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王小波的遺產(chǎn)(我害怕生活)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2191192
- 條形碼:9787532191192 ; 978-7-5321-9119-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小波的遺產(chǎn)(我害怕生活) 本書特色
劇作家、文學評論家李靜對作家王小波的真摯回憶,回顧與他的珍貴交往——“二十四歲時,我認識了作家王小波;二十六歲時,他倏爾辭世”。從1995年在《中華讀書報》實習時李靜初次拜訪、采訪王小波,到1996年在《北京文學》當編輯時向王小波約稿、刊登發(fā)表,與這位作家有過面對面的交流,親歷并見證了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并從中感受到他那“解放性”的笑聲和“打破一切”的人生態(tài)度。 帶你認識王小波,重讀他的小說、他的雜文,回顧他身后學界與文壇對他的不同評價——一位給中國文學帶來解放性的笑聲的作家,一個特立獨行的中國知識分子的聲音,一個既不莊重又不雅馴、鬧騰得天翻地覆的搗蛋鬼的聲音,他的“智慧”與“有趣”超越中國文化反智傳統(tǒng)的邊界,為后來的寫作者開拓了更為廣闊的文學空間。 講述王小波之于作家個人的重要影響、獨特意義——李靜親口招認了自己的文學淵源,坦言自己的師承——“我的**位文學老師,就是他。” “在大的方向上,王小波給我的啟示是:有一種想象力,不是由具體的生命經(jīng)驗驅(qū)動的,而是由抽象的思想本身驅(qū)動的。這里所謂的思想,不是現(xiàn)成的哲學表述,而是作家對自我、時代、世界以及自身文化傳統(tǒng)的獨特的、整體性的回應。”
王小波的遺產(chǎn)(我害怕生活) 內(nèi)容簡介
《王小波的遺產(chǎn)》是作者關(guān)于作家王小波的評論與回憶文章的結(jié)集,斷續(xù)寫于1995年至2022年。*近一篇《海綿記》寫于2022年4月,是預防遺忘的細節(jié)記憶與片段反思。中間各篇,寫于不同的年份,顯現(xiàn)出對他不同程度的理解。總成一書,以紀念王小波給中國文學帶來的解放性的笑聲,以表達作者對他文學遺產(chǎn)的感激之情。
王小波的遺產(chǎn)(我害怕生活) 目錄
王小波的遺產(chǎn)(我害怕生活) 相關(guān)資料
李靜的批評,溫婉機智,確實如同春風,會讓被批評者在許多地方,反躬自問。——莫言(著名作家) 中國的批評家喜歡拉幫結(jié)黨,我知道李靜是極少數(shù)沒有圈子的一個。批評家耽于會議、嬉玩和各式活動,而李靜是嚴肅的、安靜的。批評家常常搬弄花花綠綠的名詞,其實是鑒賞的低能兒;不像李靜,有著創(chuàng)作戲劇和敘事作品的經(jīng)驗,作為批評家,不但懂得理論,而且保持著對生活和藝術(shù)的敏感。——林賢治(學者) 李靜文字沒有柔婉之氣,而摯意深深。語鋒所向,有肌膚之痛,直入肯綮。不做空泛之想,亦無逢迎之態(tài),冷冷然如孤雁之鳴,清寂而真。談藝不憚傷眾,愛憎有涇渭之分。其文多心緒盤詰,又參之西學諸語,有獨行者胸襟。不做高調(diào),鮮稱學者,童眼讀人。而每有會心之處,則悲欣流轉(zhuǎn),詩意暗藏,盡顯悟道之心。無意沽名,不患天下無知音。
王小波的遺產(chǎn)(我害怕生活) 作者簡介
李靜,劇作家、文學評論家。著有話劇《大先生》《秦國喜劇》《戎夷之衣》,批評集《捕風記》《必須冒犯觀眾》,隨筆集《王小波的遺產(chǎn)》《致你》等。現(xiàn)居北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jīng)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