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生成音系學基礎理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025334
- 條形碼:9787572025334 ; 978-7-5720-2533-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成音系學基礎理論 內容簡介
《生成音系學基礎理論》在準確、深入理解生成音系學原始文獻內容和喬姆斯基思想的基礎上,客觀、準確闡述生成音系學的語言理論背景、音系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并給與中肯的評價。書稿主要介紹并討論不同發展階段以及不同領域的假設和研究方法,清楚透徹闡明音系學假設產生的理論背景和不同理論及方法之間的繼承和揚棄,闡明爭議焦點及其理論價值。本書強調說明新的理論假設在發現新的語言事實過程中發揮的引領作用,重點介紹討論經典生成音系學的音系本體論以及關于音系語法核心內容的三個重要的不同假設:以音系規則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線性理論,以音系表達形式為主要研究內容的非線性理論和以制約為音系語法的優選論。
生成音系學基礎理論 目錄
目錄58理論179假設2004.1.3.4特征之間的依存關系205208規則?303446無重量447重量的關系447長輔音448現象451晦暗性559規則565目錄
**章音系學發展概要1
1.1音位概念的產生3
1.2結構主義音位學5
1.3美國結構主義音位學7
1.4布拉格學派音系學13
1.4.1N. Trubetzkoy13
1.4.2R. Jakobson20
1.5倫敦學派音系學26
1.6哥本哈根學派的語符學音系觀30
1.7傳統音位學: 小結38
1.8生成音系學39
第二章經典生成音系學基本理論41
2.1基礎性假設43
2.1.1對音系和語音關系的認識44
2.1.2音系語法的先天性和音系獲得46
2.2生成音系學的產生過程48
2.2.1《句法結構》的基本思想48
2.2.2從《句法結構》到《英語語音模式》52
2.2.3以《英語語音模式》為代表的經典生成音系學58
2.3經典生成音系學的音系本體論60
2.3.1音系語法的屬性61
2.3.2語法系統中的音系64
2.3.3兩個表達層次: 音系表達和語音表達65
2.3.4音系規則的形式與應用方式74
2.4理論目標、認識論和方法論77
2.4.1理論目標77
2.4.2認識論80
2.4.3方法論82
2.4.3.1形式化82
2.4.3.2元語言83
2.4.3.3演繹與證據84
2.4.3.4理論逼近87
2.4.3.5簡單原則90
第三章關于SPE理論與方法的討論93
3.1音系符號運算與音系符號的語音內容95
3.1.1兩類符號95
3.1.2對純符號運算的批評100
3.1.3關于SPE的標記規約102
3.2音系的抽象程度107
3.2.1理論背景: 兩種對立的觀點108
3.2.2SPE的原則與實踐108
3.2.3批評與反批評112
3.2.4制約: 對音系表達的限制117
3.2.5對表層音段配列限制誘發的音系規則120
3.2.6自然生成音系學123
3.2.6.1自然生成音系學的基本原理125
3.2.6.2分析實例131
3.2.6.3對自然生成音系學的批評134
3.2.7抽象分析的內部證據和外部證據138
3.3音系規則應用的方式與順序143
3.3.1嚴格線性順序假說144
3.3.2部分有序假說146
3.3.3局部順序假說149
3.3.4饋給與反饋給、阻斷與反阻斷順序152
3.3.5內在順序和外在順序159
3.3.6音系過程的可透性和晦暗性164
3.3.7規則應用的循環性170
3.3.8循環性規則的普遍意義和括號設定悖論175
第四章區別性特征系統、音段結構、聲調結構與不充分賦值理論179
4.1區別性特征系統181
4.1.1構建區別性特征系統: 目標與原則181
4.1.2區別性特征及其類屬189
4.1.3關于音段結構的假設194
4.1.3.1SPE音段結構假設的主要問題197
4.1.3.2非線性表達理論背景下的特征幾何假設200
4.1.3.3類屬特征的證據202
4.1.3.4特征之間的依存關系205
4.1.3.5特征幾何對羨余和過度生成的約束208
4.1.4音段結構模型216
4.1.4.1發音器理論216
4.1.4.2統一的特征理論222
4.2聲調結構230
4.2.1聲調特征系統231
4.2.2聲調的自主性234
4.2.3聲調結構模型236
4.2.4聲調和音段的相互作用242
4.3不充分賦值理論246
4.3.1不充分賦值假設的論證249
4.3.2激進不充分賦值理論252
4.3.3對比性不充分賦值理論257
4.3.4不充分賦值理論與特征值261
第五章自主音段音系學269
5.1自主音段音系理論產生的背景271
5.2超音段成分的性質273
5.2.1聲調的獨立性和自主性274
5.2.2元音鼻化過程277
5.3自主音段音系學基本原理278
5.3.1自主音段音系學要點279
5.3.1.1音系表達的結構281
5.3.1.2聯接和聯接線281
5.3.2聲調現象的自主音段分析283
5.3.3聯接規約287
5.3.3.1方向性290
5.3.3.2自動性和強制性296
5.3.3.3參數: 語言特有規則,還是參數化規則?303
5.3.4載調單位與聲調特征306
5.3.4.1載調單位306
5.3.4.2聲調的成分與結構311
5.4元音和諧的自主音段分析314
5.4.1元音和諧自主音段分析的基本方法315
5.4.2元音和諧過程的晦暗性中性元音318
5.4.3元音和諧過程的可透性中性元音322
第六章節律音系學329
6.1重音的性質和證據332
6.2SPE對重音的處理方法337
6.3節律理論的提出345
6.4節律的表達357
6.4.1去除重音特征358
