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丁韙良評傳 內容簡介
“漢學”概念正式出現于19世紀。1814年,法國法蘭西學院設立了被稱為西方漢學起點的漢學講座。我國學界關于漢學概念的認知有所差異,比如有關“漢學”的稱謂就包括海外漢學、國際漢學、域外漢學、世界漢學、中國學、海外中國學、國際中國學、國際中國文化等,近年來更有“漢學”與“中國學”概念之爭及有關“漢學主義”的概念討論。李學勤先生將“漢學”看作外國學者對中國歷史文化和語言文學等方面的研究。閻純德先生在為“列國漢學史書系”所寫的序言中說,中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研究應該稱為國學,而外國學者研究中國文化的那種學問則應稱為漢學,漢學既符合中國文化的學術規范,又符合國際上的歷史認同與學術發展實際。這樣,我們在綜合國內外學者主流觀點的基礎上,目前擬將“(海外)漢學”初步界定為國外對中國的人文學科(如語言、文學、歷史、哲學、地理、宗教、藝術、考古、人類學等)的研究,也將其作為本套“海外著名漢學家評傳叢書”選擇傳主對象的依據之一。當然,隨著海外漢學研究不斷深入拓展,它所囊括的范圍也將包括政治、社會、經濟、管理、法律、軍事等國際中國學研究所涉及的社會科學范圍,打通國際“漢學”和“中國學”研究的學術領域。正如國內海外漢學研究的領軍人物張西平教授所說,我們要樹立歷史中國和當代中國統一性的正確史觀。 “漢學”概念正式出現于19世紀。1814年,法國法蘭西學院設立了被稱為西方漢學起點的漢學講座。我國學界關于漢學概念的認知有所差異,比如有關“漢學”的稱謂就包括海外漢學、國際漢學、域外漢學、世界漢學、中國學、海外中國學、國際中國學、國際中國文化等,近年來更有“漢學”與“中國學”概念之爭及有關“漢學主義”的概念討論。李學勤先生將“漢學”看作外國學者對中國歷史文化和語言文學等方面的研究。閻純德先生在為“列國漢學史書系”所寫的序言中說,中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研究應該稱為國學,而外國學者研究中國文化的那種學問則應稱為漢學,漢學既符合中國文化的學術規范,又符合國際上的歷史認同與學術發展實際。這樣,我們在綜合國內外學者主流觀點的基礎上,目前擬將“(海外)漢學”初步界定為國外對中國的人文學科(如語言、文學、歷史、哲學、地理、宗教、藝術、考古、人類學等)的研究,也將其作為本套“海外著名漢學家評傳叢書”選擇傳主對象的依據之一。當然,隨著海外漢學研究不斷深入拓展,它所囊括的范圍也將包括政治、社會、經濟、管理、法律、軍事等國際中國學研究所涉及的社會科學范圍,打通國際“漢學”和“中國學”研究的學術領域。正如國內海外漢學研究的領軍人物張西平教授所說,我們要樹立歷史中國和當代中國統一性的正確史觀! ≈袊怨1219年蒙古大軍首次西征引發與歐洲的“謀面”始,與西歐就有了越來越多的接觸與交流。數百年來的中西文化交流史,同時也是海外漢學的發展史,在這一歷史過程中,海外漢學家是研究與傳播中國文化的特殊群體。他們在本國學術規范與文化傳統下做著有關中國文化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工作。從中外交流的角度挖掘一代代海外漢學家的存在價值并給予其科學的歷史定位,既有益于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也有利于中國學術與世界接軌,因而該領域的研究工作亟待拓展與深化! ”緟矔荚谕ㄟ^撰著漢學家評傳的方式,致力于海外漢學研究的深耕掘進,具體涉及漢學家的翻譯、研究、教學、交游,重點是考察中國文化、文學在異域的接受軌跡與變異特征,進而從新世紀世界文化學術史的角度,在中華文化與世界主要國家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之中深入探索中華文化的現代意義,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借此推動學術界關于“中學西傳”的研究更上新臺階,并促進海外漢學在學科自覺意義上達到一個新高度。
丁韙良評傳 目錄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