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放不下的手機你的失控,來自被重裝的大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3610046
- 條形碼:9787523610046 ; 978-7-5236-1004-6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放不下的手機你的失控,來自被重裝的大腦 本書特色
◎之所以放不下手機,不是你的自控力不足,而是你的大腦被劫持了。
◎凡人三部曲,網癮、分心、群體性孤獨。手機改變了我們的習慣,也改變了我們的大腦,我們都被裝配成了便于連接的樣子。
◎我們都有在有點無聊的時候伸手去拿手機的經歷: 在商店里排隊結賬的時候, 在電梯里, 在公交車上,或是坐在自己車里的時候。我們越是頻繁地切換到一項新的、更刺激的任務, 大腦就越頻繁地得到獎勵。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實際上, 我們就像小狗一樣, 在追自己的尾巴。我們用數字設備來暫時避開無聊的局面, 結果就是我們變得越來越無法忍受枯燥乏味的工作, 因此也會更容易感到無聊。
放不下的手機你的失控,來自被重裝的大腦 內容簡介
為什么我們生活在一個隨時連線的世界,但越來越覺得脫節、孤獨和無意義?答案在于大腦。神經科學專家卡爾·馬爾奇在本書中認為,過度使用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正在讓我們的大腦經歷“重裝”。
大腦中獨特的結構使人類形成牢固的社會紐帶,然而日益強大的科技和無處不在的社交媒體搶走了我們的注意力。點贊和上滑帶來的快感,使神經獎勵中樞受到過度刺激,與數字時代生活方式相伴而來的習慣,給我們大腦中與注意力、情緒和記憶有關的關鍵部位帶來了巨大壓力,改變了我們處理信息的方式,也改變了我們溝通、交流的方式,甚至改變了我們的生理。久而久之,我們會忽略能被長久支持的現實關系,轉而關注那些更微弱短促的關聯。 放不下手機,并非因為不自律。無論是對電子產品成癮的孩子和他們憂心如焚的父母,還是回不完信息、干不完工作、全天候待命的打工人,或許都能在這本書里找到科學解答。
放不下的手機你的失控,來自被重裝的大腦 目錄
新冠疫情帶來的考量 **部分 裝配:已連線的大腦 **章 媒體很重要
不斷變化的世界
新的**屏幕
媒體:情緒調節器
好消息和壞消息 第二章 前額皮質的威力
早期經歷,持久影響
早期依戀的重要性
育兒的性質在改變 第三章 便于連接的裝配
社會關聯的性質在改變
社會腦的極限 第二部分 重裝:受沖擊的大腦 第四章 被擾亂的幼年
嬰幼兒的高科技多媒體玩具(0歲到3歲)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與媒體接觸
背景媒體的影響
新神奇年份(3歲到5歲)
在數字時代學習閱讀
媒體多任務處理興起(5歲到12歲) 第五章 浸淫在科技中的青少年
新科技,青少年的新大腦和新行為
錯失恐懼癥與社交媒體拉鋸戰
媒體多任務處理甚至更多了
忙于媒體多任務處理的大腦
心理健康的巨大惡果 第六章 嘗苦果的成年
超級刺激的時代
我們全都上癮了嗎?
定義網癮
成癮與前額皮質
習慣與成癮
環境很重要
其他認知后果
對媒體和科技多任務處理的再認識 第七章 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群體性孤獨
社會腦流失
新焦慮時代
社交媒體悖論
社交媒體與幸福感
社交媒體會讓抑郁加重
人比人氣死人
越來越自戀
孤獨蔓延 第三部分 重裝之后:更好的大腦 第八章 首先要看到問題
健康嗎?
樹立目標 第九章 科技生活健康平衡十規則
停止多任務處理
選擇“為錯失開心”而非“為錯失傷神”
好好管理自己的社會認同
三思而后貼
牢固的社會紐帶優先
別掉進強制循環和點擊誘餌的陷阱
選擇紙張而非像素
別把電子設備帶上床
開車時放下手機
正兒八經地休息一下 第十章 有希望嗎?
我們越來越聰明
年輕人是希望之源
數字鴻溝正在填平
技術也可以用來解決問題
人類的大腦有能力改變 致謝
注釋、索引
放不下的手機你的失控,來自被重裝的大腦 作者簡介
卡爾·D.馬爾奇,社會與消費者神經科學領域權威專家,Cava資本首席醫學官,此前還曾擔任尼爾森公司首席神經科學家。他同時也在哈佛醫學院任教,并在馬薩諸塞州總醫院擔任精神科醫生。 譯者: 舍其, 譯者、作者、教育工作者,熱愛讀書、寫字及戶外運動,現居美國。畢業于北京大學,在校期間曾擔任北大登山隊攀登隊長,攀登過多座雪山。畢業后曾騎行青藏,著有《給我一條地平線》。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