士,軍事航天部隊某部上校軍官。長期從事軍事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研究。曾牽頭參與多項戰區級人力資源政策制度的研究制定,發表理論文章10余篇。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
袁汝霖,碩士,陸軍某部少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長期從事軍人心理健康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心理服務工作經驗豐富。主持、參與多項國家級、軍隊級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包括核心期刊3篇、EI2篇。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