6.4.2節律樹361
6.4.3節律柵371
6.5音步的音系學證據384
6.6加括節律柵理論390
第七章音節與主干音層399
7.1音節作為音系結構單位的證據401
7.2音段響度和音節408
7.3音節化416
7.3.1音節的音系表達層次417
7.3.2音節化: 推導論420
7.3.3音節化: 模架論431
7.4音節結構的假設與模型436
7.4.1“首音 韻部”模式436
7.4.2莫拉模式443
7.4.3首音韻部模式與莫拉模式的比較445
7.4.3.1音節是韻律層級系統的層級之一446
7.4.3.2莫拉模式能夠解釋為什么音節首音無重量447
7.4.3.3莫拉模式能夠解釋音節尾音與音節重量的關系447
7.4.3.4莫拉模式能夠表達(輕的)長元音和長輔音448
7.4.3.5莫拉模式能夠表達超重音節450
7.4.3.6莫拉模式能夠解釋補償性音段變長現象451
7.4.4其他音節模式452
7.4.5音節結構: 小結454
7.5主干音層455
7.5.1主干音層的理據456
7.5.2主干音層的語素功能461
7.5.3主干音層里的空位465
7.5.4主干音層的本質: C/V位還是X位?466
7.5.5韻律模架假設469
7.5.6莫拉作為主干音層的成分471
7.5.7莫拉分析不一致性問題474
7.5.8主干音層: 小結475
第八章句法音系接口理論477
8.1SPE假設中的句法音系接口479
8.2直接參照論484
8.3間接參照論—韻律音系學489
8.3.1韻律音系學的產生489
8.3.2韻律范疇491
8.3.2.1韻律范疇及其性質491
8.3.2.2韻律范疇的動因493
8.3.2.3韻律范疇的證據497
8.3.3句法音系映射的算法500
8.3.3.1基于句法關系的算法500
8.3.3.2基于成分終端的算法501
8.3.3.3基于樹形結構的算法503
8.4句法音系接口研究的進展504
8.4.1優選論的句法音系接口研究505
8.4.1.1從原則參數化到制約505
8.4.1.2嚴格層級假設的弱化515
8.4.2*簡方案與句法音系接口529
8.4.2.1句法和音系本體的新認識529
8.4.2.2特征核查與韻律域531
8.4.2.3基于語段的句法音系接口研究536
第九章詞庫音系學551
9.1詞庫的結構553
9.1.1SPE的詞庫假設553
9.1.2詞庫論和詞庫的功能555
9.1.3詞庫音系學的產生過程559
9.1.3.1語素的音系功能和構詞過程的晦暗性559
9.1.3.2層面排序假設563
9.1.3.3對構詞過程敏感和不敏感的音系規則565
9.1.3.4推導性環境音系規則568
9.1.3.5嚴格循環條件571
9.2詞庫音系學的基本假設572
9.2.1Kiparsky的詞庫音系假設572
9.2.2Kiparsky假設的理論意義581
9.2.2.1語法系統的結構582
9.2.2.2形態過程的晦暗性和阻斷現象582
9.2.2.3語素、形態和句法因素誘發的音系過程583
9.2.2.4層面與音系規則的順序、循環性和推導性環境583
9.3詞庫音系理論的主要課題585
9.3.1層面與音系規則的應用順序585
9.3.2形態規則和詞庫音系規則的應用順序586
9.3.3詞庫音系規則和后詞庫音系規則的區分590
9.3.3.1循環性和非循環性590
9.3.3.2結構維持596
9.3.3.3界線符號的性質599
9.3.4括號消除601
9.3.5后詞庫音系規則604
9.3.6層面的界定607
9.3.7括號設定悖論611
9.4Mohanan的詞庫音系假設618
9.4.1在詞庫里應用的音系規則和在后詞庫里應用的規則619
9.4.2回流622
9.4.3語法模塊性問題625
9.5后詞庫模塊與語音和句法的關系626
9.5.1后詞庫部分和語音部分627
9.5.2句法對后詞庫音系規則的作用628
9.6詞庫音系學中的語音演變635
9.7詞庫音系理論的后期進展639
9.7.1韻律詞庫音系學639
9.7.2詞庫音系學與不充分賦值理論645
9.8漢語的詞庫音系學意義647
9.9詞庫結構與詞庫音系: 小結659
第十章優選論663
10.1優選論產生的理論背景665
10.1.1關于音系語法地位認識的轉變666
10.1.2普遍語法概念理論意義的弱化674
10.1.3類型學事實與音系語法676
10.1.4音系語法的“雙重性”680
10.2優選論的基本原理與應用680
10.2.1優選論的基本假設681
10.2.2優選論的類型學基礎684
10.2.3優選論的分析框架687
10.2.4分析實例691
10.3優選論的發展695
10.3.1有限和諧序列論698
10.3.2層面優選論700
10.3.3對應論702
10.3.4共感論704
10.3.5比較標記理論710
10.3.6局部組合論717
10.3.7候選項鏈論723
10.4優選論的功能主義傾向728
10.4.1以發音機制和聽覺感知為動因的制約: LAZY和MAINTAIN CONTRAST730
10.4.2語音演變的功能主義解釋734
10.4.3兒童音系獲得的功能主義解釋736
10.5經典生成音系理論對優選論的批評741
結束語752
英漢術語對照表756
英漢語言名稱對照表784
外文中文人名對照表790
參考文獻806
展開全部
生成音系學基礎理論 作者簡介
李兵,1954年出生。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語言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教授。2006年12月任副院長,英語系博士生導師,現任外國語學院院長,南開大學MTI教育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音系學 形式語言學理論。汪朋,副教授,研究方向:音系學、心理語言學。
書友推薦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