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網小程序
一鍵登錄
更方便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早期中國知識觀念與文獻的生成·戰國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296330
- 條形碼:9787303296330 ; 978-7-303-29633-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早期中國知識觀念與文獻的生成·戰國卷 內容簡介
本書對戰國時期的知識、觀念和文獻進行了梳理,并在各類制度性背景下,對這一時期知識、觀念和文獻之間的關系進行結構性研究,論述戰國“百家之學”的生成與著述、歷史知識與史書文獻體系的建構、儒家知識觀念與“仁”的衍生、“道”的闡釋及其成為*高范疇的過程、《太公》文獻的形成與制度根據、陰陽家知識觀念與文獻的形成、陰陽家知識體系與諸子的互動、戰國時期文獻的類別與構成等重要內容,揭示各類知識觀念與文獻如何隨著戰國士階層的崛起獲得空前的自由和活躍。探討戰國知識界在傳承各種知識觀念與文獻的同時,又如何創造出新的、不同類型的知識觀念,以至新的文獻不斷形成并得到系統化建構的過程。本書將文獻置于歷史文化研究的視域中進行考察,有助于了解戰國時期的知識觀念、制度理念和文獻生成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本書的論述,還有助于了解早期中國古典傳統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早期中國知識觀念與文獻的生成·戰國卷 目錄
緒言**章 戰國“百家之學”的生成與著述**節 “私學”與“王官之學”第二節 學派劃分與“百家”的生成第三節 語言表達與文字書寫第二章 歷史知識與史書文獻體系的建構**節 戰國時期歷史知識的特征第二節 戰國士人近代史書寫的文本資源第三節 戰國士人對近代史的改編第四節 清華簡《系年》通史的書寫第五節 史官“書法”的新變與當代史的書寫第三章 儒家知識觀念與“仁”的衍生**節 儒家話語資源的構成與特征第二節 “仁”與祭祀制度的關系緒言**章 戰國“百家之學”的生成與著述**節 “私學”與“王官之學”第二節 學派劃分與“百家”的生成第三節 語言表達與文字書寫第二章 歷史知識與史書文獻體系的建構**節 戰國時期歷史知識的特征第二節 戰國士人近代史書寫的文本資源第三節 戰國士人對近代史的改編第四節 清華簡《系年》通史的書寫第五節 史官“書法”的新變與當代史的書寫第三章 儒家知識觀念與“仁”的衍生**節 儒家話語資源的構成與特征第二節 “仁”與祭祀制度的關系第三節 “仁”的通用字形與衍生第四節 儒家對“仁”的闡發與創新第五節 隸書“仁”的形成過程第四章 “道”的闡釋及成為*高范疇的過程**節 《老子》文本的形成過程第二節 《老子》“道”與*高范疇的稱謂第三節 戰國知識界對*高范疇的選擇第四節 知識界的轉變與“道”的統攝第五節 “道”成為*高范疇的路途與理據第六節 黃老刑名之學與“道”的統攝第五章 《太公》文獻的形成與制度根據**節 戰國時期《太公》文獻的形成第二節 《太公》文本的話語方式第三節 《太公》的源頭與“世胙大師”第四節 太公角色與西周銘文的淵源第六章 陰陽家知識觀念與文獻的形成**節 陰陽家出現的歷史機緣第二節 陰陽知識與天道的直接關聯第三節 陰陽家知識結構的形成與鄒衍的邏輯第四節 五德終始的推衍與文獻體系的建構第七章 陰陽家知識體系與諸子的互動**節 陰陽家知識結構之于歷法文獻的形成第二節 陰陽知識的播散與相關思維方式的定型第三節 五行運轉的知識輻射與諸子文本的形成第八章 戰國時期文獻的類別與構成**節 六藝類文獻的存佚與構成第二節 諸子類文獻的存佚與構成第三節 詩賦類文獻的存佚與構成第四節 兵書類文獻的存佚與構成第五節 數術類文獻的存佚與構成第六節 方技類文獻的存佚與構成參考文獻后記
展開全部
早期中國知識觀念與文獻的生成·戰國卷 作者簡介
劉全志,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哲學博士后,現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文獻與文化研究。曾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哲學史》《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著有《先秦諸子文獻的形成》等。
書友推薦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