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MULTISIM14電子系統仿真與設計 第3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768142
- 條形碼:9787111768142 ; 978-7-111-76814-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MULTISIM14電子系統仿真與設計 第3版 本書特色
本次修訂在第1版和第2版的基礎上,結合多年來學生及任課教師的反饋,主要完善內容為:1)更加注重系統化介紹Multisim 14各項功能,刪除了目前應用較少虛擬面包板與3D ELVIS、Multisim14與LabVIEW聯合仿真等章節,增加了高頻電子線路仿真、電力電子技術仿真等實用性更強的內容。2)加入操作視頻及仿真過程視頻展示。3)思政環節及二十大相關精神的融入。4)實例方向和難度覆蓋面廣,更多考慮到不同層次院校本課程的教學需求。
本對基于該軟件的電路仿真與分析、單片機系統設計仿真、梯形圖程序設計仿真、Multisim 14與LabVIEW聯合仿真、虛擬面包板和虛擬ELVIS 等內容作了詳細介紹,并結合實例介紹了Multisim14在電路分析、模擬電路設計、數字電路設計和電路故障診斷中的應用。本書融入思政元素,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MULTISIM14電子系統仿真與設計 第3版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Multisim 14電路仿真軟件的特點和使用方法,對該軟件的操作環境、基本操作、虛擬儀器、仿真分析等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并結合實例介紹了Multisim 14電路仿真軟件在模擬電路設計、數字電路設計、電力電子系統設計、高頻電子線路設計、單片機系統設計和電路故障診斷中的應用。 本書在上一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和優化,可作為大專院校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學習電類課程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作為電子系統設計領域工程技術人員或電子設計愛好者的參考書。 本書配有授課電子課件教學視頻、仿真源文件等資源,需要的教師可登錄wwwcmpeducom免費注冊,審核通過后下載,或聯系編輯索取(微信:18515977506,電話:010-88379753)。
MULTISIM14電子系統仿真與設計 第3版MULTISIM14電子系統仿真與設計 第3版 前言
EDA是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英文縮寫,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計算機輔助測試(CAT)和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等概念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借助先進的計算機技術,EDA技術已能依靠EDA軟件平臺完成各類電子系統的設計、仿真直至完成特定目標芯片的設計。NI Multisim是一款特別適合電子系統仿真分析與設計的EDA工具軟件,已受到國內外教師、科研人員和工程師的廣泛認可,成為業界一流的先進SPICE(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rgrated Circuit Emphasis)仿真標準環境。Multisim軟件操作便捷、功能強大,不僅可以作為大學生學習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工學、電力電子技術、高頻電子線路、單片機應用等課程的重要輔助軟件,也可以用于電子工程師進行實際電子線路設計的輔助工具,幫助工程師優化電路性能、減少設計錯誤并縮短開發時間。
Multisim 14進一步完善了以前版本的基本功能,同時增加一些新的功能,其特點和優勢包括:
1完備的元器件庫,新版本借助領先半導體制造商的新版和升級版仿真模型,擴展了模擬和混合模式應用,元器件數量多達20000個。
2功能強大的SPICE仿真標準環境,能對模擬電路、數字電路、數模混合電路和射頻(RF)電路等進行交互式仿真;新版本借助來自NXP和美國國際整流器公司開發的全新MOSFET和IGBT,可搭建先進的電源電路。
MULTISIM14電子系統仿真與設計 第3版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緒論
1.1電子技術的教與學
1.2Multisim 14的新特點
第2章快速入門
2.1NI Multisim 14套件概況
2.2NI Multisim 14原理圖的輸入和仿真
2.2.1原理圖的輸入
2.2.2電路功能仿真
2.2.3報告輸出
2.3本章小結
第3章操作環境
3.1主界面菜單命令
3.1.1文件菜單
3.1.2編輯菜單
3.1.3視圖菜單
3.1.4放置菜單
3.1.5MCU菜單
3.1.6仿真菜單
3.1.7文件傳輸菜單
3.1.8工具菜單
3.1.9報表菜單
3.1.10選項菜單
3.1.11窗口菜單
3.1.12幫助菜單
