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音多模態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521632
- 條形碼:9787547521632 ; 978-7-5475-2163-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鼻音多模態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在多模態語音研究這一宏大背景下應運而生,選擇我國境內的方言和民族語中的鼻音作為研究對象,集中展示了多模態研究在語音學領域的應用。之所以選擇鼻音,是因為相對其他元音和輔音,鼻音在發音機制上更為獨特,口腔和鼻腔的耦合作用使其聲學表現更為復雜,在臨床語音病理學中也是一類常見的障礙類型,因而備受研究者關注。過去關于鼻音的研究多局限于某一特定視角,如聲學參數測量、發音動態觀察、臨床個案分析等,尚缺乏一個全景式的系統描寫。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我們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發音生理、聲學物理、感知類型、臨床應用等多個方面,集中討論鼻音的多模態表現。鼻音作為人類語音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研究不僅僅涉及語音學的傳統領域,更拓展到了生理學、聲學和心理語言學等多個學科。我們利用*先進的傳感技術,同步捕捉到鼻音的多維數據,以期在實驗和理論上提供新的見解。
鼻音多模態研究 內容簡介
本研究正是在多模態語音研究這一宏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我們選擇我國境內的方言和民族語中的鼻音作為研究對象,集中展示了多模態研究在語音學領域的應用。之所以選擇鼻音,是因為相對其他元音和輔音,鼻音在發音機制上更為獨特,口腔和鼻腔的耦合作用使其聲學表現更為復雜,在臨床語音病理學中也是一類常見的障礙類型,因而備受研究者關注。過去關于鼻音的研究多局限于某一特定視角,如聲學參數測量、發音動態觀察、臨床個案分析等,尚缺乏一個全景式的系統描寫。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我們在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發音生理、聲學物理、感知類型、臨床應用等多個方面,集中討論鼻音的多模態表現。鼻音作為人類語音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研究不僅僅涉及語音學的傳統領域,更拓展到了生理學、聲學和心理語言學等多個學科。我們利用先進的傳感技術,同步捕捉到鼻音的多維數據,以期在實驗和理論上提供新的見解。
鼻音多模態研究 目錄
**章 緒論 · 1 1. 1 鼻音研究概況 1 1.1.1 歷史概述 · 2 1.1.2 產出機制 · 2 1.1.3 聲學特性 · 4 1.1.4 跨語言差異 · 5 1.1.5 與言語障礙的關系 · 6 1. 2 發音音系學理論· 7 1.2.1 語言單位與言語產出單位 · 8 1.2.2 音姿和音姿分析 · 9 1.2.3 音節結構與音姿協作· 13 1.2.4 協同發音與音姿協作· 14 1. 3 多模態研究方法· 14 1.3.1 聲學分析· 15**章 緒論 · 1 1. 1 鼻音研究概況 1 1.1.1 歷史概述 · 2 1.1.2 產出機制 · 2 1.1.3 聲學特性 · 4 1.1.4 跨語言差異 · 5 1.1.5 與言語障礙的關系 · 6 1. 2 發音音系學理論· 7 1.2.1 語言單位與言語產出單位 · 8 1.2.2 音姿和音姿分析 · 9 1.2.3 音節結構與音姿協作· 13 1.2.4 協同發音與音姿協作· 14 1. 3 多模態研究方法· 14 1.3.1 聲學分析· 15 1.3.2 空氣動力學測量· 16 1.3.3 聲門阻抗信號分析· 181.3.4 聲道成像· 18 1.3.5 其他語言認知類實驗設備· 21 第二章 鼻音多模態研究實驗設計· 23 2. 1 鼻音多模態數據庫建設· 24 2.1.1 數據庫概況· 24 2.1.2 數據采集模式· 27 2.1.3 發音人情況· 28 2.1.4 調查表情況· 30 2. 2 鼻音多模態實驗配置· 31 2.2.1 數據采集設備介紹· 31 2.2.2 多模態數據同步采集過程· 38 2. 3 鼻音多模態數據參數· 40 2.3.1 語音數據標注· 40 2.3.2 EGG 參數 · 41 2.3.3 EPG 參數· 42 2.3.4 Ultrasound 參數· 43 2.3.5 雙模鼻音鼻流計參數· 44 2.3.6 EMA 參數 · 45 2.3.7 數據統計分析· 46 第三章 鼻音的聲學特征研究· 48 3. 