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古代中國的歷史與制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69104
- 條形碼:9787559869104 ; 978-7-5598-6910-4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代中國的歷史與制度 本書特色
本書從社會史、政治史、經濟史等多個維度梳理中國古代的各項制度。法國漢學界注重對具體學科、具體問題的細微探究,但對中國歷史進行較為完整、全面而宏觀梳理的著作較少。本書涉及的領域之多,時間跨度之長,在法國漢學史上并不多見。本書作為通史性歷史著作,開創了關于中國通史編纂與研究的“總體史范式”研究方法,標志著研究方法轉換的關鍵一步,在漢學史與史學史上占據獨樹一幟,以簡潔明晰的文筆,充分而不冗余的注釋,向專業讀者和大眾讀者勾勒出中國歷史制度變遷的脈絡。 編輯推薦 本書涵蓋兩位法國漢學家——馬伯樂和白樂日的研究成果——馬伯樂繼承的是法國傳統漢學的研究方法,專注于中國上古歷史的研究(尤其是思想領域);白樂日采用的更多是社會學的研究方法,致力于中國中古歷史的研究(尤其是經濟、社會領域)。本書將兩者的研究成果巧妙結合,梳理了從上古至北宋時期,中國政治、經濟、社會各項制度的形成與發展,有利于使讀者通過法國漢學家研究、使用中國古典文獻的方法和視角,了解更加多元角度的中國古代歷史,對研究古代中國的歷史制度極具參考價值。
古代中國的歷史與制度 內容簡介
本書由20世紀上半葉兩位法國漢學家馬伯樂的遺著和白樂日的續寫而成,從社會史、宗教史、政治史、經濟史等多個維度梳理中國古代(上迄商代,下至宋末)的各項制度——官制、選官制、兵制、行政體制、土地制度、財稅、貨幣、交通、商業管理等。本書不僅巧妙地結合了法國傳統漢學與社會學的研究方法,而且針對中國歷史進行全面、宏觀地梳理,是法國漢學史上罕見的佳作,向專業讀者和普通讀者簡潔明晰地勾勒出中國歷史上制度變遷的脈絡,對于研究古代中國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
古代中國的歷史與制度 目錄
古代中國的歷史與制度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馬伯樂(1883—1945),法國的漢學家、敦煌學家。法國國立東方現代語言學院畢業,任法蘭西遠東學院研究員。后繼沙畹為法蘭西學院中國語言文學教授。最初受其父影響,研究埃及學。不久轉向中國學的研究,被稱為“古代中國史的奇才 ”。
白樂日(1905—1963),法國漢學家、社會學家。早年在德國學習漢學,1925至1926年前往法國,并得到了法國漢學家馬伯樂的指導。“二戰”后進入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從事漢學研究,隨后又在法國高等研究應用學院教授中國歷史,1954年獲得法國漢學儒蓮獎。白樂日的漢學研究極有特點,主要是在馬克思主義和韋伯思想的影響下研究中國古代社會與經濟。
譯者簡介作者簡介
馬伯樂(1883—1945),法國的漢學家、敦煌學家。法國國立東方現代語言學院畢業,任法蘭西遠東學院研究員。后繼沙畹為法蘭西學院中國語言文學教授。最初受其父影響,研究埃及學。不久轉向中國學的研究,被稱為“古代中國史的奇才 ”。
白樂日(1905—1963),法國漢學家、社會學家。早年在德國學習漢學,1925至1926年前往法國,并得到了法國漢學家馬伯樂的指導。“二戰”后進入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從事漢學研究,隨后又在法國高等研究應用學院教授中國歷史,1954年獲得法國漢學儒蓮獎。白樂日的漢學研究極有特點,主要是在馬克思主義和韋伯思想的影響下研究中國古代社會與經濟。
譯者簡介
孫越,1983年生于安徽合肥,2012年獲法語語言文學博士學位(武漢大學),現任南京財經大學法語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國漢學(“全國高校海外漢學研究會”成員)、中國文化法譯等。已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4篇,會議論文4篇;譯著《什么是催眠》(第二譯者)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譯著《漢法餐飲美食詞典》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