3.2常用工具欄
3.2.1標準工具欄
3.2.2主要工具欄
3.2.3瀏覽工具欄
3.2.4元器件工具欄
3.2.5仿真工具欄
3.2.6探針工具欄
3.2.7梯形圖工具欄
3.2.8儀器庫工具欄
3.2.9其他功能
3.3本章小結
第4章基本操作
4.1創建電路窗口
4.1.1設置界面大小
4.1.2顯示/隱藏表格、標題框和頁邊框
4.1.3選擇符合標準
4.1.4元器件放置模式設置
4.1.5選擇電路顏色
4.1.6為元器件的標識、標稱值和名稱設置字體
4.2元器件的選取
4.3放置元器件
4.3.1選擇元器件和使用瀏覽窗口
4.3.2使用“In-Use List”
4.3.3移動一個已經放好的元器件
4.3.4復制/替換一個已經放置好的元器件
4.3.5設置元器件的顏色
4.4連線
4.4.1自動連線
4.4.2手動連線
4.4.3自動連線和手動連線相結合
4.4.4定制連線方式
4.4.5修改連線路徑
4.4.6設置連線顏色
4.5手動添加結點
4.6旋轉元器件
4.7設置元器件屬性
4.7.1顯示已被放置的元器件的識別信息
4.7.2查看已放置的元器件的標稱值或模型
4.7.3為放置好的元器件設置錯誤類型
4.7.4自動設置錯誤類型
4.8從電路中尋找元器件
4.9標識
4.9.1更改元器件標識和屬性
4.9.2更改網絡編號
4.9.3添加標題框
4.9.4添加備注
4.9.5添加說明
4.10虛擬連線
4.11子電路和層次化
4.11.1子電路與層次化概述
4.11.2建立子電路
4.11.3為電路添加子電路
4.12打印電路
4.13放置總線
4.14使用彈出菜單
4.14.1沒有選中元器件時彈出菜單
4.14.2選中元器件時彈出菜單
4.14.3菜單來自于選中的連線
4.15本章小結
第5章虛擬儀器
5.1虛擬儀器概述
5.1.1認識虛擬儀器
5.1.2使用虛擬儀器的注意事項
5.1.3虛擬儀器分類
5.2模擬儀器
5.2.1數字萬用表
5.2.2函數信號發生器
5.2.3功率表
5.2.4雙蹤示波器
5.2.5四通道示波器
5.2.6博德圖儀
5.2.7頻率儀
5.2.8伏安特性圖示儀
5.2.9失真度分析儀
5.3數字儀器
5.3.1數字信號發生器
5.3.2邏輯分析儀
5.3.3邏輯轉換儀
5.4射頻儀器
5.4.1頻譜分析儀
5.4.2網絡分析儀
5.5模擬Agilent、Tektronix 真實儀器
5.5.1Agilent33120A型函數發生器
5.5.2Agilent34401A型數字萬用表
5.5.3Agilent54622D型數字示波器
5.5.4TektronixTDS2024型數字示波器
5.6測試探針
5.7本章小結
第6章Multisim 14的仿真分析方法
6.1交互式仿真
6.2直流工作點分析
6.3交流掃描分析
6.4瞬態分析
6.5直流掃描分析
6.6單頻交流分析
6.7參數掃描分析
6.8噪聲分析
6.9蒙特卡羅分析
6.10傅里葉分析
6.11溫度掃描分析
6.12失真分析
6.13靈敏度分析
6.14*壞情況分析
6.15噪聲系數分析
6.16極點-零點分析
6.17傳遞函數分析
6.18線寬分析
6.19批處理分析
6.20用戶自定義分析
6.21本章小結
第7章Multisim 14在電路分析中的應用
7.1結點電壓法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7.1.1結點電壓法
7.1.2仿真實驗與分析
7.2戴維南定理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7.2.1戴維南定理
7.2.2仿真實驗與分析
7.3疊加定理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7.3.1疊加定理
7.3.2仿真實驗與分析
7.4一階RC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7.4.1一階RC電路
7.4.2仿真實驗與分析
7.5RLC串聯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7.5.1RLC串聯電路
7.5.2RLC串聯電路的瞬態響應實驗與分析
7.5.3RLC串聯電路的正弦穩態實驗與分析
7.5.4RLC串聯電路的諧振和頻率特性實驗與分析
7.6三相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7.6.1三相電路
7.6.2仿真實驗與分析
7.7本章小結
第8章Multisim 14在模擬電路中的應用
8.1二極管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8.1.1二極管特性
8.1.2二極管整流電路的實驗與分析
8.1.3二極管箝位電路的實驗與分析
8.1.4穩壓管電路的實驗與分析
8.2單管共射放大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8.2.1單管放大電路
8.2.2仿真實驗與分析
8.3集成運放負反饋放大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8.3.1集成運放負反饋放大電路
8.3.2比例放大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8.3.3加法運算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8.3.4減法運算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8.3.5有源濾波器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8.4RC正弦波振蕩器及其應用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8.4.1正弦波振蕩器
