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18、19世紀藥材知識的跨文化傳播 一部從中國出發的自然知識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213402
- 條形碼:9787573213402 ; 978-7-5732-1340-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8、19世紀藥材知識的跨文化傳播 一部從中國出發的自然知識史 內容簡介
本書從全球視角來看待18至19世紀中國藥材知識在英國、朝鮮和日本的流轉情況。作者強調對知識流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進行觀察和分析,并引入“中心”和“邊緣”的概念,在“多中心”的視角下把握知識的多樣性和連接性。本書將“科學如何產生”的老問題調整為“自然知識如何變化”這一新問題,在全球視野下重新審視人類知識活動的歷史。
18、19世紀藥材知識的跨文化傳播 一部從中國出發的自然知識史 目錄
致謝序(何安娜)序**章 科學史中的全球轉向與“自然知識史”的構建**節 重新思考“全球科學史”的方法論第二節 比較——全球科學史的一種方法第三節 藥材知識的背景文化和歷史比較第四節 如何深究中國藥材知識的全球傳播與科學互動第二章 科學書信的全球化網絡與中國標本、信息的收集問題**節 來華英國人的植物收集活動及其背景第二節 植物的收集和運輸第三節 信息的收集和傳遞小結 第三章 歐洲植物命名法的普遍化與中國藥材的譯名問題致謝序(何安娜)序**章 科學史中的全球轉向與“自然知識史”的構建**節 重新思考“全球科學史”的方法論第二節 比較——全球科學史的一種方法第三節 藥材知識的背景文化和歷史比較第四節 如何深究中國藥材知識的全球傳播與科學互動第二章 科學書信的全球化網絡與中國標本、信息的收集問題**節 來華英國人的植物收集活動及其背景第二節 植物的收集和運輸第三節 信息的收集和傳遞小結 第三章 歐洲植物命名法的普遍化與中國藥材的譯名問題——藥材市場的全球化及草藥知識的轉變**節 市場中眾多異國藥材及其名稱上的混亂第二節 對早期文獻的重新閱讀及藥材名稱的收集第三節 植物命名的全球化及藥材名稱的翻譯小結 第四章 歐洲藥材學的專業化與中國本草知識的理解問題——博物學、漢學、藥材學及現代科學**節 英國科學家與中國本草書籍的相遇第二節 英國科學家對《本草綱目》的翻譯與挪用第三節 藥材知識的分科化與異國知識的地位小結 第五章 朝鮮實學的發展與本草知識的本土化——以《林園經濟志》對《本草綱目》的引用為中心**節 中國本草和博物知識在朝鮮的傳播與重構第二節 朝鮮后期的學術環境第三節 《林園經濟志》作為實學類書的特點第四節 《林園經濟志》中的知識分類及排布第五節 徐有矩對《本草綱目》的選擇性引用小結 第六章 日本博物學的開端與本草知識的實體化——以日本對朝鮮藥材的調查為中心**節 17、18世紀日本本草學的發展和實地藥材調查的起源第二節 動植物名稱的判定與實物的對照第三節 植物圖像在藥材調查中的作用第四節 “縱向積累”和“橫向交流”:東亞博物學的不同發展方向小結 結論 **節 自然的命名第二節 自然知識的變化和科學的出現第三節 科學:一場社交第四節 想象一個自然知識的全球史后記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18、19世紀藥材知識的跨文化傳播 一部從中國出發的自然知識史 作者簡介
安洙英,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獲歷史學博士,現任上海師范大學世界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史,側重近代科學知識的跨文化傳播和互動、20世紀東亞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和互動。2018年赴英國劍橋李約瑟研究所及華威大學訪問。2021年獲得了國際科學技術史與哲學聯合會科學技術史司(IUHPST/DHST)優秀博士論文獎。2023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
書友推薦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