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稅法基礎理論的反思與拓補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57477
- 條形碼:9787301357477 ; 978-7-301-35747-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稅法基礎理論的反思與拓補 本書特色
本書針對國內稅法學界的若干通說展開反思性研究,在肯定其合理成分的基礎上,著力對傳統認知中有所偏頗之處進行匡正,對有所疏漏之處加以拓補,嘗試優化稅法基礎理論體系,為學理和制度研究夯實基礎。
為達至該目的,全書擬先后探討如下議題:**章聚焦稅收法律關系,揭示作為通說的“債務關系說”在理論上的不自洽和對征管實踐的消極影響,提出要將改造后的權力關系說和債務關系說有機結合起來;第二章關注稅收和稅法的功能,一方面對組織收入、宏觀調控等稅收功能的作用范圍進行反思,另一方面針對通常認知中的稅法控權功能,在現代治理語境下進行功能適當性考察;第三章研究稅法的基本原則,一是揭示理論和實務界在當前對稅收法定認知的異化,進而明確其真正意涵所在,二是對量能課稅和量益課稅作融通式研究,嘗試提煉真正有指引價值的稅收公平原則,三是指出稅收中性不僅是一項經濟學原則,也有著突出的法學意味,應當成為稅法建制和運行的指導性原則;第四章探討稅權配置,明確“稅收法定當然要求稅權集中”這一觀點的不合理性,提出要從事務本質屬性而不單純是政治屬性的角度來把握稅權配置,嘗試探索一條融通控權與授權、兼顧稅收法定與功能適當的稅權配置新脈絡;第五章考察稅法規則的形式外觀,指出狹義稅法一定程度上采用框架式立法的做法是合理且必要的,反對片面追求高立法位階的傾向,同時也從實然和應然兩個層面對稅務規范性文件的出臺路徑進行剖析;第六章審視稅法規則的實質內核,特別注重考察稅法體系中的兩大“異數”,一是作為典型管制誘導性規范的稅收優惠,二是作為代表性管制誘導性稅種的環境保護稅,探究二者與稅法的整個制度邏輯是否相合,在何種意義上是“異數”,應如何與稅法體系的其他部分保持協調;第七章反思以統一“稅收”概念為媒介,將財政法和稅法實質性一體化的努力,通過對比狹義財政法和稅法在實質維度建制原則、形式維度建制思路、自身是否內含法價值、法律控制重心等方面的差異,提出統一的“稅收”概念不宜使用過泛,財政法和稅法的一體化也更適合停留在抽象層面、觀念層面。
本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前瞻性,預計將引發國內稅法學界的關注和熱烈討論,引導學界再次重視稅法基礎理論研究,成為稅法學研究水平提升的重要契機。故此,本書可能成為國內稅法學研究的重要著作。
稅法基礎理論的反思與拓補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國內稅法學界的通說展開反思性研究,在肯定其合理成分的基礎上,著力匡正有所偏頗之處,拓補有所疏漏之處,嘗試優化稅法基礎理論體系,為學理和制度研究夯實基礎。 為達至該目的,全書擬先后探討稅收法律關系的性質、稅收和稅法的功能、稅法的基本原則、稅法的形式淵源、稅收權力和納稅人權利、稅法體系內部的特異性規則、稅法體系外部的制度關聯等議題。 本書期待能夠引導學界再次重視稅法基礎理論研究,助力提升稅法學研究水平。
稅法基礎理論的反思與拓補 目錄
稅法基礎理論的反思與拓補 作者簡介
侯卓---------------------------- 侯卓,1988年11月生,湖北武漢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2021年至今),博士生導師(2023年至今),入選國家人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省級重點人才工程和校級人才計劃。擔任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湖北省政協經濟委員會應用型智庫專家等社會職務。北京大學法學學士、經濟學學士(2011),北京大學法學博士(2016)。截至2024年,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法學家》《政法論壇》《法學評論》《法律科學》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約80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載約20篇。出版學術著作7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7項、其他縱向和橫向課題8項。首批入選湖北省法學法律人才庫、武漢市法學法律人才庫。獲2023年湖北青年五四獎章和湖北五一勞動獎章。主要研究方向為財稅法、經濟法。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