8.4.2RC正弦波振蕩器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8.4.3電子琴原理電路的實驗與分析
8.5電壓比較器及其應用電路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8.5.1電壓比較器
8.5.2電壓比較器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8.5.3矩形波發生器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8.5.4監測報警系統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8.6直流穩壓電源的仿真實驗與分析
8.6.1直流穩壓電源
8.6.2仿真實驗與分析
8.7本章小結
第9章Multisim 14在數字電路中的應用
9.1組合邏輯電路的仿真與分析
9.1.1邏輯函數的化簡
9.1.2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
9.1.3編碼器
9.1.4譯碼器
9.1.5數據選擇器
9.1.6數值比較器
9.1.7加法器
9.1.8競爭冒險
9.2時序邏輯電路的仿真與分析
9.2.1基本觸發器
9.2.2移位寄存器
9.2.3基本計數器
9.2.4555定時器仿真與分析
9.3A-D與D-A轉換電路的分析與設計
9.3.1A-D轉換電路的仿真分析
9.3.2D-A轉換電路的仿真分析
9.4多功能數字鐘設計
9.4.1數字鐘功能分析
9.4.2數字鐘各單元電路設計
9.4.3數字鐘集成設計與仿真
9.5本章小結
第10章Multisim 14在電力電子電路仿真中的應用
10.1交流-直流變換
10.1.1單相可控整流電路
10.1.2單相橋式整流電路
10.1.3三相橋式整流電路
10.2直流-直流變換
10.2.1直流降壓斬波電路
10.2.2直流升壓斬波電路
10.2.3直流降壓-升壓斬波電路
10.3逆變電路
10.3.1DC-AC單相橋式逆變電路
10.3.2三相橋式逆變電路
10.3.3正弦脈寬調制逆變電路
10.4交流-交流變換
10.4.1單相交流調壓電路
10.4.2單相交-交變頻電路
10.5本章小結
第11章Multisim 14在高頻電子電路仿真中的應用
11.1高頻小信號諧振放大電路
11.1.1高頻小信號諧振放大電路的組成
11.1.2高頻小信號諧振放大電路LC選頻回路
11.1.3單調諧回路諧振放大電路
11.1.4雙調諧回路諧振放大電路
11.2高頻諧振功率放大電路
11.2.1高頻諧振功率放大電路原理仿真
11.2.2高頻諧振功率放大電路的外部特性
11.3正弦波振蕩器
11.3.1電感三端式振蕩器
11.3.2電容三端式振蕩器
11.4振幅調制與解調電路
11.4.1普通振幅調制(AM)
11.4.2抑制載波的雙邊帶調制(DSB)
11.4.3單邊帶調制(SSB)
11.4.4檢波電路
11.5混頻器
11.5.1晶體管混頻器電路
11.5.2模擬乘法器混頻電路
11.6頻率調制與解調電路
11.6.1頻率調制
11.6.2調頻解調
11.7本章小結
第12章MultiMCU單片機仿真
12.1MultiMCU單片機仿真平臺介紹
12.2單片機仿真電路的建立
12.3單片機編程語言及編譯連接
12.3.1應用匯編語言編寫單片機應用程序
12.3.2應用C語言編寫單片機應用程序
12.3.3應用第三方編譯器生成可執行文件
12.4單片機在線調試
12.4.1MultiMCU在線調試功能介紹
12.4.2單步在線調試應用程序
12.5單片機系統仿真實例
12.5.1用8051單片機實現波形發生器的仿真
12.5.2用8051單片機實現流水燈的仿真
12.5.3用PIC單片機實現液晶顯示流動字符的仿真
12.6本章小結
第13章Multisim 14在電路故障診斷中的應用
13.1電路故障診斷概述
13.1.1電路故障診斷的基本概念
13.1.2電路故障診斷的常用方法
13.2仿真實驗在端口UI曲線測試法中的應用
13.3仿真分析在故障字典法中的應用
13.4本章小結
附錄常用邏輯符號對照表
參考文獻
MULTISIM14電子系統仿真與設計 第3版 作者簡介
張新喜,男,1980年生,清華大學工學博士畢業,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電氣工程、無人系統、定位導航等方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或參與國家級、軍隊級科研項目10余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發表國內外核心期刊論文30余篇。承擔教學研究課題2項,教學成果榮獲學院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三等獎3項,指導學生參加“北京市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獲一、二、三等獎若干。 。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