1 鼻音時長特征研究· 48 3.1.1 不同音段類型的總時長· 48 3.1.2 鼻冠音與 NC 序列的內部時長· 533.1.3 小結· 56 3. 2 鼻音音高特征研究· 57 3.2.1 鳳凰苗語的鼻冠音降低后接基頻均值· 57 3. 3 鼻音音強特征研究· 59 3.3.1 普通話鼻音做聲母時的聲學鼻音度· 59 3.3.2 普通話鼻音做韻尾時的聲學鼻音度· 60 3.3.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兒童鼻音音節聲學鼻音度· 61 第四章 鼻音的空氣動力學特征· 74 4. 1 正常氣道鼻音空氣動力學特征· 74 4.1.1 天水方言鼻音聲母的鼻音度· 74 4.1.2 天水方言鼻韻尾的鼻音度分析· 78 4.1.3 小結· 82 4. 2 狹小氣道鼻音空氣動力學特征· 84 4.2.1 材料與方法· 85 4.2.2 實驗結果· 88 4. 3 討論· 89 第五章 鼻音的嗓音發聲特征研究· 92 5. 1 松緊鼻音的發聲特征 · 92 5.1.1 松緊鼻音的聲門波觀測· 92 5.1.2 松緊鼻音的聲門高速攝影觀察· 94 5. 2 鼻音送氣的發聲特征 · 96 5.2.1 送氣鼻音的發聲特征 · 96 5.2.2 不送氣鼻音的發聲特征 · 965.2.3 小結· 98 第六章 鼻音的超聲舌位特征研究 · 100 6. 1 鼻音聲母舌位特征· 100 6.1.1 實驗過程 · 100 6.1.2 實驗結果 · 101 6. 2 鼻音韻尾的舌位特征 · 102 6.2.1 鼻音韻尾的發音目標 · 102 6.2.2 鼻音韻尾的個體差異 · 106 6. 3 鼻音音節中元音舌位特征及應用 109 6.3.1 鼻音音節作為元音典型舌形 · 109 6.3.2 鼻音音節作為可視化語音教學的材料 · 111 第七章 鼻音的動態腭位特征研究 · 115 7. 1 普通鼻音和先喉塞鼻音的腭位特征 115 7.1.1 齦鼻音 · 115 7.1.2 齦腭鼻音 · 116 7.1.3 軟腭鼻音 · 118 7.1.4 貴港壯語輔音發音空間 · 119 7. 2 鼻冠音的腭位特征· 121 7.2.1 鼻冠音接觸*大幀的總面積比 · 122 7.2.2 鼻冠音三個功能區的各分區接觸面積 · 123 7.2.3 鼻冠音兩個功能區的各分區接觸面積 · 124 7.2.4 鼻冠音接觸電極分布指數 · 125 7.2.5 鼻冠音輔音發音空間 · 126第八章 鼻音的音段協同特征 · 128 8. 1 鼻音音段協同的音姿部位特征· 128 8.1.1 鼻音聲母協同發音特征 · 128 8.1.2 鼻音韻尾協同發音特征 · 134 8.1.3 小結 · 139 8. 2 鼻音音段協同的時間結構特征· 140 8.2.1 鼻音順同化 · 140 8.2.2 鼻音逆同化 · 150 8.2.3 跨音節協同發音 · 154 第九章 鼻音的類型及研究框架 · 162 9. 1 清鼻音的發音生理類型 · 162 9. 2 鼻音的常態與非常態· 163 9. 3 鼻音的送氣與清化· 164 9. 4 鼻音連續統· 167 9.4.1 簡單到復雜 · 167 9.4.2 單一到復合 · 168 9.4.3 常態到特殊 · 168 第十章 鼻音的變異及病理特征研究 · 170 10. 1 氣道狹小引起的鼻音變異 170 10.1.1 聲學變異 · 171 10.1.2 討論· 173 10.1.3 空氣動力學變異· 175 10.1.4 討論 17710. 2 氣道狹窄兒童鼻音音節中的元音變異· 179 10.2.1 元音的鼻音度對比· 180 10.2.2 鼻音的鼻音度對比· 185 10. 3 氣道發展變化引起的鼻音變異· 192 10.3.1 術后語音聽感變化· 192 10.3.2 術后語音鼻音度變化· 193 10.3.3 術前術后其他參數變化· 197 參考文獻 · 202 附錄 · 227 附錄一:實驗室基于鼻音多模態數據庫相關研究 · 227 附錄二:多模態數據庫的相關詞表 · 229 彩圖附錄 · 241 英漢術語對照表 · 249 后記 · 251
展開全部
鼻音多模態研究 作者簡介
沈向榮,1978年年生,上海師范大學副教授.上海師范大學語言科學重點實驗室負責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數字人文資源建設與研究“重點創新團隊成員.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實驗語音學、嗓音學、言語病理學、計算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