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金融地理結構、國際貿易與技術進步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431092
- 條形碼:9787516431092 ; 978-7-5164-3109-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融地理結構、國際貿易與技術進步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在金融地理學、異質性企業貿易理論和內生經濟增長理論框架下,較為系統地研究了金融地理結構是否以及如何影響企業貿易行為與技術升級行為的問題。本書將金融地理學和異質性企業貿易理論進行了有效對接,致力于探討企業相對銀行機構地理距離、獲取金融資源能力的異質性在決定企業貿易和技術升級行為上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對企業異質性內涵的豐富和拓展。有利于審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于中央提出的“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機構體系”和“有序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作為相關專業學者和學生的參考文獻。
金融地理結構、國際貿易與技術進步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側重于立足銀行分支機構空間布局體系日益完善的現實背景,試圖將金融地理學引入異質性企業理論和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分析框架中,系統研究金融供給的地理結構對企業進出口貿易與技術創新行為的影響效應及其內在機制。本書首先從地理距離視角出發刻畫中國的金融地理結構,利用高德地圖開放平臺測算了中國的銀企距離,在此基礎上實證研究銀企距離對企業出口行為和出口貿易轉型升級的影響。然后,從地理密度視角出發重新界定中國的金融地理結構,實證分析銀行密度對企業創新水平和創新持續時間的影響。*后,從外資銀行進入視角出發理解中國的金融地理結構,厘清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政策的演變邏輯,進而探究外資銀行進入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金融地理結構、國際貿易與技術進步研究 目錄
金融地理結構、國際貿易與技術進步研究 作者簡介
金友森,男,經濟學博士,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后(在站),畢業于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應用經濟學專業。近年來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等課題,在《經濟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管理評論》《經濟科學》《國際貿易問題》、The World Economy、Energy等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部分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研究成果獲得湖南省優秀博士論文獎、江蘇省世界經濟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中國產業經濟研究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三等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