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世界公共部門報告.2023:后疫情時代通過機構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45512
- 條形碼:9787552045512 ; 978-7-5520-455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界公共部門報告.2023:后疫情時代通過機構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了2019年新冠疫情期間出現的國家機構和治理創新和變革在推動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方面的作用。新冠疫情的后果及其余波有可能進一步破壞《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進展, 并使可持續發展目標在短期和中期難以實現。然而, 新冠疫情也引發了政府機構和公共行政的快速創新, 可對這些創新加以利用; 在公共機構的內部運作及它們與彼此或更廣泛的社會互動方式( 包括通過提供公共服務等) 中發現積極變化。
世界公共部門報告.2023:后疫情時代通過機構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目錄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的宗旨
序
前言
致謝
縮略語
執行摘要
引言
第1章 政府如何提高公信力及加強政社關系?
概況
1.1 引言
1.1.1 構建積極的政社關系對打造高效、負責、透明、包容的政府機構和落實《2030年議程》有何意義?
1.1.2 政社關系評估
1.1.3 政社關系背后的社會經濟格局
1.2 治理赤字與治理機遇
1.2.1 提供及時服務與包容服務
1.2.2 信息公開與責任追究
1.2.3 推進數字政府建設
1.3 后疫情時代逆境中的轉機
1.3.1 鞏固民主價值觀、民主傳統和民主制度
1.3.2 保護和拓展公民空間
1.3.3 打擊虛假信息與錯誤信息
1.4 反思
專家文論
邁向公平的財政契約?私營部門和高凈值個人對社會有何“虧欠”?公共行政管理中的性別平等:疫情三年政府新常態
與社會行動者攜手共傳疫情信息:對未來危機的啟示
規范數字技術在公共行政中的應用以保護和促進人權
電子司法意愿有望推動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并鞏固權利保護成果
公民空間與新冠疫情
青年之聲與可持續的公共政策:重振城市民主
整治錯誤信息迫在眉睫:非洲視角
專家意見總結
政府如何評估政策優先事項,解決自2020年以來出現的政策權衡難題?
概況
2.1 引言
2.2 利用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相互依存性和協同增效作用,迎接2030年的到來
2.2.1 認識可持續發展目標間的相互作用
2.2.2 可持續發展目標間相互作用的背景和動態性質
2.2.3 研究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相互作用,確定目標和行動的優先事項
2.2.4 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綜合實施
2.3 綜合實施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背景因素
2.4 科學政策互動機制在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綜合行動方面的重要性
2.4.1 為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科學支持
2.4.2 利用戰略遠景規劃和類似方法支持政策的一致性
2.4.3 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體制形式和進程
2.5 通過公共財政管理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綜合實施
2.6 為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做出的制度安排
專家文論
隨著可持續發展目標取得進展和事項優先級確定的緊迫性日益增強,如何從國家層面和地方各級層面管理政策權衡和協同增效
構建協同機制,推動平等和經濟復蘇:斯里蘭卡在社會保障體系上的創新
加強科學與政策互動,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
實施戰略遠見,更好地幫助各國政府在后疫情時代管理權衡和協同,以推動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
跨國網絡和專業交流在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整合實施方面的作用
新冠疫情之后的風險管理: 在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施方面,其對改善聯系評估、加強協同的作用
在實施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基于證據的資源優先排序
政府支出與可持續發展優先級: 政策優先推理研究計劃的經驗教訓
建設開放、透明和包容的政府來為艱難的政策選擇和權衡構建合法性
專家意見總結
政府如何調動資源、利用創新來改革公共部門,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概況
3.1 引言
3.2 政策創新和公共行政改革
3.2.1 創新與轉型
3.2.2 創新與公共問責
3.2.3 地方層面的多層次治理與創新
3.2.4 公職人員的作用
3.2.5 數字化轉型
3.3 政府與利益攸關方之間的互動及公共服務提供方式的轉變
3.3.1 創新且有彈性的參與機制
3.3.2 共同生產、共同創造和服務交付的變化
3.3.3 包容性服務交付
3.3.4 技術驅動服務交付
3.4 未來前景
專家文論
政務改革與公共服務交付:制度韌性與國家和社會協同
通過共同創造推動創新:實現從本地到全球的跨越式發展
新冠疫情期間醫療服務交付的創新
新冠疫情暴發后所開展的多層次創新治理與準備工作
醫療高等教育中的混合式教學:新冠疫情催生的新模式及其對南非一所公立大學創新和績效的影響
關于后疫情時代公共部門運營模式的思考
專家意見總結
結論
4.1 公眾和社會對治理目標和實踐方面的期望產生了改變
4.2 在各層面上增強參與度和投入度
4.3 調整公共部門的運作模式,使公共機構能夠同時應對危機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4.4 提高政府和非國家行為者推進《2030年議程》和管理危機的能力
4.5 從危機走向常態:保留和利用新冠疫情期間出現的積極變革和創新
4.6 展望:疫情的教訓能否為機構變革提供啟發,以更好地支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專欄
專欄1.1 主要社會行動者及其角色要素
專欄1.2 政社關系評估工具
專欄1.3 新冠疫情期間巴西土著人民的權利之爭
專欄1.4 《聯合國數字平臺信息完整性行為準則》框架
專欄2.1 在應對新冠疫情大流行時,權衡健康權與社會經濟權:以馬拉維為案例
專欄2.2 將傳統知識納入科學政策互動機制
專欄2.3 可持續發展預算編制:哥倫比亞的經驗
專欄2.4 利用外部審計工具推動全面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
專欄2.5 通過管理全球治理伙伴進行機構能力建設的觀察性證據
專欄3.1 柬埔寨新冠疫情應對策略
專欄3.2 巴西和智利地方政府應對新冠疫情的舉措
專欄3.3 新加坡在新冠疫情期間實施公共服務數字化的系統性方法
專欄3.4 波蘭利用數字技術分析新冠疫情期間的健康和生活習慣
專欄3.5 靈感來源:資源導航與創新指南
圖表
圖2.1 變革性戰略遠見三角:利用綜合戰略遠見,實現社會轉型治理
圖2.2 三個相互關聯層面的能力
圖2.3 2023年風險圖示
圖2.4 2030年預期差距
圖2.5 在不同國家組別,國際援助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影響
圖3.1 公共部門創新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并增強應對危機的能力
圖3.2 公共行政管理內部的政策創新與變化
圖3.3 政府與利益攸關方之間的互動及公共服務提供方式的轉變
圖3.4 創新能力框架
表1.1 關于加強政社關系的專家建議
表2.1 分析可持續發展目標相互依存關系的方法及其如何為決策提供依據
表2.2 可持續發展目標標簽法在特定預算階段所能帶來的好處
表2.3 關于加強可持續發展目標一體化和政策一致性的專家建議
表3.1 專家關于公共服務轉型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建議
展開全部
世界公共部門報告.2023:后疫情時代通過機構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作者簡介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是經濟、社會和環境領域的全球政策與國家行動之間的重要紐帶,其工作主要涉及三方面: (1)匯編、制作和分析范圍廣泛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數據與信息,供聯合國成員國在審查共同問題和評價政策抉擇時加以使用; (2)促進成員國在國際機構框架內就采取何種聯合行動方針來應對現有或新出現的全球性挑戰進行談判; (3)就聯合國各次會議和首腦峰會上指定的政策框架轉化為國家方案的方式方法向有關政府提供咨詢意見,并通過技術援助來協助國家能力建設。
書友推薦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